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汉河间宪王购书必录古简,梁武元、隋唐文帝金题玉躞、锦质绣章、破纸断麻取而华国。天宝以后,或进书得官,亦知上笃好。 本朝太宗混一,伪邦国书皆聚。然士民之间尚或藏者,既非宝鉴,皆以世传,闻见浸多,惧久废忘,因作《宝章待访录》,以俟访图书使焉。元祐丙寅八月九日。 目睹 晋右军王羲之书《雪晴帖》 右真迹在承务郎吴郡苏激处,集贤校理舜钦子也。帖尾有古跋、君倩字及褚氏字...
赵构·翰墨志 余自魏晋以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或萧散,或枯瘦,或遒劲而不回,或秀异而特立,众体备于笔下,意简犹存于取舍。至若《稧帖》,则测之益深,拟之益严。姿态横生,莫造其原,详观点画,以至成诵,不少去怀也。法书中,唐人硬黄自可喜,若其馀,纸札俱不精,乃托名取售。然右军在时,已苦小儿辈乱真,况流传历代之久,赝本杂出,固不一幅,鉴定者不具眼目,所以去真益远。惟识者久于其道,当能辩也。 ...
姜夔·续书谱[节录] 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笔纸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新意。自然长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泽之癯,肥者如贵游之子,劲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贤士。 (草书)大抵用笔有缓有急,有有锋,有无锋,有承接上文,有牵引下字,乍徐还疾,忽往复收。缓以效古,急以出奇;有锋以耀其精神,无锋以含其气味,...
历观前贤论书,征引迂远,比况奇巧,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是何等语?或遣辞求工,去法逾远,无益学者。故吾所论要在入人,不为溢辞。 吾书小字行书,有如大字。唯家藏真迹跋尾,间或有之,不以与求书者。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江南吴皖、登州王子韶大隶题榜古意盎然,我儿尹仁大隶...
黄庭坚论书 《兰亭叙草》,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摹写或失之肥瘦,亦自成研,要各存之以心会其妙处尔。---《跋兰亭》 《兰亭》虽是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以为准,譬如周公、孔子,不能无小过,过而不害其聪明睿圣,所以为圣人。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处而学之,故蔽于一曲,今世学《兰亭》者多此也。鲁之闭门者曰:“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可以学书矣。—《跋...
苏轼论书 书唐氏六家书后 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并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如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覆不已,乃识其奇趣。今法帖中有云“不具释智永白”者,误收在逸少部中,然亦非禅师书也。云“谨此代申”,此乃唐未五代流俗之语耳,而书亦不工。欧阳率更书,妍紧拔群,尤工于小揩,高丽遣使购其书,高祖叹曰:“彼观其书,以为魁梧奇伟人也。”此非知书者。凡书象其为人。率更貌寒寝,敏语绝人...
世界瓷器的发源地在中国,而越州是中国瓷器发祥地之一。越州窑简称越窑,其中心窑场在浙江上虞和上林湖地区 现在属慈溪市 .这个地方是古越人居住地,周代属越国,秦汉以后属会稽县,唐代改为越州。越窑的历史可追溯到商周的原始青瓷时期,东汉晚期创烧出成熟的瓷器,晚唐、五代生产出历史上最高水平的青瓷,北宋末年走向低谷,逐步被龙泉窑所替代。 越窑晚唐、五代时期得到了惊人的发展,是因为五代吴越钱氏当国之时十分...
晚唐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诗》中赞美越窑瓷器的釉色为:“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越瓷的釉色以青为主,青中带灰,形成特有的“艾叶色”,晶莹润泽。越窑创烧于唐朝至五代时期,烧制技术至宋朝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在当时的吴越一带,即现在浙江的余姚、上虞、诸暨等地出现了大量的越窑古窑址,这表明了盛唐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制瓷业兴盛。从五代 公元907 960年 起,制瓷业开始设立“御窑”即“官窑”...
本文摘自:凤凰历史,作者:一点资讯·帝国的脸谱,原题:《五代皇帝削兵权皆失败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为什么成功了?》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的皇帝削弱节度使的权利都没成功,而宋太祖赵匡胤用“杯酒”就成功了,这是为什么呢?要考量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为什么能够成功,首先得了解赵匡胤这个“杯”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酒”,是兔死狗烹的“毒酒”,还是香醇可口的“佳酿”? 赵匡胤自己就是通过兵变...
五代十国 公元907—960年 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这时期,我国东北的契丹人建立了辽朝。辽兴起于五代而与北宋先后亡于金,而金先于南宋亡于蒙古。 五代陶瓷的主要特征为:前期造型较多地沿袭晚唐风格,从五代墓葬出土的器物造型来看,绝大多数沿袭晚唐的风格,保留了唐代的形制。但制作均较前唐更精巧优美,丰富多样。唇口碗因口沿凸出如唇而得名,晚唐时开始出现,其主要器型为:厚唇,口沿外翻,碗壁略呈斜直...
南汉国是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南方的一个封建地方割据政权。南汉国疆域东至今广东福建之交,北抵湖南郴州,西控广西大部,南逾海南岛,周边与闽、南唐、楚国和少数民族政权大理等地方政权相邻。自刘岩以降,南汉历三世四主,凡五十五年。宋开宝四年(971)被北宋所灭。有关南汉的记载,见于北宋薛居正撰《旧五代史》、欧阳修撰《新五代史》、司马光撰《资治通鉴》。清代学者梁廷楠的《南汉书》中,比较全面系统地记载了五代南汉国的...
2017年4月12日,“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被中国考古学会评定为“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自此,困扰了人们一千多年,在唐代法门寺地宫、五代吴越国钱氏家族墓中均有发现的神秘瓷器——秘色瓷的面纱被缓缓揭开了。 研究认为:后司岙是晚唐五代时期烧造宫廷用瓷的主要窑场,它代表了同一时期的最高制瓷水平,其开创的以天青色为特征的秘色瓷产品,不仅是制瓷史上的一大飞跃,同时成为...
水注又名砚滴,是文房用具之贮砚水器。两晋时浙江地区瓷窑烧制有兽形、蛙形、龟形等水注,而这只五代青釉水注的奇特是多么像现在人们想象和议论中的“飞碟”(见图)!不由不使我们敬佩古代制陶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他们仅用一只直径约14厘米的五瓣口碗,在碗的内口覆合拱盖,盖上置以圆短管为流,开三角形孔为进水口,并在盖上贴饰铺首作美化,整器(除圈足外)施以青釉,一只简约、丰满、扁平而状若“飞碟”的水注即展现在人们...
在中国古陶瓷史上,有无数鲜为人知的窑口,由于缺少可查的资料或者说没有足够影响的可以说明这个窑口的陶瓷产品,这些窑口便不太会被人们关注和认识,即使出土的数量还可以,也只能作为XX系偏窑口的东西被人收藏;绩溪窑便是这样一个在夹缝间生存的皖南地方窑口。 根据1993年对绩溪县境内7处五代至北宋时期窑址的发掘报告,发现这里大量生产的是青瓷,这些青瓷有明显的越窑青瓷风格。只是由于其胎体的灰暗和支点烧痕...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