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8月11日,中国文字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座谈会在郑州召开。会议要求强化措施、强力推进,扎实做好中国文字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确保文字博物馆年底前顺利开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作出重要批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徐光春在批示中指出,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建立,是中华民族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重大创举,应举全民族之力建设好。中国文字博物馆...
8月11日上午,省政府在郑州再次举行我省征集文物入藏中国文字博物馆仪式,来自郑州、开封、洛阳等12个省辖市文博单位收藏的140余件珍贵文物和20多件碑刻原拓正式入藏中国文字博物馆。这是我省文物系统第三次向中国文字博物馆移交文物。截至目前,我省共向中国文字博物馆移交入藏文物370余件,珍贵碑刻原拓20多件。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出席仪式并讲话,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应邀出席仪式。 孔玉...
据韩联社报道,印度尼西亚一个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将韩文采用为正式文字,并开始实施教育,韩文世界化计划终于开花结果。 报道援引韩国训民正音学会和相关学界等的表态6日称,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省布顿岛(Buton)巴务巴务(Bau Bau)市最近将韩文确定为标记该地区土著语——吉阿吉阿(音)语的正式文字。 据称,巴务巴务市7月21日向吉阿吉阿族聚集区——索拉奥利奥(音)地区的40多名小学生分发用韩语印的...
2009年11月18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将正式建成开馆,届时将举行盛大的开馆庆典仪式。 记者近日从安阳有关部门获悉,11月18日上午8时30分将在位于安阳市的中国文字博物馆举行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庆典仪式。当天下午3时半举办首届中国文字发展论坛,同时还在殷墟举办安阳文化论坛,晚8时将举办“CCTV欢乐中国行”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庆典大型文艺演出。11月19日将举办纪念甲骨文发现1...
7月22日下午,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右)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亲手写下的“白头方悔识字少”转送中国文字博物馆收藏。 (中新社发 王中举 摄) 7月14日上午,河南省文物局和安阳市在河南博物院多功能厅举行河南省征调文物入藏仪式,将河南博物院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的193件有关文字的文物移交中国文字博物馆收藏。 (中新社发 王中举...
中国文字的起源研究能否摆脱“大一统”观念的束缚,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似乎习惯于利用甲骨文作为解读早期文字的惟一手段,这无异于承认以甲骨文为代表的汉字系统乃是早期社会通行的惟一文字。山东丁公龙山时代陶文的发现事实上已经使我们认识到在对待文字起源的问题时不能如此简单,因为从字形结构分析,丁公陶文与商代甲骨文明显不属于同一系统,这意味着至少在以甲骨文为代表的汉字...
刘风君《昌乐骨刻文》一书封面 龙山文化卜骨 龙山文化“鸟型”石铲石器 龙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1928年首次在山东章丘历城县龙山镇城子崖发现,故此得名。龙山文化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其早期就有了石器、蚌器、陶器。陶器主要是黑陶,除平底外,还有圈足和三足,纹饰有绳纹、蓝纹、方格纹、弦纹等,还有镂孔。此外,龙山文化早期就已出现了卜骨。 2008年...
十四日上午,河南省文物局和安阳市在河南博物院隆重举行征调文物入藏仪式,将河南博物院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的包括贾湖龟腹甲刻符等一百九十三件有关文字的珍贵文物移交中国文字博物馆收藏。 在今天上午的入藏仪式上,记者有幸目睹了这批被移交文物的芳容,包括河南博物院藏“十六年郑令”戈、铜“部曲将”印、曾子甗等一百二十三件文物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的贾湖...
记者三日从陕西省文物部门获悉,此间考古工作者近日在黄龙县进行文物调查时,从一处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遗址中意外发现一块带有刻画符号的陶器残片,共有十二个烧制前刻好的符号,笔画酷似现今的英文字母,或者罗马数字符号。 黄龙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位于陕西省中北部,文物资源丰富。延安市文物普查队近日在该县复查了一处距今约五六千年的新石器遗址。该遗址总面积约十二万平方米,文化层厚一点三米,地表陶片...
笔者收藏古钱币多年,尤以明代崇祯通宝为最多,崇祯通宝钱的文字、轻重、大小、厚薄各有不同,版别极繁杂,把玩它别有情趣,并结识几位专玩崇祯通宝的藏友,共同探讨研究。拜读和研究中国古钱谱、历代古钱图说、简明古钱辞典、中国古钱目录等书,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崇祯通宝文字都有不同变化。“崇”字:有短示崇、正示崇、长示崇、横点崇、八分书崇;“祯”字:有正示祯、略...
名碑失踪成千古之谜 碑林名碑中曾有过一些“匆匆过客”,一段时间曾有记载,后来便不知去向,至今不知归宿何处。为什么碑林没能留住它们,至今仍是一个谜。 米芾《天马赋》为《关中金石记》所录,标之为宋元奉三年米芾行书,注明为明代人摹刻。同为毕沅所著的《关中胜迹图志》卷六《国子监》条下述及当时碑林,所列碑目中也有此碑。另外乾隆本的《西安府志·金石志》(毕沅监修)、嘉庆本...
5月8日,38件珍贵文物移交中国文字博物馆仪式在安阳市博物馆北广场举行。据介绍,这是继国家文物局将征集到的首批8件珍贵青铜器移交中国文字博物馆后,该馆收到的第二批珍贵文物。 这些文物中青铜器26件,玉石类12件,均保存完好,形文俱佳,花纹、线条清晰可辨,造型时代特征非常明显,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历史价值,是研究中国文字发展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据安阳博物馆馆长魏文翠介绍,这38件文物将和年初...
昨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北川羌族自治县文物普查队在该县通口镇进行田野文物调查时,发现了一处清代所立的指路碑。这种指路碑的发现在北川尚属首次。 指路碑位于北川通口镇战斗村三溪口河岸边。碑长50厘米,宽40厘米,厚12厘米。路碑上面阴刻的楷书文字仍然清晰可见,为过往此地的路人指明了通向附近地区的方向,并说明了具体的里数。指路碑碑文为“左手下走通口十五里,右手过河下走香水二十里,左手上过...
考古学家最近对陕西省岐山县周公庙遗址出土的7000多片西周甲骨进行辨认分析,在其中发现的文字已经超过2200个,是全国8处发现周代甲骨文遗址地点中最多的。 周公庙考古队去年对周公庙门前一处大面积灰土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卜甲共计7000多片,有刻辞的甲骨688片。考古队组织技术人员对这些卜甲进行了认真的清理、拼对、缀合、照相,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并聘请国内著名古文字专家前来帮助辨认。最终发现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