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东京涩谷的和服店 据日经中文网消息,在日本从事和服销售中介业务并运营和服穿着教室的“日本和装控股”正在发起一项呼吁将和服列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名称为“为了让和服成为世界遗产的全国会议”。 据悉,该活动希望征集和服爱好者的21万人签名,同时与和服的生产商、批发商和缝制公司等业界相关人士甚至政府方面展开相关合作。 该活动将借鉴去年12月成功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日本共同社10月28日报道,日本文化厅28日宣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辅助机构日前建议将“和纸日本手漉和纸技术”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该机构的建议一般都会被采纳,预计11月下旬在巴黎召开的UNESCO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将做出正式决定。 据报道,申遗对象为日本国家级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细川纸(埼玉县)、本美浓纸(岐阜县)以及石州半纸(岛根县)。原料均只采用桑科植物和葡蟠纤维,其...
中国景泰蓝泰斗张同禄作品《吉羊宝灯》 日本七宝烧领航人高桥通子作品《芙蓉》 中国文物网讯 景泰蓝传自于西方,至今已有700余年,其中,自诞生以来的600年间一直为宫廷御用之物,从未走出过皇宫,特别在明代景泰年间,景泰皇帝对景泰蓝极端钟爱,所有御用陈设无不用景泰蓝制作,被称为“天下一绝”。无独有偶,一种与景泰蓝相似的器物悄然出现,这就是在日本被奉为“无国上品”的七宝烧。 “天下一绝”景泰蓝 ...
日本草津市琵琶湖博物馆近日展出罕见的通体黄色石鲶(NHK网页截图)。 黄色石鲶与传统石鲶的对比(NHK网页截图)。 据日本媒体21日报道,日本草津市琵琶湖博物馆近日展出罕见的通体黄色石鲶,体长约40厘米。这一黄色石鲶的发现,颠覆了人们对琵琶湖原本特有的茶色石鲶的印象。 石鲶是鲶鱼的一种,作为琵琶湖的特有品种,一般都是茶色的。但据博物馆相关人员介绍,这条黄色石鲶可能是受遗传等...
制壶是我国流传至今的一项古老技艺,铁壶的制作与使用可以追溯至秦汉时期,唐宋时期流传至日本,并在那里发扬光大。今天我们请不同的铁壶收藏爱好者为我们讲述日本铁壶与中国铁壶的收藏与购买。 铁壶的实用价值 铁壶用生铁制成,在烧水的过程中铁壶吸收水分中的氯离子,并释放出二价铁,容易被人体吸收,长期饮用可以达到补血的功效。用铁壶煮出的水口感很软、甘甜,非常适合泡茶。铁壶注税可以提高水温,适...
日本是一个由群岛组成的岛国,瓷土资源匮乏,因此,陶瓷品种主要为陶质材料制作的陶器。目前日本传统瓷器生产有有田及九谷两处。九谷烧瓷器的历史可以追述到1655年。日本江户时代。加贺之藩大圣寺藩的第一代藩主前田利志,以从其藩属内九谷村金山发现了磁土矿为契机。派遣其原在金山炼金的后藤才次郎前往肥前有田学习制瓷技术。后来引进技术开始在九谷建窑,生产瓷器。从此,九谷窑诞生。 到1730年,不知何因九谷...
明代仇英《松下人物图》 在东京中央2014秋拍会上,明代仇英 《松下人物图》以6亿9000万日元的劲爆价落槌。 据拍卖会后统计,仇英《松下人物图》最终成交价为8亿178万日元(落槌价加买方手续费)。这件藏品为设色绢本立轴,落款“弟子仇英实父拜写”,该作品为水田竹圃旧藏,收藏印为“棣邺轩藏书画印”“耕读传家”“溪南吴氏希宾家藏”。该藏品流传谱系纯正,值得收藏。
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14日宣布,由大阪市实业家捐赠的一柄日本刀经确认是镰仓时代刀匠正宗所铸的名刀“岛津正宗”。这把刀已有近150年下落不明。 博物馆学艺部研究员末兼俊彦介绍称:“这把刀有国宝级价值。长时间下落不明的名刀被发现实属罕见。”博物馆将在10月15日至11月16日期间展出“岛津正宗”。 据大正时代发行的《详注刀剑名物帐》记载,德川家族曾在幕府末期将“岛津正宗”及一千两黄金进献...
日本铁壶分为南部壶与京都壶两派,其中南部壶是寻常人家的日用品,配以铁盖子。而京都壶则属于收藏品的范畴,工艺精致,以龟文堂、龙文堂、金寿堂、光玉堂四大堂号为代表。 谈及日本老铁壶的缘起,是绝对不可脱离茶道的,日本茶道史载应溯源于中国的唐朝,当时日本国家派往大唐的僧侣将中国的佛教与茶文化带回本国的同时也将中国的茶种遍全岛,及至中国的宋代更有日本禅僧荣西大力弘扬中国茶道礼仪,并撰写著名茶书《吃茶养生...
东瀛煮茶利器:日本老铁壶 引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茶人开始认识、收藏、迷恋日本老铁壶。拥有一把老铁壶不仅可以怡情养生,更是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一种方式。闲暇之余,坐在窗边静静品茗,提起一把饶有年头的老铁壶,看着水柱由壶嘴自上而下倾入紫砂壶中,爱茶随着水花旋转浮起,浓郁的茶香扑面而来。聆听窗外树叶沙沙作响,备感温暖、安逸…… “年轻”的古董 江户中期,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一般百姓因为经济的成...
在中国,到了盛唐,熏香已经很普遍了,香道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五代的罗隐有一首诗写道:“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炉暖玉楼春。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进入宋代,由于士大夫对物质生活的高标准严要求,又从精神层面着力倡导和提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琴棋书画以及美食、酒、茶等都完成了奠基,呈现出博大雄浑的态势。熏香至此也成了一门艺术,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经常相聚闻香,并制定了最初的仪式。 最原始的香...
在我收藏的古铜镜中,有一面“高砂”铭蓬莱纹柄形镜,颇有意味。在此予以介绍,以供同好共赏。 此镜通长33.5厘米,圆形镜径23.8厘米,窄边直缘,边宽仅0.3厘米,镜体甚薄,缘厚仅0.5厘米,镜重860克。镜背纹饰未设界区分隔,在均匀的粟米状地纹上,用浅浮雕的艺术表现手法,铸塑了一幅由龟鹤松竹组成的洲滨风景图:镜背下方为临水岸边,两株同根相生、枝干相错的古松,拔地而起,古松针叶繁茂,枝干盘曲...
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多为圆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击打可发出咚咚的声响。在乐器组合中,处于众乐之首的重要地位。乐器的产生,是随着歌唱的出现应运而生的。现在已发现的最早乐器是新石时代的骨哨和陶埙,按乐器分类属吹奏乐器。作为打击乐器,已发现的有石磬和铜鼓。 鼓是靠敲击鼓面而发出声响的,它那雄浑激荡的隆隆之声和强有力的节奏感,给人以昂扬的情感,令人鼓舞。古代铜器中的鼓,常用于战争中...
基本信息: 作者:王仲殊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08月 版次:1 所属丛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 印张:16 页数:247页 字数:271千字 ISBN:9787516139981 作者简介: 王仲殊,1925年出生,当代中国著名考古学家。1978年以来,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白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使用、收藏日本铁壶的队伍。拥有一把日本铁壶不仅可以怡情养生,而且逐渐成为了一种身份和品位的象征。不过,人们却似乎对中国铁壶并不怎么感冒,在一些人眼里,中国铁壶也仅仅只是价格低廉的实用器而已。那么,难道说中国铁壶就一定不如日本铁壶好吗? 近日,中国国际公共关系联合会茶叶发展委员会副秘书长、铁壶文化研究院主任、铁壶斋创始人吴龙在接受中国文物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