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图为展出的古代简牍。记者 田进摄 300枚甘肃古代简牍12日亮相西安碑林博物馆,展现汉代墨迹及其艺术魅力。 甘肃是汉简大省,现存汉简5万多枚。这些简牍不仅是补充和研究秦、汉、魏晋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中华书法史上珍贵的艺术遗产。据介绍,甘肃简牍的发现从1907年以来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境内出土了天水放马滩秦简、居延新简、敦煌汉简、武威汉简、悬泉汉简、临泽晋简等。 此次展出的古代简牍中,汉...
近日,甘肃省副省长夏红民先后到麦积山石窟和大地湾遗址调研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副局长肖学智,省旅游局局长何伟参加调研。天水市市长杨维俊等有关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8月28日,夏红民一行实地考察了麦积山石窟文物保护和旅游开放情况,听取了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关于麦积山石窟文物保护规划、管理规划执行情况和开放利用工作汇报。夏红民说,要严格遵循《世界遗产保护公约》和《文物保护法》,做好...
9月1日,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中国书法家协会、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厅、甘肃省文联、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的《古塞奇珍——甘肃古代简牍暨汉简书法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 展览展品共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甘肃出土的古代简牍300枚,二是著名书法家赵正和张邦彦的汉简书法作品104幅。其中1974年8月出土于居延甲渠候官遗址的《候粟君所责寇恩册》《相利善剑册》,1973年出土于肩水金关遗址《甘露二年丞相御...
“古塞奇珍——甘肃古代简牍暨汉简书法展”1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展,此次展览由国家艺术基金会资助,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联、甘肃省文化厅、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甘肃简牍博物馆承办。 展览分两部分,一是甘肃出土的古代简牍300枚,二是著名书法家赵正和张邦彦的汉简书法作品104幅。展出的汉简有1974年出土于居延甲渠候官遗址的《候粟君所责寇恩册》《相利善剑册》,1973年出土于肩...
9月1日,由中共甘南县委宣传部、甘南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主办,甘南县文物管理所承办的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展览在金代长城博物馆开幕。展览共分为五大展区,展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系列图板10块;甘南县史实纪录展板4块;图说甘南抗战连环画40幅;抗战系列书法作品70幅;并以电视影音形式播出系列专题片《甘南史话》全面讲解甘南抗战历史。展览旨在铭记历史,勿忘国耻,通过...
9月2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图片展览及合唱音乐会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幕。珍贵的图片资料和雄浑激昂的歌声,向现场的观众展示了那段真实的历史。 主题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的系列纪念活动由甘肃省文化厅、新华社甘肃分社、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博物馆联合举办。并由来自甘肃省老干部活动中心合唱团等5个合唱团的演员,带来了十二首精心编排的歌曲。 ...
8月28日天蒙蒙亮,在众多高僧大德的奏乐诵经声中,4粒佛祖舍利从甘肃平凉市起运赴故土甘肃泾川县大云寺。 当日上午11时许,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陕西省佛教协会会长、大慈恩寺方丈增勤法师,甘肃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平凉市佛教协会会长、平凉市法轮寺方丈妙林大和尚带队,于甘肃泾川大云寺迎请安奉佛祖舍利。 增勤法师,妙林大和尚双手合十,虔诚祈祷,而身着黄色袈裟的法师们紧跟其后,手执香炉、龙杖、幢...
“90后”蒙古族小伙乌德木图大学本科毕业后,没有留在繁华的都市,也没有选择自己的专业就业,而是回到故乡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继续跟父亲学习制作手工银器,希望将父辈制作银器的技艺发扬传承下去。甘肃肃北草原上蒙古族喜佩金银首饰的传统习俗,出现在肃北草原上首饰作坊,源自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期间,艺人以师徒相授的方式传承金银首饰的制作技艺。 图为乌德木图制作银刀。
9月2日,甘肃省博物馆的讲解员在为参观展览的解放军战士讲解图片展。 当日,甘肃省博物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图片展。肖正强摄 9月2日,一名参观展览的解放军战士用手机拍摄展出图片。肖正强摄
“古塞奇珍——甘肃古代简牍暨汉简书法展”1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展,此次展览由国家艺术基金会资助,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联、甘肃省文化厅、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甘肃简牍博物馆承办。 展览分两部分,一是甘肃出土的古代简牍300枚,二是著名书法家赵正和张邦彦的汉简书法作品104幅。展出的汉简有1974年出土于居延甲渠候官遗址的《候粟君所责寇恩册》《相利善剑册》,1973年出土于肩水金关...
近日,省博物馆协会公布了我省第一批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博物馆名录,共有258个博物馆,其中文化系统博物馆156个、行业博物馆54个、民办博物馆20个、“乡村记忆”博物馆23个、非遗博物馆5个。 今年5月,我省启动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分阶段大力发展各类行业博物馆、专题博物馆、民办博物馆和“乡村记忆”博物馆等,既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的保护管理水平,又着力探索文物特别是大遗址展示利用...
陕西省文保专家日前成功修复了一批从甘肃张家川战国墓地出土的珍贵文物,主要包括以金、银、铜、玛瑙等为材质的饰品等。这批文物2006年出土于甘肃张家 川马家塬战国墓地内,鉴于陕西省与德国文保专家合作曾成功修复了唐代李倕冠饰,因此2010年这批文物被送往陕西省进行修复保护。由于年代久远,这批饰品 出土时大部分已经腐烂,因此文保人员决定采用整体打包、实验室内清理的修复方法。 省考古研究院文保室黄晓娟:有...
8月20日,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及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建华在天水市调研精准扶贫工作期间到大地湾遗址调研,参观考察了F901房址和大地湾博物馆。 王三运仔细听取了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关于近年来大地湾遗址保护管理和展示利用工作情况的汇报,详细询问了解了大地湾遗址考古发掘及研究、大地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F901房址保护大厅拆除重建等情况。他强调,大地湾遗址历史久远、文物价值极高,大...
8月28日,省博物馆向泾川县移交1964年出土的佛祖舍利仪式,在泾川县回中广场举行。副省长郝远、省政协副主席张景辉参加移交仪式。 泾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之后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和多元文化的交汇地之一,境内发现和出土的舍利塔遗址、佛舍利、石窟、佛龛、佛像等佛教文化遗存达1500多处。1964年12月,泾川县发现唐代大云寺地宫,出土了14粒佛祖骨舍利及其金棺、银椁、铜匣、石函、琉璃瓶五重套函,...
8月28日,甘肃省博物馆向平凉市泾川县移交1964年出土的14粒佛祖舍利中的几粒舍利。 当日上午11时,佛祖舍利在泾川县中回广场举行了仪式。 13时,迎接舍利的彩车到达大云寺后,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陕西省佛教协会会长、大慈恩寺方丈增勤法师,甘肃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平凉市佛教协会会长、平凉市法轮寺方丈妙林大和尚带队恭迎佛祖舍利。增勤法师,妙林大和尚双手合十,虔诚祈祷,而身着黄色袈裟的法...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