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日前在延安市宜川县出土了一处随葬的周代车马坑,这次发现在陕北地区尚属首次,说明周王朝的影响曾到达陕北高原地区。 这座墓地位于宜川县丹州镇,目前发掘了14万平方米,共清理墓葬23座,由于盗掘严重,墓葬内的文物大多遗失,只出土了少量的青铜器、玉器和陶器。但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处随葬的周代车马坑,这在陕北地区还是第一发现。 宜川县虫坪塬两周墓地考古负责人 李彦峰:这次我...
记者20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从2014年5月初开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位于延安市宜川县被盗掘破坏的虫坪塬墓地进行了考古勘探和抢救发掘工作,至2014年11月初田野工作结束。初步认为虫坪塬墓地大致处于两周之际或晚至春秋早期,共清理墓葬23座、灰坑(沟)遗迹5处,同时发掘车马坑1座。这是车马坑在陕北高原被首次发现。 据了解,虫坪塬墓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位于陕西省延安市...
1月16日下午,凤翔县文物部门接到群众举报,称在该县长青镇马道口取土场发现一座古墓。县文物旅游局立即组织博物馆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在附近群众的协助下,共清理出陶罐、陶仓等汉代文物7件(组)。 据悉,该古墓位于长青镇马道口村西部的断崖,是附近群众取土时发现的。墓室为南北走向,长约4米,宽约1.5米,由于年代久远,上部已基本垮塌,根据其形制及裸露文物判断,为汉代土洞墓。在当地村民的积极协助下,文物部门...
内蒙古考古人员日前在赤峰市魏家窝铺遗址发现粟和黍两种谷物标本,本次考古新发现见证了草原文明的早期历史。 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王大方处长介绍,前不久,内蒙古考古研究所、赤峰学院的考古人员对魏家窝铺遗址出土的植物标本进行了研究,经过科学采样和浮选,发现了一些农作物标本,通过对这些浮选出土植物遗存进行量化分析,考古人员确认,这些植物标本中包括粟(小米)和黍(黄米)两种谷物。由此可证明,魏家窝铺先民...
陕西省横山县发现的一座元代壁画墓 陕西省横山县发现的一座元代壁画墓 陕西省横山县发现的一座元代壁画墓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邢福来18日透露,当地横山县发现一座元代壁画墓,壁画的主体图案为墓主夫妇6人并坐宴饮。该墓与关中地区元墓区别较大,而同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地区元墓有较多相似。 这座壁画墓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高镇罗圪台村,为石砌单室壁画墓,由墓道、封门石、甬道、墓门和墓室组成。...
发现于2012年的西安渭桥遗址,曾荣获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近期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又有新的发现,并且进一步证实了现在渭河河道的位置与古渭河相去甚远,足足向北移动了4.4公里。而这个移动,很可能是在最近两百多年内突然发生的。 今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西安市北郊草滩附近的渭桥遗址“一号桥”考古现场。因为近期,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用竹条编织的码头堤防设施,进而确定这里就是古代渭河的北岸,...
陕西省考古专家16日透露,西安市长安城遗址北侧的渭桥遗址又有新发现。中新社记者16日在现场看到,该遗址还出现罕见古船,现正在清理中。 渭桥遗址位于西安北郊汉长安城北侧,自2012年4月发现以来,考古队先后对位于厨城门之外的厨城门桥群、洛城门之外的洛城门桥进行抢救性发掘,获得丰富考古学资料,相关发现入选“2013年度全国考古十大发现”。 文献记载,汉长安城北侧的渭桥为通往京师大道上的...
西安渭桥遗址 现在的渭河上难觅船只,但在古代,渭河水运发达,来往船只繁忙。昨日,西安渭桥遗址考古又有重大发现,两艘古船已从沙子里“露头角”,但目前尚不能确定古船所处年代。 现场:两个“古船”个体破沙而出 渭桥遗址地处西安城北汉长安城北侧,2012年4月被发现以来,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考古院联合发掘,先后抢救性发掘了汉长安城厨城门桥群和洛城门桥,该项...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2014年全国六项重大考古新发现,贵州遵义市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以高票入围。这是贵州考古继赫章可乐遗址、海龙囤遗址之后第3次获此殊荣。 记者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新蒲杨氏土司墓地位于遵义市东北侧约20公里的新蒲新区新蒲村官堰组,选址在仁江河西岸的坡地上,背山面水,颇有气势。其中杨烈墓发现较早,2012年8月,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遵义市文物管理部门,对中...
1月11日,浙江山前山考古队在野外考古调查过程中,根据村民洪锦秀提供的线索,在温州瑞安市梅屿乡屿头村西龙山西麓北坡发现一处石刻。刻石为自然的岩石,大体呈长方形,长2米以上,宽1.5米,约呈45°倾斜,面向西北。石刻构图以多组双弧线和圆窝为主体,双弧线位于右部,圆窝位于左上方(面向石刻),其中在刻面中心的一组双弧线的下方还刻有“塔形”图像。弧线直径25-30厘米,圆窝直径5-10厘米不等,深约5厘米...
图为木船发掘现场。 陕西省考古专家透露,西安市长安城遗址北侧的渭桥遗址又有新发现。记者在现场看到,该遗址还出现罕见古船,现正在清理中。 渭桥遗址位于西安北郊汉长安城北侧,自2012年4月发现以来,考古队先后对位于厨城门之外的厨城门桥群、洛城门之外的洛城门桥进行抢救性发掘,获得丰富考古学资料,相关发现入选“2013年度全国考古十大发现”。 文献记载,汉长安城北侧的渭桥为通往京师大道上...
1月15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联合发布,在西安北郊汉长安城北侧厨城门一号桥东西600米的范围内,已经发现存有5座大型渭河桥梁,这是考古学上第一次集中发现如此高密度的古代大型桥梁。
从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2014年度在乌兰木伦遗址发掘中,完整揭露并提取了北部地层中埋藏的披毛犀骨骼化石。目前,该披毛犀骨架化石已基本全部取出。历次清理所获披毛犀骨骼化石编号标本182件,其中部分可拼合,例如牙与头骨、关节窝与椎骨等。 乌兰木伦遗址第一地点在2013年的发掘中就已经清理出披毛犀骨架化石编号标本127件,当时研究者考虑到还有大量的标本埋藏在北部地层,因此推测在完整程...
厨城门一号桥号称“丝绸之路第一桥”,最新的考古发掘确定2000年前渭河北岸的位置就在厨城门一号桥北端。这里距离如今的渭河北岸足足有4400米。 昨日记者来到了厨城门一号桥最北端,只见几十个竖立的桥桩穿上了“塑料衣”保温,一个个“埽”也经过表面沙石的清理露出了痕迹。所谓“埽”就是竹片编织成筐并内填瓦、石、沙等组成的水工设施。记者看到,它竹片编制的纹路非常清晰,功能是投入河中保护桥墩。而这些“...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