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邢窑白釉罐,唐,高13cm,口径7.4cm,足径6.1cm。 罐口微撇,短颈,圆腹,腹以下渐收,平底。底无釉。胎、釉洁白细腻。 邢窑是唐代著名的瓷窑,在河北省内丘曾发现其窑址。创烧于初唐,流行于中唐,唐末五代时由于原料匮乏等原因而日渐衰落。唐人对邢窑多有记述,陆羽在《茶经》中称其产品如雪似银,李肇在《国史补》一书中称:“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贵贱通用之。”说明邢窑白瓷在当时使用的极其广泛...
白釉罐,隋,高19.2cm,口径9.7cm,底径15.2cm。 罐唇口,无颈,溜肩,肩下垂直至足,平底无釉。胎骨呈白色,较为厚重。内外施白釉,外壁施釉不及底。釉薄而匀净,纯白无瑕,布满细碎开片纹。 罐体造型饱满端庄,优雅古朴。 白瓷虽然在北朝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但真正烧制成功则在隋代。与北朝相比,隋代白釉瓷器的烧制工艺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从隋大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出土的一批白釉瓷器看,较...
白釉高足杯,隋,高10.2cm,口径5cm,足径4.4cm。 杯敛口,鼓腹,高足外撇。里外满施白釉,足边无釉,釉面开细碎片纹。 这件白釉高足杯,造型新颖,釉质洁白细润,与北朝时的初期白瓷比较,已可看出是真正的白瓷了。 白瓷虽然在北朝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但真正烧制成功则在隋代。与北朝相比,隋代白釉瓷器的烧制工艺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隋代白瓷的烧造成功,为唐代白釉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邢窑白釉瓶,高14.4cm,口径6cm,足径7.2cm。 瓶口外撇,肩下渐收,底足平实。通体施白釉,釉色无杂质,瓶体除肩部刻划两组弦纹外,别无纹饰。 邢窑白瓷传世品以盘、碗居多,瓶类非常少见。此瓶器型虽小,釉面又无刻划纹样,但纯净洁白的釉色,端庄秀美的造型,仍能使人感受到大唐盛世雍容华贵的气质,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邢窑白瓷以其实用的造型、洁白的釉面在唐代成为最受欢迎的瓷品种之一。唐朝人李肇《...
我国瓷器烧造历史悠久,瓷器种类繁多,颜色缤纷鲜艳,是感官上的视觉盛宴。一切彩色瓷器的基础是白釉,尤其是优质白釉。今天小编九为您介绍下白釉的发展与重要性。 宋代定窑白瓷闻名天下,但它是一种牙白色,白度不够高,瓷化程度也不高,无法跟后来景德镇的白瓷相比。明代福建德化还有一种特殊的白釉,被称为"猪油白",感觉非常腻,西方人管这种白釉叫"中国白",当时大量出口,担它也无法跟景德镇的白瓷相比。因此,景德镇...
千龙品牌上海讯 古今通宝收藏小常识(一百十三) 光洁无瑕 如脂似玉--甜白釉 甜白是永乐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由于永乐白白瓷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在釉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便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故名"甜白".景德镇甜白釉的烧制成功,为明代彩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明清时代的斗彩、五彩、粉彩,只有在白瓷取得高度成就的基础上,才能显示出它的鲜艳色彩来。甜白...
高温颜色釉品种之一,白釉并不是白色的釉,而是不含金属氧化物呈色元素的透明釉料,施于洁白细腻的坯体上,入窑高温烧制而成。釉色因胎色白润光亮而显白色。因配置釉料和烧成工艺上的差别,有粉白、象牙白、青白、黄白(牙黄)、雪白等多种色调。 明清时期,由于青花瓷和斗彩、五彩瓷的盛行,纯素的白瓷器制作较少,多为彩瓷。但福建德化白瓷却一枝独秀,以白瓷器享誉世界。定窑白瓷:定窑是宋代着名瓷窑之一,以产白瓷而驰名。...
定窑紫釉印花碗 金 高5、口径17厘米 1974年吉林省哲里木盟奈曼旗白音昌出土 胎薄而细。芒口,矮圈足。釉色滋润柔和,莹洁可鉴,内壁饰花纹六组,每组内容不同,有牵牛花、牡丹花、荷花、梅花等图案。构图井然有序而又富于变化。施紫釉的定窑瓷器,传世极少,因而弥足珍贵。
印花是定窑产品最具代表性的装饰手法。定窑发展初期,装饰手法以刻花和划花为主。刻花作品精美绝伦,不胜枚举。划花作品大多简约、随意,但也有规整、细致的划花精品,如1969年在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的白釉“官”款对蝉纹碟(见图),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此器为北宋初期产品,为国家一级文物。 白釉“官”款对蝉纹碟碟面 白釉“官”款对蝉纹碟高3厘米,口径12.4厘米,底径8.5厘米。六曲花形,敞口,口沿无釉...
定窑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 定窑白釉执壶 晚唐 定窑白瓷小盖罐 五代 定窑白瓷划花葵口碗 北宋 唐代,定窑就已是著名瓷场,专烧白釉、黄釉瓷。从这时一直到五代的定窑瓷器,较为粗糙简单,器型以碗为主,正处于向精瓷的过渡阶段。但在五代中后期,定窑白瓷出现...
古香古色雅宜心,宋定名陶器足珍。 质韫珠光堪作鉴,纹镂花鸟具传神。 擎来掌上掬明月,题向诗中证旧因。 盛得朱樱千万颗,满盘琥珀为生辉。 —— 乾隆 定窑位于河北曲阳,创烧于隋,在唐宋盛极一时,特别是北宋时期,定窑瓷器还被宋朝选为宫廷用瓷。到了元朝,定窑因为战乱不息而没落。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消失了600多年的定窑才又复烧白瓷,而目前仅存的定瓷作坊也不过十几家,可知定瓷的弥足珍贵。 定窑...
定窑和邢窑的区别 邢窑是唐代最著名的瓷窑之一。它是白瓷生产的发源地,开创了白瓷的制作道路,是我国白瓷之父,也是世界白瓷之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定窑在唐代后期受邢窑的影响烧制白瓷,制瓷技术经过五代、北宋的发展,定窑逐渐成为北方(即邢窑后)最著名的瓷窑。定窑不见于唐人记载,也没有发现早于唐代的遗物留存,因此定窑烧制白瓷的年代应晚于邢窑。 从早期定窑烧制器物的特征来看,大体和邢...
定窑是宋代着名瓷窑之一,以生产白瓷而驰名。定窑瓷器多为白釉,亦有少量的黑釉、酱釉、褐釉、绿釉等品种。定窑白瓷的驰名始于北宋,而定窑白瓷的烧造则始于唐代。要鉴别定窑瓷器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要有玉质感。宋代制瓷追求玉质效应,以有玉质感的为上品,特别是作为宫廷烧造的瓷品,更是必须要烧出玉质感来的。因此,一件定瓷器物上手(无论是白定,还是色釉定都是如此),首先要看有无玉质感?真品应是釉水莹润,富有灵...
敝人从事瓷器收藏多年,由于是河北人,因此对定窑瓷器更是关注,为此笔者多次亲历定窑遗址,与曲阳灵山镇的仿古高手们共同烧制瓷器,此举不为精通而在于了解,上手了上万片的定窑极品瓷片标本,也因此对于文献及专家们所阐述定窑瓷器鉴定有诸多不同看法,在此提出以作抛砖引玉之举,与藏界广大同仁共同探讨研究之鉴定真谛。 一:定窑釉色说,现在有关于鉴定定窑瓷器的著录都是说定瓷的白釉是象牙白,这一观点极其偏激,不知道是...
定窑,是继唐代邢窑而起,在邢窑的影响下烧造白釉瓷的中国北方的一个著名窑口,也属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此窑原为民窑,北宋年间,因一度烧造宫廷定烧瓷而声誉鹊起。定窑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和东西燕山村。这个地方,在唐宋时属定州,定窑也就因此而得名。其实,定窑的瓷器烧造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五代时开始烧造以白瓷为主,到宋金年代,是这个窑口发展的鼎盛时期,元代以后逐渐衰落,至明代宣德年间终至落幕。 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