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3月13日记者获悉,秦俑博物馆考古队对一号坑笼箙(战车上的无盖兵器箱)两样木炭样品进行了鉴定,确认质地是梓树,这种干燥稳定的木材被称为“木王”。最难得的是发现了2000多年前的丝织品遗存,虽然已经炭化,但保存至今已非常难得。 考古队在对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坑进行第三次考古发掘中,在俑坑北部东段区域内标号为G9的过洞内发现3处“笼箙”遗存,并采集了已经炭化的两份样品。 “笼箙”是车内的...
13日记者获悉,秦俑博物馆考古队对一号坑笼箙(战车上的无盖兵器箱)两样木炭样品进行了鉴定,确认质地是梓树,这种干燥稳定的木材被称为“木王”。最难得的是发现了2000多年前的丝织品遗存,虽然已经炭化,但保存至今已非常难得。 考古队在对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坑进行第三次考古发掘中,在俑坑北部东段区域内标号为G9的过洞内发现3处“笼箙”遗存,并采集了已经炭化的两份样品。 “笼箙”是车内的容器,放在战车的...
宁波东钱湖史家,宋时烜赫一时,史浩、史弥远、史嵩之,曾先后担任丞相,史称南宋“一门三相”。 东钱湖石刻群曾记载,史嵩之的墓在距东钱湖30公里的车厩。而在车厩附近的五联村,村民们世代都在相传,山上有个丞相墓。 3月底,宁波市考古队终于在这里,发掘出了史嵩之的墓。史嵩之的棺木和墓志铭已被文保部门收藏。 市民一直好奇,上千年的棺木究竟藏了多少秘密? 19日,“中国考古网(微博)”官方微博...
宁波东钱湖史家,宋时烜赫一时,史浩、史弥远、史嵩之,曾先后担任丞相,史称南宋“一门三相”。 东钱湖石刻群曾记载,史嵩之的墓在距东钱湖30公里的车厩。而在车厩附近的五联村,村民们世代都在相传,山上有个丞相墓。 3月底,宁波市考古队终于在这里,发掘出了史嵩之的墓。史嵩之的棺木和墓志铭已被文保部门收藏。 市民一直好奇,上千年的棺木究竟藏了多少秘密? 昨天,̶...
盘点世界著名寺庙与墓葬:蚕丝织品包裹秘鲁木乃伊这个保存完好的木乃伊是在一座古印加坟墓内发现的。这座坟墓位于秘鲁首都利马郊外,Puruchuco-Huaquerones遗址附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古印加坟墓。考古学家在墓穴内发现数十具古人遗骸和大量文物,年代可追溯到500多年前。使用蚕丝织品包裹的木乃伊既有成年人,也有儿童。 秦始皇兵马俑 ...
文/沈树人 杭罗,老底子杭州丝绸的一块招牌,与苏缎、云锦一道,被誉为丝绸“江南三宝”。 那个辰光,一到夏天,杭州城里有点身份、在场面上跑跑的人,都喜欢穿一件罗衫,挺括、凉爽、透气,尤其是文艺界的名人名角儿,穿一件杭罗长衫,手持折扇,洒脱而随意,真是风流倜傥,用现在的话讲:很有范儿。老底子,穿得起杭罗是蛮体面的。 杭罗为啥吃香?一、它用的原料是纯桑蚕丝,二、杭罗是纯手工织造。有此两项,用杭州话讲:杭...
主要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织锦仍是经锦为主,花纹则以禽兽纹结合花卉纹为其特色。北朝夔纹锦,残长30厘米、宽16.5厘米,由红、蓝、黄、绿、白五色分段织成。方格兽纹锦,残长18厘米、宽13.5厘米,经线分区分色由红、黄、蓝、白、绿五色配合显花。每区为三色一组,在黄白地上显出蓝色块状牛文,在绿白地上显出红色线条状的狮纹,在黄白地上显出蓝色线条状的双人骑象纹,把方格纹、线条纹和块状纹结合成特殊风...
近日,河北馆藏珍贵文物数据采集工作圆满结束 ■国内现存最早的“灯幢合体”实例藏于廊坊博物馆 ■存放于省民俗馆的青花无挡尊全国保存最好 ■冯骥才曾为古版《三鱼争月》奔走呼号 人们常说,文物就是历史。千百年前传下的文物则串起了燕赵文化的精魂。随着民间征集、文物普查,一件件散落在民间的珍贵文物被博物馆、民俗馆、文研所等单位收藏。 近日,随着省文物局等164家单位...
8月10日,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组织了以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丝绸鉴定专家赵丰为首的专家组,对嘉兴市博物馆所藏的四十二件丝织品进行了定级鉴定。这批丝织品于2006年12月出土于嘉兴市王店镇李家坟的一处明代万历年间的四室合葬墓。 该墓葬所出的丝织品类型有衣、衫、掛、袍、裙、裤、祙、鞋、巾、枕等,款型多样,配套齐全,具有明代特点。丝织品种有绸、缎、绢、纱、锦、织金、刺绣等,反映了当时丝绸生产的高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