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6月27日至7月1日,衢州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举办了衢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研修班,本次研修班由衢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是近年来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组织的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一次专题培训。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委会成员单位的分管领导、各县(市、区)文广新局领导、文化遗产相关负责人、文博(非遗)企业管理人员共计八十余人参加了本次培训。 研修班安排了文化遗产保护...
为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儒家文化遗产研究保护,7月6日下午,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副处长张凌、省文物局副局长江文辉、省文物局文物处处长熊建华及儒家文化遗产现状调研和保护利用导则编制项目组工作人员、曲阜市文物局纪委书记张龙、曲阜市文物局办公室副主任孔国栋一行来浏阳调研,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体广电局党委书记、局长余海波、市文物局局长凌江楼等领导陪同调研。 调研组现场考察了浏阳文庙、浏阳...
电影是一种城市文化,它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留在城市。电影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电影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档案、学术或文化再利用价值的电影文化物质实体,主要包括电影厂、电影院、电影拷贝、道具、服装、电影拍摄制作设备、编剧手稿、分镜头剧本、后电影产品、电影名人故居、电影明星遗物等;电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电影拍摄、表演、制作、传播、修复...
“走快些哦,蓥华会马上要开始了!”7月9日上午9:50,几名从石门洞方向步行而来的村民被走在最前面的村民催促着。此时的蓥华镇早已是人山人海。上午10时,人们翘首期待的四川省第七届乡村文化旅游节什邡分会场“祈福蓥华山 避暑养生地—2016蓥华会暨相约什邡沐绿蓥华之旅”活动正式拉开序幕,精彩的文艺演出随即展开。 这边的文艺表演还在进行中,旁边道路上的锣鼓声响起来了。“快看,‘蓥华祖师出巡祈福’活...
说到本土美食,不能不提常德米粉。历经上百年发展,如今,每天清晨,一碗热气腾腾、浓香扑鼻的米粉仍是大多数常德人的早餐选择。外地客人来常,也会尝尝米粉,品尝地道的“常德味”。常德米粉已成我市一张重要的美食文化名片。 最近,省文化厅公布的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米粉制作技艺(常德米粉制作技艺)”位列其中,不禁引发了部分热心人的思考:作为一种传统技艺,常德米粉如何在保护中传承...
近日,市政府公布了重庆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经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市政府同意将来凤鱼传统烹饪等12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重庆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来凤鱼这道延续了300多年历史的璧山名菜,再一次吸引了吃货们的关注。 据了解,“璧山来凤鱼”是重庆江湖菜最具代表性的菜式之一,近些年来我市流行的芋儿鸡、邮亭鲫鱼、太安鱼等江湖菜中,在烹制手法...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拉萨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6·中国西藏发展论坛”7日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开幕。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余位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士与会,为西藏发展的新阶段建言献策。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拉萨市委书记齐扎拉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拉萨历史悠久,境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4000多年的历史荟萃了西藏文化的精髓,将积极推进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
日前,一本可以读、可以“扫”、可以转发的新书——《文物古迹揽胜——西城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在西城区正式发布。作为西城区探索文物数字化的新成果,该书受到了众多文博单位和文物爱好者的关注。 该书以西城区辖区内181处文物保护单位为纲,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各文保单位的历史沿革、建筑格局及保护利用情况,帮助公众深入地解读文物古迹。为了方便检索,书中的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按照字母表顺序排列,...
一种产业支撑一个城市,历经千年,经久不衰;千年的延续,文化的积淀,甚至可以说是构成中国文明发展史的重要内涵。众所周知,景德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世界著名瓷都。窑砖里弄、“四大名瓷”、艺术之都……千年来它承载了许多让人无比自豪的荣耀,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世界陶瓷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继2014年荣膺“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和正式获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
编辑同志: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民族的文化印记,是民族智慧的结晶。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参与下,我市非遗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据统计,目前全市普查登记非遗线索(条目)2000余项,列入县级以上非遗名录的项目208项,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全部10个类别。其中,女书习俗、瑶族长鼓...
瓜埠、专诸巷、果老滩、米巷、达家巷、浮桥、龙池、龙袍,这些耳熟能详的六合老地名,背后蕴藏怎样的历史故事?昨天,记者从六合区文广局了解到,包括瓜埠在内的8处老地名将被做成标识碑(牌)立于六合街头巷尾,让一批行将湮没的老地名重放光彩。 “瓜步”之名最早见诸《晋书》,“步”应读作“浦”,明后才改为瓜埠;米巷不卖米,而是为了纪念宋代书法家米芾;浮桥是清过去龙津桥故址,因南宋时六合知县龚相搭建“浮...
2016年7月5日至6日,由中国佛教协会、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文化艺术委员会、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中心和南京市文投集团联合承办的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隆重召开。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心澄法师,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刘威,清华大学副教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圣凯法师,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
在仰光,许多像图中的旧建筑物纷纷让位给了新楼房(图左),当地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寄望民盟政府更重视对历史建筑的保留。(法新社) 缅甸最大城市仰光拥有189座受承认的历史建筑,可是却缺乏相关法律来保护它们。不少老建筑失修朽坏或是在经济发展中被迫让位给新建筑。当地文化遗产保护组织于是自发展开抢救历史建筑的行动,赋予旧楼新生命力。 仰光历史城区道路两旁有许多英殖民时期遗留的建筑,这些历经半世纪风...
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全球城市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世界范围内,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他们有能力影响那些关乎他们生活质量的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这一趋势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也十分明显。大到对大同古城“恢复风貌”的讨论、小到北京智珠寺保护与利用的争论,远到对日本“明治工业遗产”申遗的关注、近到利用社交媒体曝光所在城市文物及历史建筑的不当拆建现象,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公众关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