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这件孔雀绿釉菊纹双耳三足炉(见图),形体不大,通高13.4厘米,口径8.5厘米,直口,重沿,束颈,圆鼓腹,圜底,下承三只乳形足,肩部到口沿处置扁平长耳,形似官员乌纱帽,故名官帽耳。三足炉外壁施孔雀绿釉,釉面较为匀净,因孔雀绿釉属低温釉,胎釉结合不是很好,故而出现脱釉现象。在炉身颈部绘一周云纹,腹部绘缠枝菊纹图案,彩绘线条呈蓝黑色。而炉底不施釉,底部中心刻有一朵菊花纹饰。整个造型古朴庄重,别具一格。...
孔雀蓝釉是一种美丽的色彩釉,其釉色之名称是以孔雀羽毛为标准,釉色偏绿的称孔雀绿,釉色偏蓝的称孔雀蓝,也有人称之为“法翠”、“法蓝”等,孔雀蓝釉是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烧制后呈现亮蓝色调的低温彩釉。釉光华丽,品种丰富多彩,而且在此基础上又发展成了法花,大大丰富了中国陶瓷品种。 纯净辽远 丝路生辉 清初·孔雀蓝锥拱蕉叶夔纹觚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孔雀蓝釉”属于西...
收藏和鉴赏孔雀石也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学问。上好的孔雀石质地坚硬厚实,没有裂痕,没有杂质空洞,颜色绚丽,花纹自然清晰且富有变化。所以评价孔雀石的品质一般从其颜色、质感、花纹等方面。 观赏最优质的孔雀石,按照它的形状可以分为肾状、钟乳状、皮壳状、绒毛集合体,以及其他不同的共生体类别。其中钟乳状的孔雀石以柱形形态为主,构成钟乳状孔雀石以柱状形态为主,构成洞窟景观,在洞窟中扮演“石钟乳”“石笋”等...
《红梅孔雀图》页,宋,绢本,设色,纵24.4cm,横31.6cm。 本幅无款识。钤鉴藏印“真赏”、“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公”、“信公珍赏”、“丹诚”、“宜尔子孙”、“珍秘”、“会侯珍藏”、“庞莱臣珍藏宋元真迹”。裱边钤鉴藏印“信公监定珍藏”。 中国古代以孔雀为题材的绘画不多见。此图绘溪边春色,以近远景搭配,表现出自然界的勃勃生机。正中一树梅花盛开,两侧辅以山茶、古柏、翠竹、迎春。孔...
罐通高14.1厘米,口径5.2厘米,足径6.1厘米;呈瘦长形,盖钮为一蛇形雕塑体,造型秀美。底署青花单框吉语款。肩部如意纹之间,饰有环状连接物及三枚小叶。这类装饰,在正德时是没有的,为嘉靖时期的纹饰特征。青花呈色浓艳微紫,系采用上好回青中加石子青的混合料。 回青,产地西域(万历二十四年《明神宗实录》条载:“回青出吐鲁番异域……而御用回青系西域回夷大小进贡,置之甚难。”),呈色青中闪紫,色调浓重艳...
粉彩孔雀牡丹纹汤盆,清乾隆,高23cm,口径36×21cm,足径18×14cm。 汤盆呈椭圆形,置对称扁耳。穹形盖,上置贝式纽。内施白釉。外白地粉彩装饰。器身及盖粉彩加金描绘山石、牡丹、桃枝、孔雀、雏鸡等纹饰,由四季花束分隔出各自的主题图案。与粉彩孔雀牡丹纹托盘属于一套餐具中的两件。 本件展品由沃尔沃中国公司捐献。
孔雀绿釉花觚,高27.5cm,口径19.9cm,足径7.5cm。 觚侈口外撇,颈部细长,长胫,近足处外撇,圈足,无款。通体施孔雀绿釉,开细碎纹片,颈、腹及腹胫相接处各刻弦纹两道。 此觚造型仿古铜器,装饰简洁,釉呈青翠色,釉面玻璃质感强,是一件精美的陈设瓷。
孔雀绿釉碗,明正德,高6.6cm,口径15.9cm,足径6.4cm。 碗撇口,深弧壁,圈足。腹外施孔雀绿釉,近足处釉下刻划变形莲瓣纹。碗内和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碗造型俊秀,是典型的正德宫碗式样。 孔雀绿釉亦称“法翠”、“翡翠”或“吉翠”釉,它是一种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中温颜色釉,其釉色明丽葱翠,颇似孔雀羽毛上的绿色。景德镇窑从元代开始烧造孔雀绿釉瓷器,这一色釉的出现是对我国传统的低温铅绿...
孔雀绿釉鱼澡纹盘,明正德,高3.4cm,口径17.7cm,足径10.4cm。清宫旧藏。 盘撇口,浅弧壁,圈足。盘内施白釉,无纹饰。外壁孔雀绿釉青花鱼藻纹装饰。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正德年制”四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我国传统的主流青花瓷器是白釉青花瓷器。孔雀绿釉青花瓷器始烧于元代景德镇窑。其做法是先用青料在成型后的坯胎上描绘图案纹饰,用毛笔蘸白釉在有纹饰处涂薄薄一层,以遮盖纹饰,入...
珐花镂空孔雀花卉纹绣墩,明成化,高35cm,面径22.3cm,底径23.5cm。 绣墩呈鼓式,中空,面微鼓。墩面中心镂刻牡丹纹。腹上下各饰凸起鼓钉纹,腹中部镂雕有凤来仪图,朵朵牡丹竞相怒放,枝叶纵横交错,洞石交叠,山影重重,祥凤翩翩起舞。腹两侧各贴塑一兽面耳。通体所施釉色为白、蓝、紫及孔雀蓝四种。 绣墩又称坐墩、凉墩,为一种古代坐具,多置于庭前院落,既实用又美观。河南安阳隋墓中曾出土有青釉小瓷...
鼻烟壶为孔雀石制成,扁圆形,通体为深浅绿色花纹相间,充分显示出孔雀石天然生成的纹理。其顶上有錾花铜镀金托嵌红色珊瑚盖,下连以玳瑁匙,底有椭圆形足。 以孔雀石制作的鼻烟壶极为少见,此烟壶颜色深沉,盖钮以红色珊瑚加以点缀,可谓万绿丛中一点红,使烟壶整体显得十分活泼。
定窑白釉印花孔雀牡丹纹盘,北宋,高5.5cm,口径31cm,足径12.5cm。故宫博物院藏。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通体施釉,釉色白中泛牙黄,外壁可见泪痕状流釉,口镶铜釦。盘内印花装饰。内壁印四只孔雀穿牡丹花,内底印双雁穿花,纹饰之间以一周回纹相隔。 印花装饰是定窑白瓷最具代表性和最富表现力的装饰技法之一。这一工艺成熟于北宋中后期,金代更为普及。其做法是将半干的坯体扣在雕刻有图案的模具上,用手...
磁州窑是我国瓷器的重要产地,烧造时间之长,产品之多,影响之大,为后人所关注。 这尊孔雀蓝香炉产自明代早期磁州窑。孔雀蓝香炉为出土之物。高7厘米,直径14厘米,炉内外均施孔雀蓝釉,厚唇,炉身朝外自然敞开,呈喇叭状,炉身盛开三朵黑釉葵花,视觉效果突出,四周配上茎叶,主次分明,画面剩余空白处采用席纹补白,笔意流畅,构图精巧。香炉圆底露胎,留有修胎的痕迹;炉腰下有凸起圈,圈下外装饰三只浮雕型如意足,特色...
一、“孔雀蓝釉”简介 “孔雀蓝釉”又称“法蓝”,是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烧制后呈现亮蓝色调的低温彩釉。由于部分器物发色偏绿,因此也有人为其命名“孔雀绿”(或“法翠”)。坦言讲,不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人们根据该类色釉的日常视觉发色不同而进一步划分所得,统称时可用“翠蓝”一词。限于“翠蓝”不太为人熟知,笔者在本文中就使用“孔雀蓝”统称该类色釉。 孔雀蓝在制作初期种类并不丰富,随着它的呈色、胎釉结合等诸多...
孔雀绿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一种低温颜色釉,宛如孔雀羽毛般雅丽青翠而得名,又称法翠。唐宋元时期,许多窑都烧造孔雀绿釉产品。与明清孔雀绿釉器的区别是,唐宋元的为陶胎,明清的为瓷胎。唐代孔雀绿釉罐标本,色如孔雀羽毛般雅丽,又似绿松石般青翠,有西亚风格。扬州博物馆收藏有唐代孔雀绿釉波斯风格双耳罐。我收藏的这片唐代孔雀绿釉罐标本(图1),为唐代波斯人对华贸易带入,镇江、扬州等口岸偶有发现,作为标本不可多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