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16日从河北蔚县获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明代建筑华严寺在进行维修时,在水陆殿内墙发现砌在墙内的完整的水陆壁画,初步研究壁画为清代时绘制。壁画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宗教史、民俗文化史以及美术史提供了珍贵的形象资料。 华严寺位于蔚县西暖泉古镇,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末。现存两座大殿为水陆殿和大雄宝殿,由于年久失修,2013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华严寺进行保护维修。华严寺水陆殿内墙发现的水陆画,分为北墙...
12月16日,郑州东赵城址考古新发现与保护座谈会在郑开幕,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郑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18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座谈会。 与会专家学者首先考察了东赵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聆听了东赵遗址考古发掘情况汇报。 在下午的座谈会上,与会专家指出: 东赵...
近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商洛市镇安县旬河上游偏僻地区发现一尊石狮,经判断年代应是唐代。 据悉,这一次是在唐代文化遗迹调查中,在旬河上游川河村一位村民门前的高台上发现了这尊石狮。村民讲述石狮是他去年在旬河里淘沙时发现后拉回放在门口的。这尊石狮呈蹲坐状,头部略偏向左边一侧,前肢残缺,底部有无底座尚不清楚。由于河水冲刷磨蚀,石狮的头部已成圆球状,面部全部残损。 石狮颈部位置较宽,以下逐渐...
三国名将关羽的祖父和父亲是谁?他的夫人姓什么?他到底有两个还是三个儿子?关平到底是他亲生的还是他的义子……长久以来,这些问题在史学界和民间都有存疑。日前,邓州市爆出发现《关氏家谱》的消息,9月3日,记者在邓州市档案馆见到了这部始修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尘封已久的《关氏家谱》,上述问题,几乎都有答案。但是,这些答案是否可信?由于尚无专家研究过邓州《关氏家谱》,目前仍无肯定答案。不过,记者采访...
昨日,古都郑州迎来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省、市文物考古单位30多位文博专家,就我市东赵遗址新发现的成果与下一步工作方向建言献策。 东赵遗址位于郑州西郊的高新区沟赵乡赵村(东赵)南、中原区须水镇董岗村西北,东距郑州商城约14公里,北距大师姑城址约7公里,东北距小双桥遗址约9.5公里,西距荥阳关帝庙商代...
记者从重庆市文化委员会获悉,重庆市黔江区石家镇石家社区群众近日在小地名贺家洞寻找地下水抗旱救灾时,在洞中发现了一大型火药工坊遗址群,其炼硝场所、设施均未受损。 考古专家表示,该火药工坊遗址群,从形态看始于清朝,因为在溶洞内保存比较完好,属国内少见,能够再现古代制硝工艺流程原貌,对研究明清时期的矿冶开采具有极高的价值。
16日,古都郑州迎来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省、市文物考古单位30多位文博专家,就我市东赵遗址新发现的成果与下一步工作方向建言献策。 东赵遗址位于郑州西郊的高新区沟赵乡赵村(东赵)南、中原区须水镇董岗村西北,东距郑州商城约14公里,北距大师姑城址约7公里,东北距小双桥遗址约9.5公里,西距荥阳关帝庙商代...
古冀县遗址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朱基钗、陈斌,原题为:《甘肃发现中国最早设县的县治遗址:秦国古冀县》 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5家单位组成的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研究,发现并确认了甘肃省甘谷县毛家坪遗址是2700多年前秦国设立的古冀县县治所在,这一发现对研究中国郡县制起源有重要意义。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介绍,《史记》记载,公元前688年,秦...
记者从重庆市文化委员会获悉,重庆市黔江区石家镇石家社区群众近日在小地名贺家洞寻找地下水抗旱救灾时,在洞中发现了一大型火药工坊遗址群,其炼硝场所、设施均未受损。 据了解,贺家洞洞长约2公里,洞内宽二三十米,高数十米。火药工坊遗址群距洞口约五六百米,有灶台、硝池20多个。灶台和硝池均呈圆形,块石砌成,跟土家族煮饭的灶台一样,灶台口径在60厘米至150厘米之间;硝池口径在30厘米至50厘米之间。...
河北邯郸市临漳县东南角村一户梁姓村民近日在拆自家旧房时,意外在墙体内发现了34张包裹在油纸中的地契,其中包括一张清朝和民国时期的连体地契,较为罕见。当地文史专家认为,这些家族地契对研究清代和民国期间土地和社会制度变迁具有参考价值。 这些地契分别书写在丝绵纸、宣纸和牛皮纸上。因年代久远,纸页已经泛黄,但大部分字迹和印章清晰可辨。除少数有破损外,其他均保存完好。地契时间跨越了清朝和民国时期,记...
昨日,中国社科院将祥云县大波那村考古发现的大规模战国墓葬群,列入2014年度国内6大考古发现。 该考古活动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闵锐领队主持,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和祥云县文物管理所参与,自今年7月开始发掘。据悉,该墓葬群规格高,葬式独特,根据出土器物初步分析,遗址与墓葬年代大致在战国至西汉。此次考古发现为研究云南洱海区域青铜时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古大理文明探索有了新突破。大波...
昨日下午,石峰区东汉古墓的考古发掘有了新进展。墓穴挖掘深度已达1.6米,一个东汉陶罐露出一半“身姿”。考古专家介绍,墓主或为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中小地主,下挖约2米的工作或在今天全部完成。 在现场,市文物局副局长陈晓华告诉记者,截至昨日下午4时许,他们已下挖了大概1.6米的深度,“在甬道右侧,一个东汉时期的陶罐被挖出将近一半,这种陶罐 是当时的日常器物,在东汉墓的陪葬品里比较常见。”陈晓华介...
圆锥形陶支脚 圆柱形陶支脚 蘑菇形陶支脚 壳丘头遗址位于福建省平潭县平原镇南垄村东北的一处山麓坡地上,东南距平潭县城约15公里,是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遗址面积4000多平方米。平潭是福建东部的一个县,由福建第一大岛——海坛岛及其他126个小岛组成,地形以海积平原为主,低丘遍布、地势平缓,与台湾岛隔海相望,也是我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地方。壳丘头遗址即位于海坛岛之西北部,海拔高...
近日,萧山区博物馆联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湘湖百亩顶工地发现的一座石室土墩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土墩长14米,宽约7米。墓室长7.5米,宽约1.2米。共出土文物51件,包括原始瓷碗、盂、罐、盖,印纹硬陶罐和石器等。 经过对出土文物的分析,确定该土墩墓的时代为春秋时期,为研究春秋时期越人的丧葬习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之前,湘湖一带已多次发现土墩墓。
拨开层层黄土,一尊尊南朝佛像穿越一千五百年时光重现人间。佛像嘴角那一丝神秘而又迷人的微笑,让在场的考古人员也连声惊叹——近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下同仁路原成都水表厂一处空地进行例行考古时,意外发掘出了100多件精美佛像。个别佛像上的贴金尚存,闪耀着夺目光辉,一件单体倚坐式托塔天王像更是极为罕见的珍宝。据悉,这批石刻佛像多属于南朝时期,弥足珍贵。这也是近年来,成都首次出土如此大规模的南朝造像。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