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龙文区文博研究馆馆员在云洞岩、万松关古官道一带进行田野考古调查,发现了太阳、月亮、脚印与女阴等六处岩画。其中,太阳、月亮与女阴三种岩画属龙文区首次发现。 据文博研究馆馆员陈立群介绍,岩画是古人以石器为工具,用凿刻或磨刻的方法在岩石上描摹自然物象,反映劳动生活场面及其思想意识的一种文化遗产。 太阳岩画位于云洞岩南麓、蔡坂村乌蒙内一磐石上,可能利用岩壁自然凹陷加以凿刻而成,呈椭圆形,长轴10...
在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福建省顺昌县发现多件当地出土的宋代瓷谷仓,其中有两件尤显重要。 宋元祐二年(1087)青釉刻划花堆塑水波纹带盖瓷谷仓 罐子口,直腹下稍鼓,下收至底,饼足;盖直口,弧顶,宝珠钮,宝珠钮外贴波浪纹如盛开的莲花;罐口沿下凸弦纹一周,口与弦纹间阴刻斜方格纹,上下腹部堆贴水波纹,水波纹间阴刻三层三排鼓钉对开大门,门上有翘角两脊顶,右侧阴刻八竖行文字:“千秋万岁,仓库常满,典...
为配合贵州省习水县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遵义市文物局、习水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等单位组合联合考古队,对创新区建设涉及的习水县土城镇黄金湾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次发掘面积 580余平方米,清理出两汉时期的墓葬、房址、灶坑、活动面、灰坑、灰沟等众多遗迹,出土陶器、铜器、铁器、石器、骨器、漆器等大量遗物,取得了贵州赤水河流...
墩坪遗址位于甘肃漳县三岔镇三岔村北200米的漳河北一级台地墩坪上。该遗址于第一次文物普查时被发现,主要文化堆积是位于墩坪台地南侧边缘的齐家文化、寺洼文化聚落遗址。2012年3月,在该遗址中、北部被盗掘,缴获文物160余件。根据出土文物的鉴定,得知该遗址中、北部台地分布一批东周时期的墓葬。 为了解墓地文化属性,使其得到有效保护,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自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
楚墓棺椁 茶陵晓塘荒塘坳越人墓发掘现场 近日,湖南省文物局为全面系统总结十年来全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评选活动,株洲茶陵晓塘古城及周边墓葬荣获“湖南省十年(2006—2015年)重要考古发现”。根据发掘的信息,株洲市文物局局长、国家级考古领队、研究员席道合认为,晓塘古城与大型古墓群的发现具有重大考古价值,它重现了战国中晚期楚国东南部的政治版图和军事布局。 晓塘古城址位...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唐代“三彩西瓜” 眼下,随着夏季的来临,西瓜已开始大量上市。炎炎夏日,来一块甜美的西瓜消暑解渴,如今已是再平常不过了。可是,中国最早关于西瓜的文字记载始于何时?西瓜是神农“尝百草”时发现的还是“种出西域”?1959年在杭州水田畈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原始“西瓜籽”到底是真是假?明代文人解缙所撰“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甩”的“西瓜联”为什么被“附会”到了苏东坡身上…… 辽墓...
作为中国“最大的史前城址”,陕西神木县的石峁遗址近日又有了新发现。6月13日,陕西省考古人员对遗址东南方向一座4000多年前的祭坛进行正式考古挖掘。今年6月初,考古人员经过对石峁遗址的充分调研与论证,在城外东南2公里处发现了祭祀台,通过对祭祀台的初步发掘发现,祭台建立在人工堆土之上,堆土厚50至80厘米,上面由石块砌成。 祭台三面的砌墙现在仍然清晰可见,另一面砌墙被当地农民在耕地过程中破坏,三面...
6月13日,在休宁县鹤城乡鄣源古村拍摄的气势恢宏的“树德堂”一瞥。 近日,安徽皖南黄山市休宁县鹤城乡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工作普查中,发现该乡与江西瑶里交界的深山鄣源村中有一幢始建于北宋时期的“树德堂”,至今巳有近千年历史(971年)。这幢“树德堂” 宽14.3米深进19.17,座北朝南,存门屋、大厅、寝楼。大门前立八角旗杆石鼓八个,门屋雀替雕土龙,斜撑雕倒挂狮,平盘斗饰人物,立柱及柱础方型,...
日前,灌口镇顶许村发现了两处古墓,占地面积达300多平方米,石雕非常精美,令村民感到震撼。 古墓所在的地方位于灌口镇顶许村小东山与后溪镇溪西村下庄社交界处,所在地属于顶许村。两座古墓紧挨在一处斜坡上,斜坡及古墓四周有水泥覆盖,一些地方还砌了红砖,可以看出刚修葺不久。其中一座古墓规模较大,墓表平面呈“风”字形,单层墓围,三级墓埕,龙形墓手。此外,左右两侧各有一幅石雕,左侧的一幅是水波中跃起的一条鱼...
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石峁遗址最近又有新发现,考古人员在该遗址的东南方向,新发现一处祭坛遗址,近日,考古队对这一祭坛遗址展开为期1至3个月的发掘。 祭坛遗址位于石峁城址外城东南方向,距离外城城墙约300米,遗址面积有500多平方米。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石峁考古队副队长邵晶说,这一祭坛遗址判断是4000多年前人类用来祭祀的地方。 祭坛遗址里发现了一些玉器和陶器的碎片,考古队将遗址表面的浮土清...
佛光寺东大殿建于唐代已是学界共知的事实。明确有唐代纪年的证据,则是寺内大中、乾符两经幢,以及后来陆续发现的大殿版门内侧咸通以降的游人墨书。但是,殿内外虽记修、塑事迹之碑、牌颇多,但却不见有唐代修建朝年的题记,对于认定大殿的具体营造时间而言,终是微憾。而且,内槽四椽栿下各条题记,虽详列主事官员与功德主之名,但竟无一僧名,而殿外两唐代经幢镌刻寺院僧尼之名则不厌其详,相比之下,大殿尽付阙如,有悖常理。近...
1600多年来,中国佛教界一直通行的《法华经》,经研究却发现似乎存实质性“出入”,急需校订;《法华经》中的“药王菩萨咒”等5段咒也不是由“唐僧”玄奘翻译出来以后才加进《法华经》……在今天的房山石经研究成果发布会上,房山石经与云居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罗炤表示,经过对房山石经山雷音洞的考古发现,雷音洞内刻着的《法华经》里本来就有“药王菩萨咒”等全部5段咒,刊刻这些咒文的时候,玄奘只有13岁左右,“怎么可...
当时的村落模拟图 出土器物上多次出现的符号 有关古蜀王国的历史记载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是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里面讲到了古蜀王国的帝王蚕丛和鱼凫。“蚕帝重镇”在今天的茂汶一带,那么,鱼凫王朝又在哪里呢?古蜀王国真的与秦塞不相往来吗? “鱼凫王朝当然就在三星堆一带,三星堆古城就是它的都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长期从事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的...
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走进博物馆 6月13日,“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走进博物馆”系列活动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拉开帷幕。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系列讲座、专题展览等活动将持续至10月。 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已历经25年,堪称国内考古界的“奥斯卡”。此次“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走进博物馆”系列活动由金沙遗址博物馆和《中国文物报》联合举办,旨在让更多的公众能享受到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 ...
2008年是我国古代北方青瓷的代表——耀州窑的故乡铜川建市50周年,又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创建50周年,更巧也是耀州窑考古发掘50周年。在这个值得多方纪念的日子里,作为大半生从事耀州窑考古发掘的学者,心里感受良多。特应《收藏》之邀撰文,作为对耀州窑考古研究的回顾。 以往对耀州窑的研究,多着眼于该窑创烧和鼎盛发展的黄堡窑场,该窑场唐代创建,终于明代中期,延续烧造了800多年。 近年来,我们重点进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