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老成都盖碗茶 成都人对茶具的使用,彰显出了对生活品质的高要求。成都茶馆里的传统茶具是三件套——茶碗、茶盖和茶托子(因为形状似船,故又名茶船),俗称盖碗茶。 盖碗茶的历史非常悠久,相传起源于唐代。唐人李匡乂《资暇录》卷下《茶托子》条载:“建中蜀相崔宁之女以茶杯无衬,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抚啜而杯倾,乃以蜡环碟子之央,其杯遂定。即命匠以漆环代蜡,进于蜀相。蜀相奇之,为制名而话于宾亲。人人为便,用于...
21世纪人类面对的最大焦虑是自我身份认同与全球一体化、同质化的冲突与张力所带来的困惑。面对全球化不可逆之时代大潮,生活于浩瀚宇宙、一个淡蓝色球体上的人们都会问:我是谁?我、你、他有什么不同?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上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仅仅建立起一幢幢豪华、伟岸的博物馆还不够,关键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参观文明与管理文化 上月19日正式开门迎客的上海自然博物馆受到上海市民及游客的热捧,三周来屡迎客流新高。然而大客流下,一些不文明的参观行为也被网友曝光,其中一则微信引起了大家的忧虑——“上海自然博物馆海星被摸死!巨蜥的脚趾也被摸断了!”(5月10日《新闻晨报》) 前几年,三联书店出品了一本谈博物馆艺术的书《我不在家,就在...
南宋洪迈《容斋四笔》卷八述人生四大得意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科举时代,各朝各代的读书人都削尖了脑袋参加科举以谋取功名,他们或追求经世济民,或追求光宗耀祖、封妻荫子,不管初衷是何,金榜题名、衣锦还乡,是寒窗苦读的士子们最美好的憧憬和梦想,而科举,如同现代的公考一样,是进入“官途”最重要的桥梁。5月5日,历史学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兼职教...
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明代礼部尚书邵宝撰文的《裴晋公祠碑》上半部分,近日在漯河市郾城区裴城镇裴城村被发现。目前,当地文化部门正积极查找此碑下半部分,将在修复后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 今年39岁的陈小龙,是漯河市一位资深的民间碑石文化研究爱好者。4月26日,经过多次的查找和走访后,陈小龙在裴城村西的河沟边上发现该碑。 “裴城村因唐朝名相裴度曾驻村、指挥大军平定吴元济的叛乱而改名,中学课...
石人雕刻精细,丝缕毕现。(王文浩摄于2009年3月) 1998年5月,一对母女以“潘门石人”为背景拍摄的照片。 (图片来自于“后司街”网站) 2015年5月,“潘门石人”碑所在的位置已成为一片茶地。 徐平摄 “潘门石人”,乡民喊你回家 时间磨不掉记忆,更销蚀不了感情。5月5日,天台县三州乡网民在微信圈里发出声声呼唤,他们发出民间“通缉令”,立志找回在三州“生存”了500多年的“潘门...
5月8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山西陶寺、周家庄遗址现场讨论会在运城举行。5月6日至8日,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背景大学考古博文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单位的60余名国内顶级考古学专家,在对社科院考古所侯马南山工作站、襄汾陶寺遗址发掘现场、国家博物馆垣曲工作站、绛县周家庄遗址发掘现场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后,举行学术讨论研究会,进一步论证晋南地区在中华文明发祥起到的重要作用。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继国家...
10日上午,耗资300亿元,占地6200多亩的横店圆明新园举行启幕盛典,这个按1:1的比例复建北京圆明园95%建筑群正式对外迎客。在盛典上,台湾收藏家林嘉玮向圆明新园捐赠了3件圆明园流失文物:抱月瓶、香炉、方觥。据林嘉玮的特别助理介绍,这3件藏品是上世纪80、90年代从欧洲文物藏家手中收购而来的。 圆明新园由新圆明园、新长春园、新绮春园、新畅春园四个日景和欢乐夜福海、欢乐夜瑶池、欢乐夜庙会三个夜...
占地6200多亩、总投资300亿的横店圆明新园(一期)于5月10日开门迎客。从提出修建到如今一期建成,7年时间内,围绕圆明新圆“是否劳民伤财”“土地审批是否违规”“与圆明园遗址侵权之争”的争论,从未停止。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5月11日报道,“圆明新园的建设资金全部来自民间,其中绝大部分由企业自筹,少部分来自社会捐赠。不花政府财政的钱,就不存在劳民伤财之说。”东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楼守威...
上海自然博物馆开馆未满一个月,已多次遭遇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如:触摸池里的海星被摸死,科莫多巨蜥的一根脚趾被弄断等等……上海科技馆9号在官方微博证实了此事,认为主要是由于个别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所致。 上海自然博物馆自开馆三周以来,受到了市民和游客的热烈追捧,参观的游客数量屡破新高,光是“五一”小长假三天,接待的游客就有4.55万人次,昨天周日上海自然博物馆更是因为游客拥挤而限流了两次。9号,...
据报道,上月19日正式开门的上海自然博物馆受到游客热捧,三周来屡迎客流新高。然而在大量客流下,馆中海星被摸死,巨蜥的脚趾也被摸断了。 出现这样的情况,固然与游客素质低有一定关系,但博物馆的管理不够专业也是个问题。既然设立海星触摸池,不就是为了让游客去摸吗?博物馆方面是否应该考虑下客流的问题、以及海星的承受能力?出现了海星被摸死的情况,这是不是说明,布展本身就不够专业、合理? 所以遇...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开门迎客仅三周,已经数次传出游客不文明行为。诸如“猴子标本被游客拔毛”的传闻此前已被辟谣,但另一些传闻得到了馆方证实。9日,上海科技馆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因个别游客的不文明参观行为,上海自然博物馆中出现了科莫多巨蜥标本爪子断裂、海水触摸池海星死亡的现象。 与其他博物馆处处设防避免游客与展品“亲密接触”不同,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特色之一,就是强调游客与展品之间的“零距离”——参...
仅仅建立起一幢幢豪华、伟岸的博物馆还不够,关键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参观文明与管理文化 上月19日正式开门迎客的上海自然博物馆受到上海市民及游客的热捧,三周来屡迎客流新高。然而大客流下,一些不文明的参观行为也被网友曝光,其中一则微信引起了大家的忧虑——“上海自然博物馆海星被摸死!巨蜥的脚趾也被摸断了!”(5月10日《新闻晨报》) 前几年,三联书店出品了一本谈博物馆艺术的书《我不在家,就在...
19世纪40年代,摄影术刚刚诞生不久便迅速传播到中国。大批国外官员、传教士 、商人、学者 、摄影师通过各个通商口岸纷至沓来,在晚清时期的中国拍摄了大量影像。这些影像被作为西方人窥视和了解东方文化的窗口,又迅速返回到欧洲,被制作成图书、相册、明信片等出版物,以满足西方世界对中国这个东方古国的猎奇心理。 此次展览共展出300多张海外原版明信片,是旅意华侨、收藏家陈伟荣先生历时30年在海外的相关...
上海自然博物馆开馆未满一个月,已多次遭遇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如:触摸池里的海星被摸死,科莫多巨蜥的一根脚趾被弄断等等……上海科技馆9号在官方微博证实了此事,认为主要是由于个别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所致。 上海自然博物馆自开馆三周以来,受到了市民和游客的热烈追捧,参观的游客数量屡破新高,光是“五一”小长假三天,接待的游客就有4.55万人次,昨天周日上海自然博物馆更是因为游客拥挤而限流了两次。9号,上...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