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3月2日,海丝传奇《国宝档案》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热播,其中《郑和的船队》探秘中国明代大航海家郑和和宁波的故事,许多场景取景于港口博物馆。 去年年底,央视《国宝档案》栏目摄制组来到中国港口博物馆,为拍摄海上丝绸之路系列节目踩点。摄制组走进港口博物馆策划举办的“向东是大海——郑和下西洋大型特展”,围绕宁波海上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的关系,对明犀牛角杯、明达摩象牙雕像和明郑和木雕像等文物和造船场景进行...
位于科伦坡的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古代中国瓷器(拍摄:孙洋) 位于科伦坡的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古代中国瓷器(拍摄:孙洋) 位于科伦坡的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古代中国瓷器(拍摄:孙洋) 斯里兰卡,旧称锡兰,是印度洋上的一个热带岛国。早在数百年前,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斯里兰卡与中国结下了深深的缘分。据史料记载,明朝航海家郑和下西洋途中,曾多次抵达古锡兰国,巡礼圣迹,开展...
16日从郑和墓园文物保护管理所得知,江苏南京首次发现郑和墓文物实证——“咸阳世家”墓志碑,这是迄今第一件能证实郑和安葬在南京牛首山的文物实证。 关于郑和殁年葬地,史学界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郑和结束第七次下西洋后,于1435年回到南京,同年在南京逝世,葬于牛首山郑和墓。但因缺乏实证,学界对此一直存在质疑。此次发现的墓志碑年代是清代光绪甲申十年(1894年),该碑长1米多,宽近半米,上面提...
记者16日从郑和墓园文物保护管理所得知,江苏南京首次发现郑和墓文物实证——“咸阳世家”墓志碑,这是迄今第一件能证实郑和安葬在南京牛首山的文物实证。 关于郑和殁年葬地,史学界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郑和结束第七次下西洋后,于1435年回到南京,同年在南京逝世,葬于牛首山郑和墓。但因缺乏实证,学界对此一直存在质疑。此次发现的墓志碑年代是清代光绪甲申十年(1894年),该碑长1米多,宽近半米,上...
在第11个中国航海日前夕,由中国港口博物馆与中国郑和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向东是大海——纪念郑和下西洋特展”在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开展。国家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李居昌,中国郑和研究会副会长胡平贤,中共宁波市委常委、北仑区委书记马卫光等出席了开幕式。 此次特展共展出文物162件(套)。展览以郑和下西洋为重点,以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为辅线,以宁波海上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的关系为联结点而展开。在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同...
牛首山首次发现郑和墓文物实证 南京牛首山有着一座郑和墓,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对此有着一些存疑。而记者获悉,在上周召开的“郑和下西洋与江宁”学术研讨会上,披露了一个重要发现。郑和墓园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刘文庆公布了一件“咸阳世家”墓志碑,而这是到目前为止,第一件能够证实郑和安葬在南京牛首山郑和墓的文物实证。 郑和墓在哪,多亏当地百姓回忆 关于郑和殁年葬地,史籍所载颇有出入,史学界也意见不一,歧见颇...
南京牛首山有着一座郑和墓,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对此有着一些存疑。而记者获悉,在上周召开的“郑和下西洋与江宁”学术研讨会上,披露了一个重要发现。郑和墓园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刘文庆公布了一件“咸阳世家”墓志碑,而这是到目前为止,第一件能够证实郑和安葬在南京牛首山郑和墓的文物实证。 郑和墓在哪,多亏当地百姓回忆 关于郑和殁年葬地,史籍所载颇有出入,史学界也意见不一,歧见颇多。对于葬地也是众说纷纭,比如有...
图为“向东是大海——纪念郑和下西洋特展”现场 图为“向东是大海——纪念郑和下西洋特展”现场 600多年前,一支绵延十余里的船队,浩浩荡荡驶入了万顷碧波,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航行。岁月流转,绵延了几个世纪的碧波又重新在东海之滨激荡。 7月9日,在第11个中国航海日前夕,由中国郑和研究会、中国港口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向东是大海——纪念郑和下西洋特展”在浙江宁波的中国港口博物馆开幕。整...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5月12日发表题为《建筑工人挖出中国哥伦布的古代船厂》的报道称,南京的建筑工人挖出了据专家认为可能是一个古代船厂的遗迹,该船厂曾被称为“中国哥伦布”的一位传奇探险家供应船只。 龙江船厂帮助建造了郑和的船队。郑和是一名宦官,他15世纪初史诗般的航海之旅令他成为中国最著名的航海家。 郑和的“珍宝船队”载着瓷器、蚕丝和茶叶前往远至非洲等地,直到该国皇帝在郑和去世后终...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5月12日发表题为《建筑工人挖出中国哥伦布的古代船厂》的报道称,南京的建筑工人挖出了据专家认为可能是一个古代船厂的遗迹,该船厂曾被称为“中国哥伦布”的一位传奇探险家供应船只。 龙江船厂帮助建造了郑和的船队。郑和是一名宦官,他15世纪初史诗般的航海之旅令他成为中国最著名的航海家。 郑和的“珍宝船队”载着瓷器、蚕丝和茶叶前往远至非洲等地,直到该国皇帝在郑和去世后终止了中国的海...
一向以“有钱任性”著称的上海著名收藏家刘益谦日前又有大手笔。在最近纽约苏富比举行的拍卖会上,他以1402.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690万元)将一件明永乐年间的佛经收入囊中。 据报道,这件佛经的书写者是明代大航海家郑和,更有外媒称,这是郑和存世的“唯一真迹”。南京明史专家、郑和后裔得知此事后指出,郑和书写的佛经存世并非只有这一件,此次拍卖的“郑和写经”很可能是最初被南京某寺庙收藏的。 据报道,这...
近日,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郑和时代——南京市博物馆藏明代文物特别展”正式开幕。郑和生活的年代,正值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为强盛的明朝初年,郑和船队除了装载赏赐用的礼品外,还带去大量的中国货物,如丝绸、瓷器、铁器等,同时也从西洋各国带回大量的物品,如绚丽斑斓的名贵宝石,浓艳青翠的“苏泥勃青”青花钴料……此展览将让观众亲身感受郑和下西洋的盛况,看一看明初社会风貌到底是什么模样。 此展览是官博与南京...
2001年4月至5月, 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钟祥市瑜坪山(今龙山坡) 发掘了明梁庄王朱瞻垍( 1411——1441)的墓葬, 出土文物5000 余件, 其中仅金、银、玉器、珠宝等就有4800件。以往考古发掘的明代早期的亲王墓葬并不少见, 但却很少像梁庄王墓这样出土如此之多的珠宝玉饰。这批文物制作精美, 文化也十分内涵丰富,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它们不仅是反映明代礼仪典章制度、宗教生活的珍贵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