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用“十年建一馆”来形容国家动物博物馆,一点也不夸张。而当观众流连在展厅,才发觉长期的筹备和建设是如此的必要。全国各地制作、收集的珍贵标本,有条不紊地布置在十个展厅内。逐一参观时,才会发现这里又不仅仅是简单的展品陈列。许多展品都结合生存状态,布置在模拟的环境中,声、光、电的利用更是惟妙惟肖。看那蔚蓝的海天一色,听那澎湃的海涛,里面夹杂着海鸟的欢叫;缓缓游弋的海星和水母,在蓝紫...
近日,在子长县马家砭镇一处山沟里发现了一块大型古生物化石,经延安市文物研究所工作人员初步认定,这是一个食草动物化石,应该属于第四纪时期的古生物。经他联系文物部门,目前这一化石已被子长县文体局收回保管。 据延长油田“延212井”的地质监督员岑浩介绍,他5月底在马家砭镇一处山沟发现一个大型动物的上颌骨化石。长67厘米、宽29厘米,鼻子较厚向上微翘,两个鼻孔相通。颌骨内两排12...
(2006年7月3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6年8月7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加强对古人类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化石的保护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古人类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化石,指古猿化石、古人类化石及其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四纪古脊椎动物化石。 第三条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古人类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化石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
在2009年“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中科院昆明动物博物馆将推出一系列活动,欢迎小朋友们前来参观。 我馆庆六一活动的主题是认识动物,学会环保。结合刚刚过去的2009年科技活动周,开展有关动物知识游戏,引导小朋友进入奇妙的动物世界,培养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此外,博物馆将专门推出“宠物犬展览”。数十只可爱的狗宝宝,以各种各样的姿态,在馆内迎接小朋...
5月20日,安康市汉滨区张滩镇一公路施工现场发现了一处百万年前的动物骨骼化石。目前,汉滨区文物管理部门已对发现化石的现场进行了保护,并申请对该化石属哪种动物进行鉴定。 5月22日,记者在汉滨区文物管理所见到了搜集到的动物化石。在这些动物化石中,有一根长约30厘米的腿骨化石较为完整。据汉滨区文物管理所副所长王颖介绍,20日晚文管所接到张滩镇派出所电话,称工人在该镇十天高速公路施工工地附近的便道处发...
当地时间2009年5月19日,美国纽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一具4700万年前完整的动物骨架化石,这是距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灵长类动物化石。研究人员把这具在德国麦塞尔化石遗址发现的雌性化石命名为“艾达”。艾达生活的时期被认为是最接近猿类向原始人进化的年代。
2500种蝴蝶、400多种鸟、中华鲟等濒危动物……昨天,我国最大的动物类专业博物馆——国家动物博物馆开门迎客,5000多件动物标本几乎包括了中国版图上的所有动物种类。 国家动物博物馆位于中国科学院奥运园区,37米高的中央大厅贯穿地下一层到地上三层,24米长的蓝鲸标本就放置于此,视觉效果十分震撼。动物展示馆设有1个流动展厅、9个固定展厅和1个4D...
昨天记者从利辛县文物管理所获悉,近日该县汝集镇一农民在田间取土时,在两米深的泥土里挖出一个动物化石,现初步判断是个距今约万年的大型动物化石。具体是何种动物化石还有待省古生物专家的进一步研究确认。 昨天,利辛县文物管理所赵涛所长告诉记者,8日当天上午他们接到村民打来的电话后,就立刻赶到现场。此时一节类似犀牛角的化石已经被村民挖断。为了能将整个化石完整取出,他们立即让村民停止取土的同时,对化石区进行...
近日,利辛县汝集镇一农民在地头沟边取土时,发现一中大型动物化石,利辛县文物部门有关人员初步估计该化石距今最少上万年,这对于研究利辛县乃至全市古代地质,气候等各方面都有重大意义。 文物部门有关人员在现场看到,化石已被破坏了一小部分,工作人员及时对化石残片进行了收集。据动物的头部、及牙齿判断是动物的骨骼化石,是中大型动物化石,通过化石初步判断该动物是犀牛类动物,具体生活在什么年代等问题都还不能确定。...
裴氏猕猴 记者昨从南京博物院了解到,古生物学家从南京汤山驼子洞发掘出土的3万余件动物牙齿和肢骨化石标本中,发现了两新种(亚种)生活在200万年前的古动物——裴氏猕猴和江宁山西轴鹿。此外,三趾马、黄河马、皮埃尔硕鬣狗和阿韦尔纳猎豹等动物化石,在长江下游地区属于首次发现。据介绍,200多万年前,南京的气候要比现在温和,被草原和森林所覆盖,适宜的环境带来了动物的繁荣,这片土地上的王者当属鬣狗和猎豹。
日前,龙岩市文化与出版局会同新罗区文体局聘请河南洛阳市考古队和省博物馆的考古专家对龙岩洞进行了专门考古调查,获重大发现,洞内存有火炭层及部分脊椎动物骨头的化石,初步证明了龙岩洞是我市为数不多的重要史前古人类活动洞穴遗址,目前该遗址尚待进一步的发掘。 龙岩洞位于新罗区东城社兴村与南城后盂村交界的城东翠屏山,原为一大型喀斯特岩溶洞,现存面积约800平方米,洞内石壁有十余处摩崖题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图片 美国有一匹混血马会画画。它的作品已经在美国多个画廊展出。如今,随着名声传到欧洲,它将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举办“个人”画展。 这匹马有四分之一野马血统,名叫“乔亚”,来自内华达州里诺市。它今年23岁,高约1.5米,重544公斤,全身棕色、黑色鬃毛。马场里,乔亚用嘴咬着画笔,在用画架搭好的油画布上作画。 英国《每日电讯报》18日报道,乔亚的...
民间对动物的崇拜主要体现在对“五大家”的崇拜上,这是一种对妖仙的崇拜,同样源于万物有灵的思想。五大家也叫“五大仙”,包括狐仙(狐狸)、黄仙(黄鼠狼)、白仙(刺猬)、柳仙(蛇)、灰仙(老鼠),民间俗称“狐黄白柳灰”(或称“灰黄狐白柳”)。民间普遍认为五大家是与人类长期伴生的,属于亦妖亦仙的灵异,如果侵犯了...
8月25日,沂蒙山区山东省蒙阴县一企业在对该县蒙阴镇完庄村长山进行旅游开发时发现了许多类似牙齿、骨骼的石块。后经市文物部门实地勘察鉴定,60多块在溶洞的黄土层中沉睡了约10万年的古动物骨骼化石得以重见天日。 8月25日,蒙阴县福海银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工人们对长山溶洞进行二期开发的过程中,在所开洞口内约4、5米处发现了大量类似动物骨骼的化石,蒙阴县文管所闻讯后迅速赶赴现场进行了保护,并及时将情况...
萍乡市发现的恐龙骨架化石。 同一岩层此前发掘出恐龙蛋“二合一”全国罕见 几个月前,市民在萍乡市安源经济开发区四季花城建筑工地附近发现了数百块动物化石。经认定,这些化石属于距今6500万年的恐龙骨架化石。这是继萍乡发现248枚恐龙蛋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萍乡也因此成为我省继广昌之后第二个发现恐龙骨架化石的地方。今日,中国科学院专家赴萍乡进一步实地考察。 市民钓鱼时发现动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