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陕西陕南 东方晰这是一件战国时期巴蜀青铜钲(zhēng)。钲是中国古代礼乐之重器,形近鎛,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史籍说,青铜钲为古代行军用的打击乐器,又名“丁宁”。此钲通高103厘米,有的鼓部短阔,体部似两瓦相扣状,口部呈凹弧,两侧尖锐,底(舞)部正中有一管状甬(柄)。 西周晚期以后,在南方百越诸地流行钲。钲作为钟的特点已具备。一般钲的主纹常由变形大兽面或对称的卷体龙纹组成,主纹四周有边框,框边饰...
图片资料 山东东营 李莉东营市历史博物馆藏有一件唐代铜鱼符,此符为铜质,鱼形,长5.1厘米、宽1.8厘米,头部有一圆孔,可以穿绳系挂。外侧凸起,刻有鱼鳞纹,内侧平整,阳刻一“同”字及阴刻“九仙门外右神策军”八字铭文。 符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的凭证,因最早呈虎形,亦称虎符。古时要调动军队时,国君就将保存的一半交给差遣的将领,拿去和带兵将帅手...
元初铜权 近日,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征集到一枚元初铜权,重612.5克,通高10.8厘米,钮为方形圆孔,有使用痕迹,权体为扁六棱体,上敛下丰,似塔状,腹部阴刻有“至元廿四年般阳路造十二”11字铭文,束腰,平底,通体黄铜铸造。“至元”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其在位期间经贸十分发达。各行政路、府、州均以铜铸权,刻有路、府名称或年...
东汉跪卧羊铜饰省油灯 汉代的铜灯品类繁多,用途各异,造型奇特。这盏卧羊铜灯是1981年巩义市芝田乡稍柴村农民挖红薯窖时,在一座大型东汉砖室墓发现的。 此件铜灯长l4、高11厘米,它造型别致,制作技艺精湛,是一罕见珍品。羊成跪卧状,昂首伸颈,瞪目直视,双耳竖起,双角自耳下绕过成环形,羊嘴紧闭,胡须垂至胸前,通身阴刻菱形或圆点等不规则的细小纹饰,羊的整体形象逼真,神态生动,安静恬静,温驯可爱。 ...
安阳博物馆的5件严重残损、状如碎片的商代青铜器经过一年多的修复,近日从北京安全返家。9月5日,记者见到了这几件几近完好如初的器物,如今的它们已达到原貌展出的要求。 据了解,安阳博物馆有大批商代青铜器,其中大部分保存完好,对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时间久远,一部分器物在出土时已残损严重,无法进行展示研究,其承载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也受到了影响。为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更好开展学术研究...
“西南地区早期冶铁技术是什么样?”“古人类的病理化程度与其他地区有什么差别?”“青稞种植的历史有多长?”……9月2日-3日 ,“中日共同开展西南地区北方谱系青铜器及石棺葬研究合作”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日本札幌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3年的合作成果进行了交流和总结。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介绍,西南地区石棺葬历来是学术界研究的核...
9月1日,“2011中国保利•青铜器国宝展”在成都举行了开箱仪式,以国家一级文物神面卣、遂公盨、凤鸟尊为代表的32件西周战国时期青铜国宝将于9月3日至11日在成都进行展出。据中国保利艺术博物馆鉴定专家战莉介绍,本次展出的32件青铜器皆为国家一级文物,历史跨度从殷商,到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全部都是博物馆工作人员历尽千辛万苦,从海外抢救回来的孤品与珍品。其中的就包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3100多...
难得一见的“清乾隆十八罗汉铜造像”近日现身广州,吸引了国内众多收藏界人士、艺术界人士的关注。据了解,随着圆明园铜质兽首身价暴涨,近年来具有极高艺术和文化价值的明清铜器亦开始受到收藏爱好者的追捧。业内专家表示,明清铜器特别是佛像,因存世量少、铸造工艺好而独具投资升值潜力,“体型大,做工精美者为投资、收藏首选”。 市场 罕见十八罗汉铜造像现身广州 ...
为全面展示青铜峡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基本情况,为文物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信息服务,根据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编制大纲》的要求及自治区普查办的具体要求,青铜峡市三普办抽调专人对该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进行了认真地总结,负责编制《青铜峡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普查工作背景、普查工作基本情况、普查成果、普查中的文物保护工...
8月22日,陕西凤翔县柳林镇发掘出一座汉代墓葬,出土陶器15件、铁斧1把、连弧纹铜镜1枚,其中连弧纹铜镜背饰纹中铸有48字铭文,镜面光亮可以鉴人。 凤翔县博物馆 供图 中新网西安9月1日电 (田进 孙宗贤)记者1日从陕西省凤翔县博物馆证实,凤翔县博物馆、文管所近日对当地一座西汉砖室墓葬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出土多件陶质文物及连弧纹铜镜1枚,其中连弧纹铜镜背饰纹中铸有48字铭文,镜面光亮如新。...
修复前 修复后 在南京博物院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8月,南京博物院传统修复专家余伟先生应邀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对陕历博的青铜器修复工作进行交流指导,并对缺乏传统修复经验的文物保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工作场所设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专家修复室。 余伟先生致力于文物修复工作几十年,其修复技法属于传承“梅派”(以重纹饰、细节为特点,与之相对应的是北派,以做大型器物修复为特点)...
中国古代青铜器在二里头文化时期之后,主要是铜与锡或铅(或锡铅)的合金。而近年来研究表明,多元青铜实际上一直存在。目前在二里头、甘肃四坝文化、新疆东部等地还发现了含砷(超过2%)青铜器,表明中国古代青铜器合金的多元性。 二里头文化之后,青铜器所需合金都是经过人为有意配置而成。在精炼青铜过程中,调剂加入锡、铅配置青铜合金。对青铜器合金进行分类主要分为锡青铜、铅青铜、铜锡铅三元青铜,锡铅含量均低于...
商周时期青铜器数量多,器物精,形成了举世瞩目的青铜文明。人类物质文化史的金属时代是从冶炼铜与铸造铜器开始的,而青铜器的铸造对于人类从原始状态走向文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技术是上古文明中最突出的技术成就之一。中国青铜工艺有着自己独特的渊源与风格,在合金成分、铸造手段、造型技术等方面表现出独有特性。其本身所反映出的工艺特色,又可以作为青铜器分期断代的依据之一。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铸...
陕西宝鸡市凤翔县文物部门近日在该县柳林镇发掘了一座比较完整的汉代砖室墓,墓内发现一面两千年前刻有情诗的汉代铜镜。这枚铜镜呈圆形,直径15厘米,外围和内向均有装饰性环绕线,铜镜上还有一圈铭文,共48个字,经考古专家认为为一首6言情诗。其文为:“絜清白而事君,怨阴驩之弇明,彼玄锡之流泽,恐疏远而日忘,慎糜美之穷皑,外承驩之可说,莫窔窕之灵泉,愿永思而毋绝。”考古专家说,汉代铜镜...
上学以后,开始学习和接触历史,讲起唐三彩,才发觉原来有关祖宗的遥远记忆其实离我们很近。比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白釉绿彩枕”就出自长沙窑,也就是铜官窑。那条我曾经赤足踩过的铜官小街,就有唐三彩的影子,真正的历史,原来这么近。 我的家乡离铜官不远,也出产陶土,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当地乡镇企业生产的耐火材料远近闻名。我至今还记得那种用“白膏泥”烧制出来的家用器皿的样子——外层粗糙,里层施釉,装水盛...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