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古谚云:千里迢迢来杭州,半为西湖半为绸。初秋九月,举世瞩目的2016杭州G20峰会让五湖四海的贵宾来到杭州,位于西子湖畔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以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进行了改扩建,完成了本馆的陈列布展,并在中国美术学院专题打造了“丝路霓裳:中国丝绸艺术”展,在峰会期间营造了“半是西湖半是绸”的丝绸文化氛围,接待了峰会众多的国家元首和国际组织首脑配偶。 9月3日至5日,阿根廷总统夫...
9月12日,位于杭州富春江畔的富春山馆,作为浙江省的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历时五年,终于竣工。开馆仪式暨“山水宣言”展览开幕式将于9月23日揭幕。 富春山馆集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三馆合一”而成,该项目是著名建筑师王澍获普利兹克建筑奖后接手的第一个设计项目,他从《富春山居图》和《写山水诀》中的“远山”、“次山”、“近山”的空间表现手法中汲取灵感,整个建筑高低错落,廊檐绵延,水墨意境,恰似富春江...
G20之后的杭州 火爆的不仅是西湖和朋友圈 钱江新城灯光秀会不会被取消,如何应对中秋和国庆的客流,这些我们都问了 林浩是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物业主管,峰会后的第一个周末,浩浩荡荡的观光团让他和同事有些猝不及防。“光周六上午就涌进了至少6000人。” 如果有温度计可以测量朋友圈的热度,那么上个周末杭州这个关键词一定会爆表(详见本报昨日A4版)。昨天虽然下着雨,但西湖边热...
2016G20峰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合影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雨后的西湖,烟波澹荡,秀美端庄,湖水潋滟,垂柳依依,富丽典雅的漪园宴会厅,灯光熠熠生辉,宾朋谈笑晏晏。G20领导人聚首钱塘江畔,商讨如何汇聚各国之力,共筑未来之桥。 除了张艺谋美轮美奂的《最忆是杭州》让世界感到惊艳,还有中国紫砂文化也在杭州G20闪耀亮相,“中国紫砂文化大使”——紫砂艺术家汪成琼先生,作为本次杭州G20...
记者近日从杭州市园文局了解到,今年杭州市将完成对所有可移动文物的系统录入建档工作,建立一个大数据库对其进行预防性保护;同时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实时监测。 杭州市园文局文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建立数据库可以对文物的修复年限进行科学分析,比如青铜器、木器等经过多少年需要维护,而不是等到破了才修补。 除了可移动文物之外,不可移动文物也将建立数据库,主要针对文保建筑、地面地下的遗址文物...
一处老房,一段时光。历史建筑,是了解杭城历史文化的一个“入口”,更是体会这个文化名城独特韵味的“通道”。 近日,《杭州市历史建筑构造实录(公共篇)》一书正式出版发行。这是继2013年7月《杭州市历史建筑构造实录(民居篇)》后的又一历史建筑实录。 杭州目前共公布了6批336处历史建筑,《公共篇》选取了其中涉及到的120余处公共建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挑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50处进行...
江南旖旎风光中款款绽放的“西湖之花”,其实说的是西湖绸伞。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二楼临展厅今天开始推出“美丽的西湖绸伞——西湖绸伞精品特展”,展期2个月,到10月30日结束。 工作人员说,这次展览用了近4年时间筹备,寻访了20余位西湖绸伞关联者,最终展示了杭州人自己制造的工艺精品,也告诉你西湖绸伞背后的故事。 伞仿佛天生就是属于江南的,戴望舒的《雨巷》为杭州的伞赋予了婉约的气质。 ...
观光塔 中国湿地博物馆,从它建成之日起就备受关注。它是全国首个以湿地为主题的国家级专业性博物馆,并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娱乐于一体。30多米的观光塔万塘览胜,2万多平方米的博物馆主体形似“绿丘”,除此以外,博物馆还有很多与杭州有关的故事要讲给你听。 湿地里冒出的“新芽”是何方神器?《红楼梦》里金陵十二钗的原型是西溪“蕉园诗社”的十二大才女?雕花印糕版又如何记录了杭州人的每个生命时段...
杭州市江干区彭埠街道总工会在职工文化建设领域探索创新,近日建立了全区第一家收藏协会工会——彭埠街道收藏协会工会。彭埠街道收藏协会旨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挖掘收藏文化资源,展示历史文化魅力。收藏协会工会成立后,将利用会员藏品不定期地举办全街道规模的民间收藏交流活动,通过晒收藏、展收藏、鉴收藏、评收藏等,进一步提升职工收藏与鉴藏水平。
梅城镇是杭州建德东部的一座千年古镇,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古镇建筑绝大多数是木结构,存在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等隐患,一旦发生火灾,极易“火烧连营”。 为保护千年古镇的消防安全,自2004年起,梅城镇专门成立了一支专职消防队,现有专职消防队员15人。队长吴辉告诉钱报记者,15名队员中,近半数是在消防部队服役退伍的老兵,消防救援经验丰富,再加上经常有现役消防人员前来指导,大大...
8月16日,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公共考古读物《湖畔寻古》,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今年是西湖申遗成功五周年,又恰逢G20在杭州召开,为做好“后申遗时代”对西湖的保护与管理,同时也为了向世界更好地展示西湖的历史与文化,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将历年围绕西湖所做的考古项目整合起来,从考古的角度和眼光出发,深入浅出从出土的坛坛罐罐、瓶瓶碗碗讲述西湖的文化与故事,展示西湖的底蕴与魅力。...
杭州古寺旧貌新生留百年历史承百姓情感 “这里还有我小时候的样子,但是环境改变太大了。”阮秀华站在浙江杭州弥陀寺公园里修葺一新的藏经楼前,望着郁郁葱葱的树木和整洁的石板路,向记者感叹道。 在清末、民国初年,曾是杭州四大寺院之一的弥陀寺,在一百多年的时光中,逐渐被市井浓厚的烟火气所覆盖,空置的大殿和厢房不断有人住进,慢慢形成了一片居民区。在两年多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老旧住宅区。总建筑面积2....
图为展览现场。杨韵仪摄 “书画作品是中国的国粹,要自己主动走出国门,通过国外的展览让更多的人看见。”浙江杭州江南书画院院长宋柏松16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说道。 当日,董也山、宋柏松两位当代中国山水画家联合展出了他们创作的西湖20景墨宝,用画笔留下杭州西湖的诗意与神韵。这也是首次以西湖20景作为主题的集体创作和展出。 西湖的“老十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
西溪河上有座桥,是杭州唯一的宋代桥梁原物,还是杭州现存最早的石桥,2005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桥就是忠义桥,它位于西湖区留下街道(原留下镇)大街,东西向横跨西溪河。 这座桥始建于南宋嘉定戊寅年(1218),南宋孙侯捐建,因其兄弟卫国尽忠而名。 忠义桥为单孔圆弧形石拱桥,桥长15.2米,宽3.5米,拱跨8米,矢高3.2米,为浙江宋代拱桥的典型式样。拱券采用分节并列砌置法...
仿伊斯兰金属器的宣德青花八方烛台、仿伊斯兰民族常用水器的青花缠枝花纹单把罐……8月5日,180件景德镇新出的元明瓷器汇集于浙江杭州展出,其中元青花以及明永乐、宣德年间带有异域风情的瓷器引观众观赏,用“瓷言片语”讲述着古代鼎盛的瓷器史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影响下的古代文化。 本次展出的元明瓷器,是从近年来景德镇御窑厂区域遗址出土的成千上万的碎瓷片中遴选、修复而成的,涵盖了目前传世元至明正德官窑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