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6月3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赶赴缙云,对该县黄龙景区内发现的晋代古墓及古窑址进行勘探清理。 黄龙景区距离缙云县城约5公里,景区内有千年古刹黄龙寺和烽火古寨的遗址,还有4处宋代摩崖石刻景观。今年4月,缙云仙都黄龙景区开发有限公司在对景区进行开发建设时,突然挖出了大量古砖,并发现了露出地表的古墓。 缙云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物科科长、缙云县博物馆馆长王琼瑛告诉记者,现场发现有3座古砖室墓,...
缙云县文物普查办在壶镇镇和五云镇仙都农管处等地的普查中,发现多处分布面积较大的岩宕石窟群。这些石窟是缙云祖辈们因开采石头而留下来的,在当地俗称 “岩宕”。石窟的开采皆是从山边凿开一个矩形入口,然后一锤一锤凿下去,呈扇面辐射开来。因此,洞口一般不大,约为20—30 平方米,洞内迂回曲折,多个洞窟相互贯通,各洞窟面积大小不等,深浅不一,最大洞窟面积约有300多平方米,至洞口最深...
5月31日上午,按照普查计划普查队来到通元镇雪水港村进行野外调查。在村部的座谈会上,普查队根据该村的地理位置、地形环境和以前掌握的文物分布情况,在村民无法提供更多线索的情况下,针对该村多山的特点着重向村民了解山上是否有隆起明显的土墩(土墩墓),村民根据我们的提示提供了一条线索:在葛山东侧山脊往下的南山坡上有一条数十米长用黄土堆筑的东西,当地称之为“龙埂”,在修筑山脚下道路时...
近日,瓯海区文物普查队在该区潘桥镇桐岭村进行野外普查时发现古道,乃桐岭至瑞安的古道。这是我区文物普查以来,发现的较为独特的古遗址形式。 古道位于我区潘桥镇桐岭村,是当时连接永嘉和瑞安的重要交通枢纽。古道全程约两公里,用比较齐整的石板、石块铺就而成,沿途古树遍布,溪水流淌。 普查队沿古道勘察发现了两口水井,分别分布在古道两头。第一口水井位于桐岭至瑞安山岭的山脚下,坐西朝东,平面呈三分之二圆形。井...
浙江皓翰国际08春季古董珍玩拍卖定于六月7号在杭州红楼大酒店,5-6号预展。为了遵循公司一惯原则和品牌形象,皓翰国际本次拍卖依然走精简路线,凭借浙江地区浓厚的艺术底蕴和文化资源,征集了千余件藏品,从中精心挑选出300余件拍品,以悦藏者。涵概了私秘珍玩、陈设雅瓷、香案供具、巧工琢玉、象牙犀角、印石砚台等门类。 佛教造像 近几年来,金铜佛像市场有了一个快速抬升的态势,对佛像的艺术和现实价值的认识有...
日前,苍南县文物普查队在芦蒲乡开展文物普查时,发现了一处专门用于安葬二周岁以下的死婴的独特的墓葬形式——义塚。该义塚建在田园间的一块平地上,正方形城堡式结构,四面墙壁没有一处门和窗,四壁墙体高2.3米、厚约0.40米,用不规则石块砌成,墙边长25米X25米,墙体上长满了滕蔓,一侧墙外植有两株大香樟树,一侧墙体有修缮过的痕迹,整座义塚远远望去象一座掩映在树荫里的方城。据当地村民介绍,这座义塚是周边村...
福舆堂位于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镇白坦村,建筑始建于清嘉庆癸酉,竣工于清道光年间,由二条轴线建筑组成,整体平面呈“品”字形布局,共有六座厅堂,七进院落,占地一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127平米。全宅大量采用了东阳木雕作装饰,题材丰富,寓教于乐,使传统建筑与工艺美术得到了完美结合,是东阳古民居的典型实例。1997福舆堂被省政府公布为浙江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舆堂建筑群由于...
近日,我县文物普查队在横村镇后岭村陈相岭自然村进行调查时,根据村民提供的线索,普查人员在种植果树的石家前山一山凹处的地面上发现了磨石、红陶鼎足、黑陶碎片等器物,还有发现一些烧结土。据村民讲述,六、七年代在上山耕作时经常发现有石箭头之类的石器。这次调查还从村民手中征集了他们保存的石刀、石锛。 分水江自西北向东南穿横村镇而过,石家前山位于分水江的北面,与分水江南岸的县级文保单位新石器时代遗址大麦凸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