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湘西自治州保靖县文物局最近发掘的9件珍贵文物转移至文物收藏室进行保管。这批文物有铜镜、滑石壁、玉器等器物计9件,是对该县清水坪镇一座西汉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的文物。 清水坪魏家寨古城遗址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始建于西汉,曾出土大量汉代青铜器和流通货币等,填补了秦汉演变湘西地区历史记载缺失的空白。 8月8日下午,保靖县文物局接到清水坪镇文体广电综合站负责人吴大清的...
8月13日,自治区长城资源调查项目办公室和乌兰察布市博物馆特邀6位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对乌兰察布市分布于察右中旗、卓资县、察右后旗境内的西汉长城辉腾锡勒段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之后将对该段长城的文化性质作出重新认定。 记者了解到,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自治区长城资源调查项目办公室主任、研究员张文平经过两年多的考察调研曾提出一个惊人想法:位于乌兰察布市境内的既定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的“北魏御...
8月18日,宝鸡眉县常兴镇大明公司项目建设场地,工作人员在进行前期文物勘探过程中发现古墓一座。眉县文物旅游局工作人员在得到授权后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现出土各类文物34件(组),其中铜镜一面,铜钱六十枚,玉晗一枚,绿釉陶壶两件,绿釉陶仓一件,奁盒一件,灰陶罐二十三件,砺石一件,其余残片若干。 经文物专家考证,此墓葬为西汉晚期的一座平民墓葬,由于在文物发掘过程中得到了常兴派出所、大明公司员工的积...
西汉古墓中发掘的铜镜 清水坪西汉古墓发掘现场 8月14日,保靖县文物局最近发掘的9件珍贵文物转移至文物收藏室进行保管。这批文物有铜镜、滑石壁、玉器等器物计9件,是对保靖县清水坪镇一座西汉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的文物。 清水坪魏家寨古城遗址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始建于西汉,曾出土大量汉代青铜器和流通货币等,填补了秦汉演变湘西地区历史记载缺失的空白。 保靖县十分重视魏家寨...
西汉古墓中发掘的铜镜 清水坪西汉古墓发掘现场 8月14日,保靖县文物局最近发掘的9件珍贵文物转移至文物收藏室进行保管。这批文物有铜镜、滑石壁、玉器等器物计9件,是对该县清水坪镇一座西汉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的文物。 清水坪魏家寨古城遗址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始建于西汉,曾出土大量汉代青铜器和流通货币等,填补了秦汉演变湘西地区历史记载缺失的空白。 该县十分重...
7月25日,86件造型奇特的枕头在江阴博物馆亮相。此次展览是江阴博物馆首次引进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枕开展以“枕”为主题的展览,向江阴市民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枕文化,展期将延续到10月10日。 展览分为“枕史掠影”、“枕上文章”和“枕中技艺”三部分,展品中除了西汉的石枕和珍珠枕,大部分是瓷枕。枕头的造型有方形、长方形,还有腰圆、元宝、如意等形状,同时还有孩童、臥女、瑞兽等式样,纷繁多变;装饰工...
若在中国丝绸之路上旅行,沿途会听到许许多多有关天马的趣闻,看到种种天马的神异形象。 在西安干陵,武则天和唐高宗山陵前神道两侧众多的石相生中,有一对雄健的石马,肩生双翼,那就是天马的石雕形象。 1969年在武威东汉古墓中出土的一铜马,一足踏着一只飞燕,三足凌空,呈奔驰之状。据说那燕是风神。马踏风神,凌空而行,自非凡马,当称之为天马。上个世纪,由于某种政治缘故,命名时有意避开"天马"一...
7月20日,眉县村民在平整土地时意外发现两处古墓葬。截至昨日,文物部门共抢救性发掘出陶罐及陶仓、陶灶等陶器共6件。根据出土文物数量、造型和墓室结构,专家推断,墓葬为西汉晚期,墓主人很有可能是45岁的中年女性,其死亡方式类似于暴毙之类的非正常死亡。 墓葬内发现6件陶器 昨日,眉县博物馆馆长汤洋介绍说,7月20日11时左右,该县汤峪镇讲渠村村民在用推土机平整村落旁的土地时,突然...
墓葬平面(南——北) 铜镜及铜钱出土状况 为配合204省道安吉良朋段道路拓宽工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4年5月下旬起抢救性清理了一批西汉时期的竖穴土坑墓。7月18日清理的一座(D156M1),墓葬整体平面呈甲字形,墓坑为长方形,长3.9米、宽2.2—2.3米,墓向10°,墓坑北端正中有长4.7米、宽1.4米的斜坡墓道,墓底葬具痕迹显示原为一棺一椁,棺居于椁内西侧,随...
苏武牧羊图 苏武牧羊是中华节操史上最出彩的故事,苏武誓不降敌,在北海牧羊,除了须发皆白以外,还有一个明显的标志:他所持的汉节上面的牦牛尾都掉光了。苏武死死抱着这根杆子不放,就是因为汉节是国家的象征,是他使命的源头。 汉节是什么东西?它的主体是竹竿,长八尺,相当于现在的一米八,不算很长,上面有三层牦牛尾结成的装饰。它是皇帝授予使臣的,是国家权力的象征,不仅汉廷派往匈奴等处的使...
蝉儿鸣、西瓜甜。炎炎夏日,西瓜是人们当之无愧的宠儿。“8424、小兰、特小凤、京欣……”如今的西瓜,名字听上去很是高深莫测,听者要是不了解行情,肯定一头雾水。话说,西瓜名儿的演变和进化,真是有一串有趣的故事。 古人把西瓜叫“寒瓜” 瓜是个古老象形文字,这个字两边像瓜蔓,中间瓜藤垂下,结出一个又圆又大的果实,就是瓜了。瓜字虽早已有之,不过,西瓜原产非洲,漂洋过海来到中国,那是...
灯笼,又叫灯彩,是一种汉族传统工艺品,起源于西汉,流传至今已有1800多年,据说与点灯敬佛的佛教仪式有关。它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艺术,以及竹编、铁箍、纸扎与刺缝等工艺技术,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元素和符号。从种类上分,有宫灯、纱灯、吊灯、走马灯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 灯笼是日子红火,团圆幸福的象征,一支民谣说出了它的喜庆色彩和功能:“正月十五闹花灯,五月端午挂红灯,六月无风...
文物修复人员对西汉木胎漆马进行实验性修复,拼对残缺件。 “西汉木胎漆马”于1995年出土于四川绵阳市双包山西汉木椁墓葬中,现存基本完整的共65匹,它们高70cm,长68cm左右,用整块木头削凿而成。各个漆马呈站立状,头高昂,肌体雄健,反映了西汉延续秦朝时期大气为美的审美情趣。
东阳出土西汉青铜簋 6月13日,东阳种植专业户葛宝兰雇人在当地的草干山下挖土做路,挖到几个瓶罐。葛宝兰把已裸露的瓶瓶罐罐小心挖出带回家,然后给文物部门打了电话。葛宝兰说,几年前,文物工作者在发掘草干山土墩墓时,就住在他家对面,“出土文物都是国家的,很珍贵,应该好好保护。” 经过清理,出土的文物有10余件,包括一只青铜簋(音guǐ)、两只铁釜、一枚铜钱、数只原始瓷罐及一些碎片。 “这样高规格的...
大坪子墓地 2014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6月13日,昭化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昭化大坪子汉墓考古发掘详细情况向外界通报。历时半年的考古发掘,位于昭化区的大坪子墓地主要发掘工作已告一段落。截止目前,已发现墓葬79座,其中以战国晚期至西汉时期的土坑木椁墓为主,完成清理70座,清理出各类随葬品1100余件(套)。 2013年12月初,昭化古城一工地施工现场(昭化镇城关村大坪...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