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10年11月30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和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将共同举办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影像艺术大赛,这是一次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知识普及的公益性活动。本次大赛将文化传承在新的语境下找到全新的契合点,秉承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抢救的主题,结合“非遗保护、人人参与”的活动理念,传承弘扬祖国民族民间传统优秀文化,促使世界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基于这样的理念...
10月15日至1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举行。博览会获奖情况昨日揭晓:北京的雕漆技艺和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获得金奖,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荣获最佳组织奖。 北京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7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5人。此次特别组织了景泰蓝制作技艺等10个项目参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绢人的传承人...
中新社济南10月17日电 17日举行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高层论坛上,原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在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与合理利用为主题的演讲中表示,“非遗”保护的要害“抓”人,而人中要“抓”青少年。周和平表示,非物质文化是草根文化、细胞文化,要增加其民众基础,走进社区,动员更多的民众参与到非遗的保...
长年致力于民间文化艺术保护的冯骥才曾在不同场合指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每一分钟都在流失。我们现在要跟每一分钟赛跑!”2006年6月10日——— 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中国迎来了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从此,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有了自己的节日,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拉开了里程碑式的帷幕。迄今,中国已先后迎来了五个...
新华报业网讯昨天,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授牌仪式和雕版印刷技艺展馆开馆仪式在扬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袁秋年出席授牌仪式并讲话。扬州古籍刻印社负责人作为传承单位代表,从副市长董玉海手中接过这个“世界非遗”证书。 扬州雕版印刷肇始于唐,发展于宋、元、明,兴盛于清。时至今日,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还保存着传统的、原生态的雕版印刷技艺。2008年10月12日...
时报讯 (记者张彤)记者13日从首届中国非遗博览会济南筹备委员会获悉,目前,本届博览会的项目布展工作已经在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全面展开,我国港、澳、台地区也“相约”前来参加本次展会,并联合组成一个特装展示区。布展工作今日将全部完成,明天上午将正式开门纳客。13日下午,记者来到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对本届博览会进行“踩点”。记者看到,会展中心一楼为全国各省...
一把年纪的朱武志用一张粉色小碎花绒毯怀抱着一个近1米长的大家伙,小心翼翼地送进历代帝王庙的西配殿。绒毯揭开,原来是一方清代仿唐代的琵琶端砚。整个砚台形如琵琶,还刻有白居易的《琵琶行》诗句。今天,连同这方砚在内的33项共160件与古代宫廷生活密切相关的展品,将亮相西城区宣南文化节中的“民间瑰宝耀京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之‘皇帝的玩意儿’...
昨日,首届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牧野论坛”在新乡市开幕。在论坛上,4位来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的专家针对目前的申遗热与申遗误区进行了精彩的讲解,并且发表了对少林功夫、太极、甲骨文等我省“名片”申遗的看法。 少林功夫和太极申遗需要时间 虽然我国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已经有26项,但拥有深厚文化资源的我省却没有一项。在论坛...
今天从大同市文广新局传来消息:第二批大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公示日前结束,浑源凉粉制作技术、康氏绢人、踢鼓秧歌等17个项目进入名录。 去年,该市文化部门普查出近4000条“非遗”信息,涉及13大门类,重点项目100余条。根据评审标准,第二批市级“非遗”名录确定的8个类别是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和民俗...
(来源:渤海早报记者:游思行)图为冯骥才在“非遗”进校园现场为参观者介绍天津的民俗。国庆期间,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办的“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请进校园”暨第二届北洋文化节,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在津城掀起了又一轮关注“非遗”、体验“非遗”的热潮。在民间工艺大师与天大学子面对面的座谈中,非遗的传承...
(来源:扬州晚报网记者:陶敏)昨天,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授牌仪式和雕版印刷技艺展馆开馆仪式在扬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袁秋年出席授牌仪式并讲话。扬州古籍刻印社负责人作为传承单位代表,从副市长董玉海手中接过这个“世界非遗”证书。扬州雕版印刷肇始于唐,发展于宋、元、明,兴盛于清。时至今日,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还保存着传统的、原生态的雕版印刷技艺。2008...
记者近日从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获悉,为加强我市非遗保护工作,给非遗传人提供展示平台和传承空间,在深圳博物馆(新馆)新设“非遗展区”,通过非遗项目传承人的技艺展示、展演,让市民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我市丰富多彩的民间技艺。 据了解,“非遗展区”设于深圳博物馆一楼大堂,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目前的展示项目有内画、单车、米上刻字等,以后还会逐渐引进...
本报讯(记者 于澜)10月12日,文登市文化馆工作人员将胶东花饽饽面塑工艺传承人王爱凤和林荣涛近期的作品收集起来,准备参加10月15日至18日在济南举办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为了做出精美作品参加博览会,王爱凤与林荣涛不分昼夜,赶时间制作面塑作品和各种大饽饽。家在米山镇鸭子夼村的王爱凤心灵手巧,自小受母亲熏陶喜好面塑。她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做出一棵高达1米多的中华寿松,庆祝新中国成立61...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