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宝鸡市文物普查队员日前在陇县东风镇的一座现代建筑里,意外发现了一组明代石造像。 这组明代石像位于东风镇一座观音寺大殿内,大殿面阔三间9米,进深两间6米,为现代建筑。进入大殿,只见造像按“品”字形供奉于殿内,中间3尊,南北各1尊。 造像及座均为砂岩质,普查队员由北向南依次编为1~5号造像。其中,通高1.9米的1号造像为菩萨像,头戴花冠,两耳垂肩,右手下垂置身侧,左手抚膝,...
2009年10月11日下午3:00,陕西省政协陪同全国政协副主席林文漪一行10人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冯庚武书记热情接待了林副主席一行。 冯庚武书记对林文漪副主席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就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做了介绍,并赠送了《陕西古代文明》精美图录,随后林副主席饶有兴致的参观了陕西古代文明展。在参观过程中,林文漪副主席对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陈列方式和精美文物赞口不绝,尤其对多媒体展示给予高度认可,并...
日前,国家文物局公布“2007—2008年度田野考古奖”评选获奖名单,陕西唐陵大遗址保护项目(桥陵遗址)、岐山县凤凰山(周公庙)遗址考古发掘获得一等奖,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考古获得二等奖,陕西靖边县统万城遗址、蓝田县北宋吕氏家族墓地考古获得三等奖,陕西获奖数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 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评选自1993年开始,每两年评选一次,为中国考...
10月9日,备受社会关注的陕西黄陵县“9·4”千佛洞文物抢劫案告破,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被劫的14尊佛头悉数追回。 据悉,9月4日,黄陵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该县双龙镇政府报案称:位于双龙千佛洞的石佛被抢,作案的是3名男子,他们以游客的身份到万安禅院佯装游玩,随即将该院3名职工用电线、绳索、裤带等物捆绑,用胶带封嘴,破坏报警...
10月2日,陕西省文物局赵荣局长专程从西安赶到宝鸡,与宝鸡市普查队全体队员欢聚一堂,共度国庆、中秋佳节。 陕西省宝鸡市文物普查工作开展两年来,备受省文物局重视和关注。陕西省局领导也一直很关心长期野外辛苦工作的普查队员。赵荣局长先前在陈仓区调研指导文物保护和文物普查工作时,充分肯定了“宝鸡经验”,对宝鸡的文物普查工作和广大普查队员在艰苦的环境中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给予了高度评...
近日,陕西省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考古工作人员在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在长安杜陵塬上修建道路时发现一座唐代墓葬,墓内保存一座规模较大的唐代庑殿式石椁墓葬。据出土墓志记载,墓主系盛唐时期从三品司农卿秦守一,其墓葬规格超过皇亲国戚,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价值。 9月26日,赵荣局长率省文物局相关专家在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程林泉副所长的陪同下,到工地现场指导工作。赵荣局长在实地查看了考古发掘现场和出土石椁...
记者从陕西省文化厅了解到,日前在阿联酋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陕西的剪纸和西安鼓乐等22个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陕西民间剪纸艺术造型古拙,风格粗犷,寓意有趣多样,最初作为民间婚娶、年节时的装饰,由于它较完整地传承了鱼身人面、抓髻娃娃等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被专家称为“活化石”。陕西剪纸形式多样,有单色剪纸...
9月22日,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郭宪曾在省局机关服务中心主任李树青等陪同下,专程来到榆林市检查文物普查工作。郭宪曾副局长一行听取了榆林市普查工作汇报,实地抽查了文物点,看望了一线普查队员,查看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对榆林的普查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下一阶段的普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当日,陕西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并对榆林市横山、靖边两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进行了检...
日前,陕西省文物局通过印发《关于规范和加强大型基本建设工程中文物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成立配合大型建设项目考古勘探发掘管理协调办公室、加强与相关部门、单位的沟通协调等措施,规范和加强大型基本建设工程中文物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 《意见》指出,近年来陕西的铁路、公路、机场、水库等大型建设工程日益增多,做好配合基本建设中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任务紧迫。《通知》明确,将...
9月27日,陕西省文物局召开直属单位做好国庆节、中秋节期间相关工作会议,部署直属单位做好今年“双节”期间的安全、服务工作。各直属单位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保卫处(科)长和机关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郭宪曾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上,传达了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的相关文件精神和全省国庆节中秋节假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郭宪曾在讲话中指出,今年国庆节适...
陕西省文化厅厅长余华青主持,副省长郑小明和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蒋庄德揭幕。日前,陕西秦腔博物馆在西安交通大学开馆。 新建馆的陕西秦腔博物馆由展品、展板和小型舞台展示三部分组成。展板部分以演出剧目、唱腔音乐、舞台美术、演出团体、演出场所、国内外艺术交流等13个展板,对我省秦腔事业的发展和对外交流情况进行了梳理、总结。在展柜中,陈列着各种秦腔文物、资料:有民众剧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前身)的剧装、戏箱...
近日,汉中市文物普查队在略阳县郭镇境内发现一枚万年前象牙化石。据介绍,这也是迄今为止我省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象牙化石。 据了解,汉中市文物普查队文物专家在略阳县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意外在一村民家中发现了7节乳白色钙质类物品,据村民讲,这些物品是在地里干农活时发现的。昨天,象牙化石发现者老毛(化名)告诉记者:“这个东西是在河边发现的,当时我在地里挖洋芋,看到有个头头,我就往下掏,它是...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重大经典建设工程”近日张榜,我省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延安革命纪念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工程、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四项工程日前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工程”。 “百项经典工程” 评选活动由中国建筑业协会会同中国水利、电力等建设工程协会共同组织开展,我省这四项工程的入选,是陕西建设工程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
首届中华石鼓文化节于20日上午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开幕,坐落在石鼓出土地石鼓山上的中华石鼓园同时开园。 石鼓,即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出土于宝鸡石鼓山上的十面石鼓历经千年的沧桑,被誉为“中华第一古物”、“书家第一法则”,备受历代帝王、文人墨客和考古学术界尊崇。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并陈展对外开放。 为了更加...
9月17日,记者从省文物局了解到,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专家前往神木县栏杆堡镇邱井沟村实地考察时,在野外不到40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了100多个各式各样、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大批恐龙脚印遗迹化石。 专家们初步判断,这些脚印均保存在中生代浅黄色砂岩中,其形成年代至少在1.5亿年前。从脚印的保存情况看,至少有两三种不同的恐龙,初步分析鉴定,这些鞋底状的脚印是草食性的小型蜥脚类恐龙造迹;而三趾型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