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我国当代历史文化学者李强在定州市考察文物遗存时惊喜地发现,在定州文庙,一块元成宗铁穆耳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的汉文、八思巴文双语圣旨石碑保存完好。 据介绍,该石碑已在原地保存了700年,碑体、碑文至今基本完好,该石碑高216厘米,宽85厘米,厚21厘米,碑头为四条蟠龙纹。 据李强介绍,元代石碑本来就存世不多,像保存这样完好且是八思巴文与汉文对照的圣旨石碑,更是少之又少。“这样的石碑...
11月2日至7日,央视《国宝档案》连续播出“海丝传奇”系列节目,因为里面有很多“扬州元素”,吸引了很多市民关注,其中,“渡海而来的先贤”这一集向观众朋友们讲述了普哈丁在扬州的传奇往事。记者昨从扬州博物馆获悉,该馆征集到一方唐代波斯人墓志,该墓志是在普哈丁墓园南侧发现的,墓主人是侨居于扬州的外国人中,目前我们知晓姓名的第一人,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扬的波斯人的代表。 1 扬博征到唐波斯人墓志 墓...
考古现场 考古工地发掘出的T形防护堤 烧焦的木桩 “下关的关,就是税收机‘关’演化而来”。目前,南京文物部门正在对热河路西侧的一块工地进行考古。在600多平方米的探方里,考古人员发现了古井、古砖垒砌的房址、烧黑的木桩……从目前的考古情况可以判断,明清时期,这里是江漫滩,而且有临水建筑。原鼓楼区文化(文物)局长赵志刚向现代快报记者表示,根据考古现场以及史料推测,这里可能是明代负责来往船...
考古现场 “下关的关,就是税收机‘关’演化而来”。目前,南京文物部门正在对热河路西侧的一块工地进行考古。在600多平方米的探方里,考古人员发现了古井、古砖垒砌的房址、烧黑的木桩……从目前的考古情况可以判断,明清时期,这里是江漫滩,而且有临水建筑。原鼓楼区文化(文物)局长赵志刚向现代快报记者表示,根据考古现场以及史料推测,这里可能是明代负责来往船只税收的遗址。不过,仍需进一步认证后再下最终结论。 ...
“下关的关,就是税收机‘关’演化而来”。目前,南京文物部门正在对热河路西侧的一块工地进行考古。在600多平方米的探方里,考古人员发现了古井、古砖垒砌的房址、烧黑的木桩……从目前的考古情况可以判断,明清时期,这里是江漫滩,而且有临水建筑。原鼓楼区文化(文物)局长赵志刚向现代快报记者表示,根据考古现场以及史料推测,这里可能是明代负责来往船只税收的遗址。不过,仍需进一步认证后再下最终结论。现代快报记者 ...
“丁村遗址群史前考古有了重大发现。”日前,山西省考古所研究员、丁村遗址考古工作队领队王益人告诉记者。在丁村遗址群东侧的塔儿山向汾河谷地过渡的山前黄土台塬区域内,新发现了46处旧石器时期原地埋藏的人类活动遗迹,遗迹内发现大量石制品。专家介绍说,这些发现,不仅扩大了丁村遗址的分布范围,使丁村遗址文化埋藏类型由原来单一的河流沙砾层,延伸到黄土地层,更为丁村遗址旧石器文化研究增加了坚实的依托。 在发掘现...
今年7月,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共同组织实施的北部湾海域水下考古调查。目前,考古调查取得了较大突破。11月11日上午,工作组召开专题会议,通报了此次考古取得的进展情况。会议上,国家文物局还确定将防城港作为水下考古研究基地,并给予大力支持。 据介绍,此次考古,是为了推进防城港市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遗存点的水下遗产保护工作。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
近日,新疆文物古迹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对位于库车县境内的苏巴什佛寺遗址进行野外考古调查和清理,新发现了13座佛寺遗址。 11月10日,记者从新疆文物古迹保护中心了解到,这13座佛寺遗址主要是佛殿和僧房,同时还出土了钱币、铜镜、桃核、釉陶、陶片和琉璃念珠等文物。苏巴什佛寺遗址分东、西两寺,曾出土大量汉朝、南北朝和唐朝时期的钱币,铜、铁、陶、木器,壁画、泥塑佛像等。
西侧第二层台基上的雕刻 在对玛雅文明著名城邦科潘遗址发掘“首战告捷”后,10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派出的考古队对该遗址8N-11贵族居址的发掘工作进入第二阶段,并取得新的重要收获。 8N-11贵族居址为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方形院落,四面均有建筑,本年度发掘其中最高大的北侧中心建筑。第一阶段的发掘工作清理了全部表层堆积,建筑的正面(即南面)已经完全暴露,东、西两侧也暴露出部分台基墙...
“《清史稿》对于‘古稒阳道’的记载,不但位置有误,而且其名称属于‘新发明’,缺乏历史依据。”10日,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文平,通过新近发现的汉代石门障等多处古边塞遗址证实了这一事实。 关于石门障,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西汉五原郡下辖16县,其中稒阳县同时为五原郡东都都尉治所。《汉书·地理志》“五原郡”条“稒阳”下注曰:“北出石门障得光禄城,又西北得支就城,又西北得头曼城,又西北得虖河...
“中国古代‘千文一贯’钱币校量制度的史料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宋代(公元960—1279年),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证明这一校量方式最晚起源于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知名秦汉考古学家信立祥说,这一发现将以1000文铜钱为一贯的校量制度向前推了1000余年。 海昏侯墓葬的主墓坐北朝南,其中远离墓道口的北藏閤最为隐秘。今年3月份,考古工作者在清理北藏阁时发现了...
为进一步拓宽边疆考古研究视野,丰富边疆考古研究内容,交流边疆考古研究心得,推动边疆考古研究发展,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中国文物报社,于10月28日晚在匡亚明楼第一会议室举行“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进校园”主题沙龙。本次沙龙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彭善国教授主持,特邀中国文物报社编审李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博士仝涛、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周必素作为嘉...
一枚小小的邮票,邮票票面中心为变形寿字,上部为牡丹,有“满洲国邮票”字样,其余周围配有图案,印有“暂作洋银壹分”字样,盖销票。“这可不是普通的邮票,它反映了清朝邮票发展历史,为早期华邮中的名贵票品。”青岛市博物馆馆长助理、文物保护管理部主任赵好向记者详细介绍文物普查中的这一新发现。 邮票2.7×1.7厘米,清代面值原1分。为慈禧寿辰改值邮票,是清代国家邮政开办后应急加盖使用的一种改值邮票。189...
10月29日拍摄的樊城迎旭门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目前,文物部门对樊城沿江大道老城区改造工地进行保护性考古发掘,发现城墙、城门、房基、道路、水沟等遗迹,为研究明清时期樊城老城区的沿革及变更提供了实物资料。
我省考古人员近期在榆林石峁遗址发现了一块目前最大的史前壁画残块,这说明壁画作为一种装饰品,在石峁遗址一些重要和高等级的建筑物上是普遍存在的,暗示着这个区域很可能就是中国壁画的发源地。这块最大的壁画残块发现于外城东门遗址内,是今年刚刚新发现的一处地点,壁画面积将近40平方厘米。从一部分正面朝下、背后有草拌泥的情况判断,应该是城墙墙体倒塌后,壁画被土层埋在地下。与以前在外城洞门口和皇城台发现的整体风格...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