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墨彩籁瓜纹盖碗,清同治,高9cm,口径10.3cm,足径4.4cm。 盖面隆起,合于碗口内。碗敞口,深腹,圈足,盖顶及足内均有红彩 “同治年制”4字楷书款。器内外均以墨彩饰过枝籁瓜、蝴蝶、竹纹。胎体较轻薄。 墨彩表面暗涩无光,纹饰笔触较为拘谨。籁瓜纹为晚清瓷器的常见纹饰,此器纹饰、造型均显示了晚清瓷器的装饰特征。
黄地粉彩五蝠捧寿字盖碗,清同治,通高9cm,口径10.5cm,足径4.3cm。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盖拱形带环行抓钮,里施白釉。盖面和腹壁外均施黄釉为地,均匀分布4组五福捧寿纹,图案空间上下各绘4组折枝桃,每组空间绘4个结带“卍”字。抓钮及足内施白釉,均署红彩“同治年制”4字双行楷书款。 此盖碗造型规整,釉面莹润亮泽。纹饰排列疏密有致,是同治时期御窑厂专门为慈禧太后祝寿所订烧的瓷器。
“慎德堂制”款粉彩梅花纹盖碗,清道光,通高10cm,口径11.5cm,足径4.7cm。 碗直口,圈足。盖为覆盘式。内壁施白釉,外壁以粉彩装饰。碗与盖的主题纹样为折枝梅花,辅以如意云头纹做边饰。圈足内施白釉,外底及盖顶抓纽内均署红彩楷书“慎德堂制”双行四字款。 “慎德堂”是道光皇帝在圆明园内的行宫,署“慎德堂制”款的瓷器是道光皇帝的御用品。
珊瑚红地白梅花纹盖碗,清道光,通高8.1cm,口径10.7cm,足径4.2cm。清宫旧藏。 碗附伞形盖,盖顶置环形抓纽。内施白釉,外壁及盖面均以珊瑚红地拔白兰草、梅花纹装饰。圈足、抓纽内均施白釉,均署有矾红彩楷体“慎德堂制”四字双行款。 此盖碗造型规整,红彩匀净呈珊瑚红色。白色的梅树和兰草图案在珊瑚红地的衬托下格外醒目。
仿朱漆菊瓣式盖碗,清乾隆,通高9.1cm,口径11.5cm,足径4.5cm。 这是一件仿照漆器釉色的盖碗。碗呈菊瓣式,圆口,深弧腹,圈足外撇。盖为覆碗式,菊瓣形口,盖面隆起,上置圈形抓纽。盖内金彩书乾隆御题诗一首:“制是菊花式,把比菊花轻。啜茗合陶句, 浥露掇其英。”碗内外通施仿朱漆釉,色质逼真。外底署金彩篆书“乾隆年制”双行四字款。 盖碗属于饮茶用具,饮茶是文人墨客的雅事。乾隆皇帝嗜茶,常作...
黄地红蝠金团寿字纹盖碗,清同治,通高8.8cm,口径10.5cm,足径4.2cm。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盖拱形带环行抓钮。里施白釉,外施黄釉为地,上饰金彩“寿”团字纹,盖面和腹壁各书两周、3周,每周8字。字间以红彩蝙蝠纹和蓝彩“卍”字纹相隔。抓钮及足内施白釉,书红彩“同治年制”4字楷书款。 盖碗造型规整,黄釉呈娇嫩的明黄色,釉面莹润亮泽。团“寿”字纹装饰排列疏密有致,是同治时期御窑厂为慈禧太...
福建德化窑青花瓷的图案装饰雅俗共赏:其装饰的题材内容大量反映了当时民众的社会生活和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与审美情趣,表现了生活之美和吉祥之意。德化窑青花瓷也正是通过不同的题材充分反映了先民们对吉祥幸福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表达了德化先民们淳厚质朴的审美情趣和当时的社会审美意识。 “状元及第”即考中且高踞榜首。一年一度廷试,万中取一,自是了不起的大事,故有“天上麒麟子,人间状元郎”之誉。旧时科...
盖碗,传为唐蜀相崔宁之女所创,李匡义《资暇录》卷下《茶托子》:“建中……崔宁之女以茶杯无衬……取碟承之……乃以蜡环碟子之央,其杯遂定……用于世”,到明清时期盖碗广为流传。笔者要介绍的这件盖碗(见图),原为四川王禹成在1929年所置办。 由四川宣汉县档考证,王禹成为四川宣汉人,在1949年重修了四川宣汉王氏宗谱二卷(木刻本),在民国时期只有族长或由族长委派族里德才兼备有较高地位等级的人员才能编修族...
定窑酱釉盖碗,宋,通高6cm,口径12cm,足径5.3cm. 碗直口,深腹,圈足。盖顶置瓜蒂形纽。通体施酱色釉,碗口沿及圈足无釉,露胎处呈白色。 宋代定窑除以烧造白釉瓷器著称外,其黑釉、酱釉瓷器也相当精美,俗称“黑定”、“紫定”。与定窑白釉瓷器相比,这些器物烧造数量较少,因此更显珍贵。 这种形制的盖碗,在宋代北方各窑场普遍烧造,以河南、河北两省居多,除酱釉品种外还见有白釉、青釉器物。这些器物...
粉彩,因为色泽柔和层次细腻,在彩瓷中独树一帜。相比秀丽淡雅的雍正粉彩,乾隆粉彩工艺繁缛,形制丰富,再加上吸收了西洋画法,多用缠枝花,看上去雍容华贵,美不胜收,在近年来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堪称宠儿。 你没读错,今天的鉴证实录我们不讲大案奇案,而是回到文绉绉的文物鉴定:一个价值数百万元的乾隆粉彩盖碗三件套,由一位海外华侨送拍卖公司拍卖未成,半年后取回时却无法确定真伪与否,这件要命的事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红彩云龙高足盖碗 清乾隆 通高20.5厘米 口径15.5厘米 胎体洁白精细,釉面光亮滋润。 构图以龙和云组成纹饰,龙为主纹、云为辅纹,翼龙在云间蟠舞嬉戏。 盖内及碗内底红彩“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定窑酱釉盖碗 定窑酱釉盖碗盖面 定窑酱釉盖碗底部 定窑酱釉盖碗,宋,通高6cm,口径12cm,足径5.3cm。 碗直口,深腹,圈足。盖顶置瓜蒂形纽。通体施酱色釉,碗口沿及圈足无釉,露胎处呈白色。 宋代定窑除以烧造白釉瓷器著称外,其黑釉、酱釉瓷器也相当精美,俗称“黑定”、“紫定”。与定窑白釉瓷器相比,这些器物烧造数量较少,因此更显珍贵。 这种形制的盖碗,在宋代北方各窑场普遍烧造,...
老成都盖碗茶 成都人对茶具的使用,彰显出了对生活品质的高要求。成都茶馆里的传统茶具是三件套——茶碗、茶盖和茶托子(因为形状似船,故又名茶船),俗称盖碗茶。 盖碗茶的历史非常悠久,相传起源于唐代。唐人李匡乂《资暇录》卷下《茶托子》条载:“建中蜀相崔宁之女以茶杯无衬,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抚啜而杯倾,乃以蜡环碟子之央,其杯遂定。即命匠以漆环代蜡,进于蜀相。蜀相奇之,为制名而话于宾亲。人人为便,用于...
鲁迅先生在《喝茶》中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 此言不虚。茶人喝茶讲究茶道,茶器也必合乎其道。 盖碗为什么会受到茶人的青睐,盖碗茶中又蕴含了什么智慧哲理——今天,我们就与沐莲堂主人郭雪女士共同来探讨。 焚香与品茗常常是相伴随行的,作为一位沉香收藏家、鉴赏家,郭雪女士对于茶道亦深有感悟。 一“喝”一“品”差异大 不同的茶器真的会影响茶的口感吗?对此,郭雪...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