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国家文化部公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河北省广平水陆画榜上有名。 该县水陆画又称为水墨布画,主要分为轴画、壁画等,是古代寺庙举行水陆法会时悬挂的一种神像画,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图画内容除涉及各种佛教、道教诸神、民间诸神外,还包含三教九流、六道四尘、地狱鬼众、神话传说、水陆缘起等,是中国人万物有灵之宗教观念在绘画艺术上的生动反映。该县水陆画传承人张贞美所创作的水陆画即便...
近日,文化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公示结束。湖北省19个项目入选,其中襄阳有2项,谷城湖北越调作为传统音乐入选,老河口锣鼓架子作为传统戏剧入选。 湖北越调,是由明代秦腔传入襄河一带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剧种。它在流传中保留了古老“秦腔”的风格,又融合了本地的“襄阳腔”特色,在清干隆年间形成了很有影响力的剧种湖北越调,俗称“大越调”,该剧种主要流行于鄂西...
自2007年伊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以来,伊吾县委、政府对非遗工作十分重视。2009年,伊吾县投资修建了伊吾县下马崖乡木卡姆传承中心,自下马崖木卡姆传承中心建成之后,每月都会对30位木卡姆传承人举办一次培训活动。为了增加演奏的效果,伊吾县每年为木卡姆传承艺人投入费用购买服装、配备乐器并设立专项资金为传承人每月进行生活补贴,政府在节假日前对传承人进行慰问,关心他们的生活,并为他们免费订阅报纸...
93号院博物馆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这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来的。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文化遗产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秘不示人的“宝贝”,文化遗产不是远离百姓、没有生命的化石,而是直接关系民生幸福指数的文化大餐。 93号院博物馆“活化”老建筑 文化遗产不是束之高阁...
正对着大堂门口放着一张长桌,竹雕师傅张红贵正坐在桌前专心致志地雕刻着一个笔筒,一家来自香港的友人好奇地围在左右,看着笔筒上的图案在张师傅的刻刀下愈发清晰,禁不住发出赞叹:“真厉害,太棒了!”日前,记者走进徽州区潜口民宅博物馆,在清园诚仁堂看到这一幕。作为中国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一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民间工艺大师入驻其间,清园成为非遗活态展示的大舞台,吸引了众多游客。 ...
近日,“凤县民歌”传承人张克勤被省文化厅评审确定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张克勤老人是凤县双石铺镇张家窑人,今年已81岁高龄。他自幼放牛放羊,跟随当地老人学习凤县山歌,心里装了120多首凤县民歌。为发扬传承凤县民歌,近年来张克勤老人还搜集整理民歌词121首,创作新歌22首,整理成《我会唱的凤县民歌》手写本一册。2012年张克勤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凤县民歌传承人...
记者获悉,在文化部公示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中,谷城县湖北越调以传统戏剧入选。 湖北越调是由明代秦腔传入襄河一带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剧种。它在流传中保留了古老“秦腔”的高亢激越风格,又融合了本地的“襄阳腔”繁音激骤特色,在清干隆年间形成了很有影响力的剧种湖北越调,俗称“大越调”。 该剧种主要流行于鄂西北谷城、襄阳一带。随着唱湖北越调的老艺人...
慈禧太后最爱吃的开封花生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汴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浚县泥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朱仙镇木版年画 2014年8月9日,台湾佛光山在佛陀纪念馆大堂举办“河南民俗艺术展演”开幕茶会,由河南杂技表演揭开序幕,并由佛陀纪念馆馆长如常法师、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康洁,共同宣告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正式登场。 如常法师表示,系列活动从8月9日起至...
有关保护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议题近年来在香港受到社会关注。近日,新华社记者专访了两名在香港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工作的业界人士和专家,他们就此作出讨论。 香港一间从事文化旅游的旅行社“活现香港”创办人陈智远表示,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好处是,让香港这座旅游城市更显文化“层次感”,其传统文化魅力可作为品牌与其他城市有所区别,游客会慕名而来。 香港潮人盂兰胜会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
扎西顿珠将特制的竹笔在浸满墨汁的刷子上轻轻一润,一个个饱满隽永的藏文字母便从笔尖“流出”,似印刷一般,观摩的学生中发出一片赞叹声。 以拉萨市尼木县为发源中心的尼赤派藏文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藏文书写艺术,已列入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扎西顿珠是该项目传承人之一。 扎西顿珠在西藏佛协从事经书书写工作,他介绍,十七世纪中叶,藏文行文日趋规范,从书体、书写技艺方面,对上行文、下行文、平...
近日,文化部向社会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入选项目名单。福建共17项入选,其中新入选项目6项,扩展项目11项。 福建此次入选的项目包括:泉州洛江陈三五娘传说,莆仙十音八乐,龙岩采茶灯,福安平讲戏,福州咏春拳,柘荣马仙信俗,张三丰太极拳,浦城剪纸,莆田留青竹刻,安溪竹藤编,莆田涵江玉雕,宁德畲族银器锻制技艺,莆田仙游家具制作技艺(福建古典家具制作技艺),福州仓山花茶制作...
非遗技艺展示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近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文化部办公厅联合编制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我国将开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 两部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公布 《方案》指出,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演...
近日,为庆祝“俄中青少年友好交流年”,加强中俄青少年的了解和友谊,在中国舞蹈家协会支持下,由文化部中国艺术节基金会、俄罗斯文化经济促进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等单位主办,莫斯科孔子文化促进会、莫斯科友谊之桥文化交流中心协办的“2014俄中青少年艺术节暨第二届文化中国·俄中青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星光盛典”活动在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厅举行。本次活动以“星光闪耀俄罗 盛典演绎友谊颂”为主题,300多名...
上海里弄从十九世纪末最初的“老式石库住宅”形式开始,逐渐发展出了旧式里弄、新式里弄、花园式里弄和公寓式里弄等几种形式。 里弄曾经是上海分布最广、数量最大、居住人口最多的建筑类型,它是江南地区的吴文化和西方文化相融下的居住形态,是一种跨文化建筑。里弄承载着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的记忆。 彰显上海特色风貌的需要 上海作为近代史迹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秀建筑荟萃、城市风貌独特。里弄在城...
8月4日,从歌舞之乡左权县传来消息,继2006年该县民歌“开花调”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后,左权小花戏又成功跻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左权县是闻名全国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素有“千首民歌、万出戏”的美誉,特别是起源于宋元,兴盛于民国、抗战时期的左权民歌、小花戏,一直以来都是山乡人的最爱,被当地群众传承不息,不断发扬光大,是当地风土民情、社会生活、民间文化的“活化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