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明 《永乐大典》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类书,摘录各种书中的有关材料,按内容分门别类加以编辑成集以备查阅所用。《永乐大典》共22937卷,11095册,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典籍。该书完成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由翰林学士解缙等人主持编纂,永乐皇帝定名为《永乐大典》。嘉靖年间,照原本摹写了一部副本,正副两部分藏于文渊阁和皇史宬。明亡时,文渊阁被焚,存于其中的一部《永乐大典》可能付之一炬;另一部在公...
26日,记者一行驱车数公里前往山西省最南端的晋、秦、豫三省交界处的芮城县,建于元代的永乐宫就在芮城县龙泉村的东边。而比永乐宫的建筑更为珍贵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杰出的壁画艺术。 永乐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大纯阳万寿宫,是奉祀吕洞宾的道观。永乐宫建于元代,施工期前后达110多年,中轴线上排列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四座规模宏伟的建筑,吸收了宋代“营造法式”和辽、金时期的“减柱法”...
甜白为明永乐朝景德镇窑所创制的半脱胎白瓷。胎质精白,釉水莹润,光照见影,视如冰雪,温其如玉,感觉甜净,故称“甜白”。亦称“填白”,是指器面可填彩绘。永乐甜白分厚、薄两种。器型有盘、碗、瓶、罐、爵、壶、高足杯、盏托、盖豆、花浇、烛台等。传世以梅瓶、盘、碗为多见。以胎薄而有暗花者为杰作,其他大件器属厚胎。甜白瓷的装饰,一部分为素面;另一部分为刻、划花、印花等。图案有缠枝牡丹、缠枝莲、折枝花、瓜果、莲托...
年逾600岁的《永乐大典》部分珍品8日起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展出。观众可在现场临摹书写《永乐大典》中的书叶。 有着“中国古代最大百科全书”之称的鸿篇巨著《永乐大典》,于明朝成书时共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目前所知存世仅400册左右,其中有224册为国家图书馆收藏(含暂藏台湾的62册,新入藏1册)。 此次展览展出了1983年从山东掖县发现并入藏的一册《永乐大典》。工作人员介绍,此册发现时...
国图将开放部分珍品 市民可现场临摹 今年春节期间,年逾600岁的《永乐大典》部分珍品将在国家图书馆与读者见面。这部有中国古代最大百科全书之称的鸿篇巨制与紫禁城同龄,成书时共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现今仅剩下400册左右。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即将在国图与读者见面的两册《永乐大典》,都有着曲折离奇的收藏经历,存世至今实属不易。 国图亮宝 读者零距离接触国宝 据国家图书馆相关负...
在明清民窑瓷器中,绝大多数都是为满足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需要而制作的碗、盘、瓶、罐之类的产品,从质量上说,它们不能同官窑器相比,甚至不能同专为达官贵人生产的民窑高档精品瓷相比,因此在制作工艺上也是简单粗糙,以节约成本。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为了竞争和销路,民窑大路货的产品也在不增加生产成本和工艺难度的前提下进行创新性的探索,出现了少量的特殊品种。这些特殊品种尽管没有成为主流产品,但它为我们研究瓷器制作工...
甜白为明永乐朝景德镇窑所创制的半脱胎白瓷。胎质精白,釉水莹润,光照见影,视如冰雪,温其如玉,感觉甜净,故称“甜白”,亦称“填白”。此件明永乐甜白暗刻花梅瓶高28厘米,薄胎,短颈,丰肩,剑腹,瓶体修长。釉色晶莹洁白,温润如玉,胎体薄如蛋壳,极为轻盈。强光下可见胎体呈肉红色暗刻缠枝莲,花纹若隐若现,线条流畅自然,刚劲柔雅。放大镜下见大小气泡通透晶莹。 综观此器简朴大方、幽淡隽永、典雅含蓄。据了解...
明永乐青花缠枝莲压手杯,如图1所示。压手杯式样精妙,弥足珍贵。其珍贵之处,关键是它的杯式,即器型和尺寸。有了这种器型和尺寸,才可以达到将其握于手中则切合于手心,执于手中则恰合于虎口的使用效果。正因为如此气派、好用,当时这种杯式一直为皇家内廷所垄断。 有文献认为,“明永乐朝景德镇御窑厂创制,为皇室内廷所垄断的一种杯式”。明洪武青花缠枝莲民窑杯的出现,如图2所示。证实压手杯的杯式并非明永乐所创制...
《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永乐皇帝直接主导编纂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明成祖朱棣下了一道诏谕 1403年盛夏的南京,明成祖朱棣刚刚登上皇位的第二年,就给翰林院的侍读学士解缙等人下了一道诏谕。 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是起兵把自己的...
这件明永乐青花盘高9.2厘米,口径51.2厘米,足径34.5厘米。盘折沿,菱花口式,通体作16瓣莲花形,盘心宽大平坦,圈足,细砂底,无款识,露胎处呈现火石红色。青花底釉青白亮丽,厚润透明。盘心主体图案是一只栖于枇杷枝上的绶带鸟,正回首啄食饱满的枇杷果。内壁绘石榴、桃实、荔枝、枇杷等折枝花果,沿面绘大小缠枝莲花,外沿下绘海水江崖纹,外壁绘折枝菊花纹。国内外现存传世的永乐青花瓷,大盘往往以花卉为装饰题...
直径47厘米,敞口,呈盛开的菱花形,折沿,唇口凸起,花瓣形板沿口,弧腹下敛,腹部亦作瓜棱形;造型端庄,内外满施青釉,胎骨厚重,釉层肥厚滋润,釉色纯美;纹饰线条流畅,装饰简洁,沉稳大气。在中国嘉德2014春拍中,以184万元成交。
此瓶高47厘米,器身呈扁圆状,口微侈,粗颈,溜肩,硕腹,椭圆形圈足,底足内有釉。 壶身饰缠枝四季花卉。其独特的造型和新颖的纹样,为一代青花瓷器之冠。 此作于2011年12月16日亮相北京盈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会,以1.219亿元成交。
关于永宣青花瓷龙纹,人们多认为其表现为龙体壮硕,趾爪有力,头大,威猛;认为永乐龙纹有直披发和竖披发两种,象鼻,猪嘴;多认为宣德龙纹向上飘起,下颚突出,猪嘴。其实永宣青花瓷龙纹不仅多(宣德八年朝廷一次就下令烧造四十余万件龙凤纹青花瓷),而且多姿多彩,远不是上面说的那么简单。 为了弄清永宣青花瓷龙纹的具体形貌,笔者从耿宝昌主编的《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紫禁城出版社)、梁穗主编的《景德镇出...
明代永乐朝历时21年,执政时期讲究行政效率,发展以农业为主导的社会经济把明王朝推向了繁荣昌盛。在此期间,景德镇瓷器业也不断进步,永乐一朝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其饰如同水墨般晕散的青料呈色,千瓷百态的造型,精细的胎釉和优美的纹饰,具有不可替代的震撼力,其超凡脱俗的艺术风格,既不同于元代青花的豪迈奔放,又有别于明中后期青花瓷典雅拙朴,更不同于清前期青花瓷的华美妍丽,可以说是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的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