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6日从郑和墓园文物保护管理所得知,江苏南京首次发现郑和墓文物实证——“咸阳世家”墓志碑,这是迄今第一件能证实郑和安葬在南京牛首山的文物实证。 关于郑和殁年葬地,史学界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郑和结束第七次下西洋后,于1435年回到南京,同年在南京逝世,葬于牛首山郑和墓。但因缺乏实证,学界对此一直存在质疑。此次发现的墓志碑年代是清代光绪甲申十年(1894年),该碑长1米多,宽近半米,上面提...
最近两年,不断有重大考古发现还原成都的历史。然而,考古人员的“火眼金睛”如何穿越千年发现历史的痕迹?7月16日,通锦路唐代园林遗址的现场领队——成都市考古队工作人员易立,为记者详细解读了疑似万佛寺遗址的发现全过程。 30个探方,一层一层穿越历史 据易立介绍,成都是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按照相关规定,所有城市建筑施工之前,都必须请考古人员提前入场进行考古勘探,以确定是否有考古发现。今年3...
鄞江它山堰1号地块考古现场发现的古河道。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昨天下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就鄞江它山堰1号地块考古发掘成果对外发布,称在该地块发现了宋元时期的古河道、石砌堤岸、道路等重要遗迹。目前,共完成发掘面积1070平方米,出土各类遗物620余件。 这是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鄞州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专业机构,对它山堰1号地块进行了为期一...
此前称其发现十七世纪苏格兰海盗之王威廉·基德 (William Kidd) 沉船的电视纪录片团队领导制片人于本周三(7 月 15 日)反击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一篇驳回其发现沉船声明的报告。图为 2015 年 5 月 7 日拍摄的资料图片,展示了一块据称由海洋考古学家巴利·克利福德 (Barry Clifford) 在圣玛丽 (Sainte Marie) 小岛附近海域中的基德沉船上发现的 50 ...
工人在南天门段长城修缮现场施工和出图的带字瓦当。时丽霞摄 近日,延庆县在对境内长城南天门段(106—107号楼)进行修缮时,发现“崇祯十三年”带字瓦当残件,同时还出土了“崇祯”字样瓦当残件。由此,延庆有记载的明代持续修建长城的历史延长到190年。 这次出土的带字瓦当,是工人们在清理107号楼北侧坍塌墙体时发现的,共出土4块可以大致拼接出完整信息的带字瓦当,拼出的字包括“崇祯十三年”和“崇祯”。...
连日来,福州市罗源县政府牵头,县文体局、消防大队以及各乡镇,联合开展了夏季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推进夏季消防检查工作。 检查组对辖区陈太尉宫、郑氏宗祠、圣水寺、天后宫等13家国家、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展全面检查。重点检查了文物保护单位是否在存在烧香点蜡、违规住人、从事经营活动以及电气线路是否套管保护等问题。此次专项行动,检查组共查处了38处火灾隐患,下发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1...
南京牛首山有着一座郑和墓,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对此有着一些存疑。而记者获悉,在上周召开的“郑和下西洋与江宁”学术研讨会上,披露了一个重要发现。郑和墓园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刘文庆公布了一件“咸阳世家”墓志碑,而这是到目前为止,第一件能够证实郑和安葬在南京牛首山郑和墓的文物实证。 郑和墓在哪,多亏当地百姓回忆 关于郑和殁年葬地,史籍所载颇有出入,史学界也意见不一,歧见颇多。对于葬地也是众说纷纭,比如有...
罗家冲遗址 记者13日从宁乡县文物局获悉,湖南省文物局为全面系统总结十年来全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评选活动,宁乡县罗家冲遗址荣获“湖南省十年(2006—2015年)重要考古发现”。 罗家冲遗址位于青山桥镇桥北村。2013年上半年,长沙市考古所、宁乡县文物局联合组建考古工作队,对沩水流域进行商周青铜文明调查。2013年10月,考古队员完成黄材转耳仑遗址、九牯洞遗址考古调勘...
200多年来,世界上最伟大的几个发现都出自埃及。借助科学分析,现代考古学将带我们从这些发现中解开不为人知的秘密。考古学家甄选出埃及最重要的十大发现:从主要战役到宏伟建筑,从宗教信仰到魔法巫术,这些发现将娓娓讲述奇特…… 10、胡夫法老的船 PHARAOH KHUFU'S BOAT 4500年前,胡夫建造了金字塔,在他的坟墓陪葬品里,有一条巨大的木船。这艘船立起来有13层高,1200多个零件手工...
7月12日,在长安区细柳街办普贤寺村西边苗圃深处,村民们突然发现了一个土洞,洞旁边还零散分布着一些小眼。村民担心:莫非是盗墓贼光顾? 记者目击:大洞里套小洞 村民立即联系苗圃的管理者、65岁的村民王康信。“这不是我们苗圃的人挖的,离洞口约30米的地方,有放置新土的痕迹,可挖出来的新土不见踪影。”王康信说。 王康信联系了普贤寺村调解委员会主任高辉。71岁的高辉曾从事教育工作,对文物特别爱好。“...
近日,即墨市博物馆在海防遗迹调查中,发现一处保存相对完整的清代古建筑群。记者昨天了解到,位于即墨丰城中心社区栲栳岛的古建筑群,为清末建筑。据考证,金口古港淤积后,距离不远的栲栳岛码头成为当时对外通商船只的重要口岸,当地许多船商纷纷加入海上运输队伍,船老大发家后,在栲栳村建造了大量的四合院建筑,古朴精美的建筑群至今保存完好,对研究青岛在清末时期海上丝绸口岸和古建筑风格,有着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历...
经过近4个月的作业,成都市考古队近日完成了对成都通锦路古遗址的考古发掘,共发掘约2500平方米的遗址,其中最重要的是全长90米的唐代砖砌沟渠和一处人工池塘。 考古专家初步判定,遗址主体可能是建造于盛唐时期的人造景观建筑群,由于距古万佛寺遗址较近,很可能为寺院园林,这对于研究隋唐五代时期成都地区的园林建筑和城市发展史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唐敬宗庄陵发现的番酋像 唐敬宗庄陵发现的番酋像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建林13日透露,考古人员在对位于陕西三原县的唐敬宗李湛庄陵发掘中,清理出6件番酋像。据统计,当地18座唐代帝陵中目前已有11座发现番酋像。 据了解,立于乾陵前的番酋像,是广为人知的唐代帝陵番酋像,也是当时国势强盛的象征。 张建林介绍,考古人员是在庄陵的西侧一处曲尺形、面积约200平方米的建筑遗址内发现的6件番酋像,...
2014年5月28日浙江湖州可移动文物普查专家在湖州市档案馆进行文物认定时发现了2页周恩来的手札,手札用毛笔写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用笺”上,他的行书刚俊挺健、浑朴凝重。上面写着:“于组长勋鉴:新四军军长叶挺奉召来渝,已于日前到达,现寓青年会61号。请代报告委座,俾得定期传见为感!专此 即致 敬礼!周恩来1月26日”。 于组长就是国民党侍从室一处二组组长于达(1893——1985),字凭远...
铁路坡度标在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馆的草地上已躺了三年摄影/郝羿 2012年曾对坡度标进行的报道 观察动机:2012年铁路爱好者在北京锦绣大地市场北侧铁路旁发现了清末京门铁路早期坡度标,后经媒体报道被中国铁道博物馆移到其东郊馆保护起来。3年过去了,日前,铁路爱好者们却发现,这块被保护起来的老坡度标,如今却躺在博物馆卫生间边的草坪上。这种保护让他们觉得心里很不舒服。 探访 清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