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位于头陀岭南麓的钟山建筑遗存考古现场。资料图片 记者近日从中山陵园管理局获悉,曾以最高票数当选“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钟山建筑遗存,目前正由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着手编制文物保护规划。根据初步方案,钟山建筑遗存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8.5公顷,计划用两到三年时间完成文物本体的修缮保护,对考古遗迹进行原状展示;同时考虑在一、二号坛之间架设人行天桥,并配套建设展陈内容和服务设施,与明孝...
厨城门一号桥解剖处 厨城门一号桥 厨城门五号桥 秦汉时期,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渭河上架设有三处桥梁,以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分别称之为“西渭桥”“中渭桥”和“东渭桥”,即历史上著名的“渭河三桥”。作为古代关中的交通咽喉,“渭河三桥”向来都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冲。 通过3年的持续考古发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1月15日对外公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北部渭河南岸河滩的渭桥遗址,...
商周考古纵横谈——张长寿先生访谈录 施劲松:张先生您好。非常高兴能对您进行这样一次访谈。因为即使是我可以直接从您的著作中获知您的学术贡献和学术观点,但能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内听到您对许多重要学术问题的见解,这毕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对于一个学术大家,人们首先关心的通常就是他们的人身经历和学术背景。这虽然是一个可以不断重复的提问,但每位学者的经历却是独特而丰富的。对于这样一些经历...
张忠培:透物见人 考古求真 张忠培,男,汉族,1934年生,祖籍湖南长沙。 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本科,1957—1961年初攻读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副博士研究生。 1984年任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1988年10月-1991年1月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自1958年以来,先后在陕西、吉林、黑龙江、河南、山西、湖北及内蒙古等地主持大规模的考古研究工作,填补了考古...
生命之树长绿 ——记著名考古学家杨育彬先生 杨育彬先生,祖籍吉林省长春市,1937年10月出生,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同年分配到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工作。1971年单位合并,转到河南省博物馆,1979年被任命为考古部副主任。1981年单位分开,成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担任第一研究室副主任。1983年调任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1987年调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担...
心系考古 孜孜以求——记考古学家安金槐先生 安金槐先生(1921—2001)河南省登封市人,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94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1949年参加工作,1950年调到河南省文物考古部门工作。安金槐先生于1952年参加了由文化部、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此后,他长期担任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副队长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2015年2月4日,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巡视和支线考古项目发掘资料接受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办公室专家组验收,全部通过验收。接受验收的9个项目分别是巡视工程的杨村遗址、王门墓地、王门遗址、王门窑址;支线工程的王门墓群、小毛冢墓群、南宿墓群、焦田庄墓群、固村墓群。 专家组听取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巡视及支线考古项目的总结报告,从各项目的文字绘图资料、影像资料等方面进行了认真检查,给...
由北往南看的太平门及城墙断垣 日前,重庆晚报记者从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2014年度业务科研成果汇报会上,获悉渝中区太平门遗址最新考古进展和收获。 太平门城墙位于渝中区望龙门四方街太平门大码头一带,或修建于明代,是重庆老城墙十七门中东南面的开门。当年这里水陆码头商贾云集,是繁华的商业闹市。2013年7月,太平门在一次工地施工中重见天日。2014年10月底,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派遣考古工作队进驻现...
日前,考古人员从新疆吐鲁番地区阿斯塔纳古墓群外围墓葬中出土了17件唐代陶盘和1盏泥灯。在对该墓葬进行发掘后,考古人员推测墓葬年代大致为唐代到西周时期。 被称为“地下博物馆”的阿斯塔纳古墓群是西晋至唐代高昌国居民的公共墓地。2014年7月,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在接到民众举报阿斯塔纳附近有疑似墓葬遭到破坏后,立即指派相关人员前往现场勘察。在确定属于古代墓葬后,对其进行发掘。该墓葬位于阿斯塔纳古墓群...
经多年持续的田野考古工作,考古人员去年底在闻名遐迩的陕西周原遗址的核心区域发掘出一处殷商遗民的墓葬区。专家发现,其中一座保存完整且享受一椁两棺的墓主,不仅曾经作为周王后的“外交代表”远赴山东等地办事,而且成为迄今为止周原考古发现西周墓葬中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的墓葬,对于研究西周时期的民族政策和商周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考古人员去年在陕西省岐山县贺家村西周墓地考古发掘了20多座墓葬,拥有殉牲、...
日前,湖北省文物局组织专家赴湖北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对其2014年度的考古成果进行验收并进行学术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四方塘遗址发现的冶炼遗迹、墓葬等,是铜绿山考古发掘41年来乃至整个中国矿冶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在许多方面填补了中国矿冶考古的空白。 四方塘遗址是2012年专家在对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新馆建设选址时发现的。它的东、南、西三面被山冈环抱,中部为冶炼遗址区,东南为墓葬区,...
据媒体报道,意大利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对令人感动的千年古尸,他们发现一对男女尸体面对面摆放在墓穴中,尽管这对尸骸已有1500年的历史,但仍清晰地看到他们手牵着手彼此互视着。考古学家称,这对男女古尸是公元5世纪至6世纪同一时间墓葬的。女性死者戴着一枚青铜戒指,其尸体摆放位置显然面向着这具男性尸体。 艾米利亚-罗马涅区考古学监督挖掘主管多纳托-拉巴特(Donato Labate)说:“我们认为他们最初埋...
资料图天珠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发布6项“201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西藏阿里地区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成功入围。其中,丝绸、黄金面具、带柄铜镜、天珠等大都是西藏地区的首次发现,是考察象雄时期西藏西部的文化、经济、生活等情况的一手资料,尤其是被藏族视为神圣之物的天珠的发现具有极高的价值。 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均位于西藏阿里地区的象泉河上游,相距不过百来公里,具有相当多的共同因...
考古人员在陕西泾阳发掘出的西周时期墓葬群中的马牛祭祀坑。考古学家日前在陕西省泾阳县配合某公路建设时意外发掘了近三百座西周时期“秩然有序”的墓葬,进一步勘探表明整个墓地拥有六七百座西周时期的墓葬,由此拉开了迄今所见其时“最大公共墓地”的帷幕。
5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2014年4月,为配合陕西省西咸新区北环线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该院对泾阳县太平堡镇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现古墓葬376座,车马坑6座。其中一座墓葬内,发现一件青铜鼎和一套青铜簋,簋盖内书有铭文。 据该项目领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呆运介绍,整个墓葬区墓葬年代跨度较大,以西周墓葬为主。西周墓葬分布于整个发掘区的中部偏东,东临遗址区。在墓群的最东部,有一条南北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