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陶器的产生早于瓷器,我国古代先民们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制作和使用陶器,出于美观和纪录的目的,在原始文字或符号产生的同时,便在陶器上出现了题记。陶瓷题记是文字在器物上的不同表现形式,从某种程度上说,陶器上的文字题记几乎是文字产生的同时出现的,但完整意义上的文字题记,却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才得以成熟。 中国古代的陶瓷题记内容丰富,缤纷多彩,涉及面往往很广,通过陶瓷研究者的广泛收集...
康熙仿宣德年款 康熙仿宣德年款的特点是:字体或过大,或过于规整,笔力较软。 仿写宣德年款瓷器见有白釉鲜红三鱼纹高足碗,内底心有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重圈。仿宣德祭红釉僧帽壶,外底有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重圈,而真正的宣德祭红釉僧帽壶一般无款识。仿宣德祭蓝釉白鱼莲纹盘、釉里红云龙纹碗、青花矾红海水龙纹盘、红绿彩鱼藻纹盘及青花仕女纹碗等,...
陶人款 在瓷器上署以陶工、作坊主、店主姓名的款识,称“陶人款”。“陶人款”是研究古代社会制度、生产关系的珍贵资料。陶人款的格式,一般是在匠人姓名后加一“造”字,也有只书姓名、姓氏或店号的。如唐长沙窑瓷器的“郑家小口天下第一”,清乾隆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唐英的“蜗寄唐英制”等,民国时期更有大量陶人款如“刘雨岑绘”、“汪野亭绘”等,以作坊主命名则有“丽泽轩”等。 明清以前的陶人款 ...
南北朝,一段夹在十六国与隋朝之间长约170年的历史,在上下5000年中并不算引人注目。但近期在成都的一次考古发掘,把我们的目光聚焦到了距今约1500年的南北朝时期。12月15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透露,今年11月以来,他们在青羊区下同仁路126号,原为成都市水表厂厂区的考古发掘现场,出土了80余件石刻佛像及残件。 紧挨着这些佛像坑的,是已经确定为唐代晚期以来修筑的罗城西墙。唐代诗人杜牧,...
昨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在商洛市镇安县的岩石上发现一处唐“贞元”年间题记,距今已有1229年,字迹较为清晰。可惜的是后面的20余字已经风化难认。 据悉,镇安县文物工作人员是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在东川镇罗家营村的旬河岸边岩石上发现的,这处唐代题记位于旬河西岸,题记镌刻在靠近岸边的峭壁上面。 岩石上的题记面幅宽70厘米,高50厘米,首行镌刻出“贞元十四年十二月”。受岩面裂痕的影响,向右挪...
陕西省延安市文物研究所专家26日透露,考古人员对当地甘泉县城关镇袁庄村金代画像砖墓群调查后发现,4座砖室墓虽经数次盗扰,但墓室结构及现存29幅壁画保存较好,还有多处朱书、墨书的金大定、明昌等纪年题记。 这处墓群中的一座为金明昌四年画像砖墓。墓室东西两侧各有一砖砌棺床,棺床外侧做成须弥座式。墓中壁画现存9幅,墨书题记13处。壁画绘于墓室四壁经磨光后涂白垩的方砖平面上,方砖镶嵌于墓壁,四周用条砖围成...
长沙窑是唐代著名陶瓷窑口,其窑址位于今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附近。长沙窑以烧造日用陶瓷为主,其产品不仅在国内有广泛的市场,而且通过“海上陶瓷之路”远销海外。虽然长沙窑不见于文献明确记载,但大量事实证明了其在我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长沙窑的产品以釉下彩和诗文题记装饰为世人所叹,其中在瓷器上书写诗文题记更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首创之举。在这些诗文题记中,常见的多是诗词和谚语,除此之外,还有少部分广告以及功能用语...
记者昨日从广元市文物管理所获悉,广元市利州区发现一处重要的元代摩崖石刻。 据介绍, 23日,广元市利州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进行一塔的维修时,在便道施工中,施工人员发现一处摩崖石刻(上图)后,立即向广元市、利州区文物管理部门报告。随后,广元市、区两级文物部门专业人员立即赴现场进行了详细调查。 据广元市文物管理所考古研究室主任唐志工介绍,该摩崖石刻位于利州区城南3公里处印台山南坡的神仙洞内...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11月24日,记者从省文物部门获悉,汉中市文物普查队近日在汉台区普查时,发现清代戏班题记,获得重要成果。题记位于汉中开发区凹口寺村豁口寺戏楼,戏楼也是在本次普查中新发现的文物古迹。 据介绍,豁口寺戏楼在汉中城西10公里,是汉中至勉县的必经之地。戏楼为土木结构,面阔三间,悬山顶,外墙包砖,高台。戏楼分前台和后台两部分,前后房间用木质挡板隔开。前台口宽4.5米,深4米;后台宽8米,进深2米。据《陕西...
近日,甘泉县文物旅游局对该县古崖居群进行再调查时,于下寺湾香林寺古崖居群内的石室内发现一处金代贞祐二年石刻题记。 香林寺崖居群开凿于香林寺山西侧的悬崖峭壁之上,是甘泉境内规模最大的一处古代崖居群,由南、北两区,七十六个洞室组成,极其壮观。发现题记的崖居群位于北区中部,由大小不同的八间石室组成,石室间用甬道、暗道、天井相连,曲径通幽。石室均为平顶方形或长方形,最大者20多平方米。室内有石炕、石水槽...
另有金代泰和壬戌年石壁墨书题记和元代至元三年的石刻题记,以及3座明代八卦石屋被发现 今日从省文物部门传来消息,芮城县文物局邀请有关专家对该县大王镇百梯山进行考察时,发现了祭祀台和相关文物,为进一步研究佛道文化在山西乃至全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历史资料。 芮城县大王镇是我国道教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而百梯山正位于此地,该山主山脉海拔高达1998米,翠柏荫峰好似一条巨龙横卧在群山之间。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