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博物馆馆长韩立新20日对记者表示,近日该旗发现元代三种文字摩崖题记,这一新发现对于蒙古文字起源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是探讨蒙元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依据。 该旗发现的这三种元代文字分别为回鹘蒙古文、汉文、八思巴文,这三种文字写成的摩崖题记,经文物考古人员考证,初步判断年代为13世纪至14世纪的元代。 据韩立新介绍,此处共发现10多块墨书题记,保存状况较差,但能辨别...
1月31日上午,缙云县文物部门组织专家组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都摩崖题记”第一期本体抢救性保护工程进行初步验收。本次工程总投入46万元,工期为2个半月,于2017年9月底开工,12月中旬竣工。 “仙都摩崖题记”主要分布在缙云仙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初阳山、仙水洞、鼎湖峰、小赤壁、铁城、忘归洞等主景点,共有125处。经勘察调查主要病害存在表面生物病害、机械损伤、石头风化、表面污染变色和裂隙等...
陶人款 在瓷器上署以陶工、作坊主、店主姓名的款识,称“陶人款”。“陶人款”是研究古代社会制度、生产关系的珍贵资料。陶人款的格式,一般是在匠人姓名后加一“造”字,也有只书姓名、姓氏或店号的。如唐长沙窑瓷器的“郑家小口天下第一”,清乾隆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唐英的“蜗寄唐英制”等,民国时期更有大量陶人款如“刘雨岑绘”、“汪野亭绘”等,以作坊主命名则有“丽泽轩”等。 明清以前的陶人款 ...
将私人住所或书房名称刻、印在订烧的瓷器上,作为私人用瓷或藏瓷的标志,这类款识称为堂名款、斋名款等,内容有堂名、室名、斋名、轩名、殿名、书房名、馆名等。如“慎德堂”、“百花斋”、“彩云轩”……堂名款在宋代已经出现,明代后期形成风尚,至清代大量流行,其中康熙、乾隆、道光三朝使用更为普遍。订烧堂名款的多为皇亲、贵族、高官豪绅、文人雅士或名工巧匠。 1.宋、元堂名款 宋代瓷器带堂名款的...
“款识"又称"铭文”,本指古代钟、鼎等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后来就泛指在各类器物上特意留下的记录器物制作的时间、地点、工匠姓名、作坊名称等的文字。 明清时期是我国陶瓷各种款识发展、成熟、完备的时期。这时期的“款识"才真正能为研究、鉴定提供比较重要的作用,所以历来受学者们重视。 纪年款是标明瓷器制作年代的一种款识,在款识中占有较大比例,可分为三种:第一种为年款,即以帝王年号为纪年...
11月1日至3日,新安函谷关邀请龙门石窟研究院专业技术人员对古道路遗址北侧崖壁的石刻题记进行了抢险加固,效果显著,降低了自然和人为因素对石刻侵蚀的影响。 此次抢险加固的石刻题记的铭文为“上元二年十月”,“上元”是唐高宗李治的年号之一,“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这块石刻题记对研究汉函谷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然而随着雨雪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侵蚀,石刻题记的表层有些许脱落,急需进行抢险加固。在...
11月1日,迄今国内发现题记文字最多的汉代画像石—文通祠堂题记画像石,入藏邹城博物馆。这也意味着这块千年瑰宝从此将与世人见面,在新的空间里向观众展现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文通祠堂题记画像石,始刻于东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2013年出土于邹城市峄山镇北龙河村,一经发现就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该石题记部分突破了东汉早中期题记的限制,多达41行,每行12-18字,共606字(目前已考释...
仙都摩崖题记位于缙云县仙都风景区内,现存125处,石刻年代以宋代为主,明代为副,兼有唐代、清代、民国和当代,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石刻内容以题名为主,题字为副,兼有题记、题诗和题款,具有重要的人文史料和科学研究价值;石刻书体以楷书为主、行书为副,兼有隶书、篆书和草书,具有很强的书法艺术价值;石刻空间分布以初阳山为主,仙水洞为副,小赤壁、鼎湖峰、铁城和忘归洞也兼有,具有独特的旅游观赏价值。2001年6...
宋代书法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立国之初,书坛已显现复归晋人的风尚。宋代优遇文人,养成了文人的自尊意识,同时因为当时佛道思想流行,主 张复归自然,人与自然平等等思想与文人自尊意识交汇,使得宋人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体现在书法上便是追求表现一己之“意趣”,不受前代某一家之束缚。南 宋隶书作为书法历史发展的重要环节,其隶书审美观念及实践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宋初士人对隶书的漠视到北宋中后期取法汉魏隶书...
为进一步做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都摩崖题记”抢险加固工程,3月19日,缙云县文广新局、仙都管委会联合邀请了省考古研究所、浙江大学等单位石质保护专家到仙都进行实地勘察,同时针对南京博物院编制的“仙都摩崖题记”抢险加固工程方案2016年2月批复的专家意见进行完善、修改,并于当天下午进行保护工程论证会。 会上,与会专家指出对仙都景区内的摩崖进行全面的勘查,需查明所有的病害情况,按照病害的缓...
大清光绪年制款识 “款识"又称"铭文”,本指古代钟、鼎等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后来就泛指在各类器物上特意留下的记录器物制作的时间、地点、工匠姓名、作坊名称等的文字。 明清时期是我国陶瓷各种款识发展、成熟、完备的时期。这时期的“款识"才真正能为研究、鉴定提供比较重要的作用,所以历来受学者们重视。 纪年款是标明瓷器制作年代的一种款识,在款识中占有较大比例,可分为三种:第一种为年款,即...
在佛教空前兴盛的南北朝隋唐时期,造像风气盛极一时,成为中古大众佛教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开窟造像时,往往在像的旁边或像身镌刻铭文,将造像人的心愿附记于下,即造像记。造像记用来记载造像的时间、造像主的身份、造像题材、造像动机、造像对象、造像人的愿望等。这些造像记虽然简单,但却直接而真实的记录了当事人的思想认识和主观心愿,可以让人们从一个侧面贴近那一时代的民众的思想脉搏,感受他们的心灵世界。 本文将就...
中国古代瓷器还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特征,即瓷器上的题记。所谓瓷器题记,系指在瓷器上题写的各种文字。它不仅是一件瓷器的“自白”和“官言”,也是一定时期和一定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众生活、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反映。因此,作为中国古代瓷器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瓷器题记是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民众生活、风俗习惯的一个自然生成的结合点,或许正因为如此,才使瓷器在研究、鉴赏和收藏方面的魅力经久不衰。 题记的分...
佛光寺东大殿建于唐代已是学界共知的事实。明确有唐代纪年的证据,则是寺内大中、乾符两经幢,以及后来陆续发现的大殿版门内侧咸通以降的游人墨书。但是,殿内外虽记修、塑事迹之碑、牌颇多,但却不见有唐代修建朝年的题记,对于认定大殿的具体营造时间而言,终是微憾。而且,内槽四椽栿下各条题记,虽详列主事官员与功德主之名,但竟无一僧名,而殿外两唐代经幢镌刻寺院僧尼之名则不厌其详,相比之下,大殿尽付阙如,有悖常理。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