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敦煌石窟文物总有一天将全部消失,我们的保护就是在和时间‘赛跑’,希望最大限度地延缓它的‘衰变’。”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2月19日在成都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保护”是敦煌永恒的主题 王旭东提出,任何一个物质到一定时候都要转化成另一种形态,敦煌的“消失”不可阻挡。敦煌的保护者和研究者希望延缓敦煌衰变的速度,让它能够比较长久地留下来。 “保护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为这些壁画...
1月17日,甘肃省直石窟管理机构整合移交仪式在敦煌研究院举行,标志着甘肃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和北石窟寺保护研究所三家石窟管理机构整建制划入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副省长夏红民出席并作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迟润林,省文化厅厅长孙伟、省编办副主任王久武等领导,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省直各文博单位负责人参加仪式。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主持移交仪式。 夏红民在讲话中强调,一要统一思...
由甘肃省文物局召开的省直石窟管理机构整合移交仪式,1月17日在兰州举行。通过此次整合,敦煌研究院管理的石窟资源将由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三处,再增加三处:麦积山石窟、炳灵寺和北石窟寺。整合后的敦煌研究院将成为甘肃石窟保护利用的“航母”,带动重要石窟文物保护管理利用工作提质、上档、升级。 甘肃拥有大小石窟寺205处,素有“石窟艺术之乡”的美称。位列“中国四大石窟”的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位...
由甘肃省文物局召开的省直石窟管理机构整合移交仪式,17日在兰州举行。通过此次整合,敦煌研究院管理的石窟资源将由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三处,再增加三处:麦积山石窟、炳灵寺和北石窟寺。整合后的敦煌研究院将成为甘肃石窟保护利用的“航母”,带动重要石窟文物保护管理利用工作提质、上档、升级。 甘肃拥有大小石窟寺205处,素有“石窟艺术之乡”的美称。位列“中国四大石窟”的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位于丝...
空中俯瞰世界遗产敦煌莫高窟蔚为壮观。图片摄于2016年10月12日。杨艳敏 摄 敦煌研究院开设12月12日“莫高讲堂”。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表示,讲堂将邀请国内外敦煌学及相关领域造诣精深的学者、专家举办学术讲座,“远袭千余年敦煌先贤之传统,近承七十余年莫高学人之文脉”。 12月12日,首期“莫高讲堂:敦煌研究院2016年度学术成果报告会”在敦煌莫高窟启幕,包括裕固族先民对敦煌文化的贡...
努埃特摄1908年的莫高窟外观 在敦煌莫高窟被发现之前,许多宝贵资料一度流失到海外,这让国内研究敦煌学的专家备感痛心。近日,记者从敦煌研究院获悉,“首届丝绸之路(敦煌)文化博览会”召开后,敦煌与海外的文化交流通道被打开,10月底敦煌研究院正式接收了法国吉美博物馆赠送的伯希和考察队拍摄的莫高窟照片数字复制件。 据了解,此次移交的405幅照片是伯希和考察队于1908年拍摄的,这些照...
图为虚拟漫游展区观众互动体验。丁小胜摄 由敦煌研究院与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甘肃省文化厅支持的“丝路明珠,数字永恒——数字敦煌成果展”于10月27日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开幕,其旨在大力弘扬敦煌文化艺术,全面展示敦煌研究院数字化研究成果。 为期20天的此次展览共分六个板块进行展示,即:丝绸之路中国段高清摄影艺术作品展示;敦煌石窟内容图片展示;全景漫游互动展示;投影...
9月20日,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签约仪式上,敦煌研究院分别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英国牛津大学、英国国家图书馆签署了备忘录或合作协议。甘肃省省长林铎、省政协主席冯健身、省委副书记欧阳坚等省领导与中外嘉宾共同见证签约,副省长夏红民主持签约仪式。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副院长张先堂分别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首席项目专家内维尔·阿根纽、英国牛津大学环境与地理学院院长希瑟·...
9月21日,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透露,该院与英国国家图书馆下一步的合作中,将重点关注藏经洞出土的文物,探索如何实现全球共享。 王旭东说,因为这些文物分散在世界很多国家的博物馆,现在数字技术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可能性,“希望通过与大英图书馆的合作,能邀请其他合作伙伴加入这个项目,推动藏经洞出土文物的数字化,实现全球共享。” 正在举行的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上,...
8月21日,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侯黎明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披露,该所今后的临摹工作将进行战略性转移,从“复制临摹”转为“整窟复原性临摹”,并已启动敦煌研究院历史上首例--莫高窟172窟整窟复原临摹工作,历时五年完成。 21日,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敦煌研究院举行,全球百余学者探讨涉及佛教美术史、佛教图像学、石窟考古、敦煌历史文献、民族文献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学科领域...
8月24日,敦煌研究院披露,甘肃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已同意将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整建制划入敦煌研究院管理。近日,敦煌研究院接收麦积山石窟、炳灵寺和北石窟寺三家文物单位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敦煌莫高窟召开。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指出,今天的敦煌研究院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管理、怎样管理好三家石窟既是重要的使命也是艰巨的任务,将三处石窟交由敦煌研究院...
为加强丝绸之路沿线石窟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甘肃打破原有管理体制,将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两处世界文化遗产点及北石窟寺,统一交由莫高窟的保护管理机构敦煌研究院管理。 作为丝路上的“石窟艺术之乡”,甘肃拥有大小石窟205处。其中,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名列“中国四大石窟”。目前,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已为世界文化遗产,北石窟寺也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在管理体制上,这4处...
敦煌研究院日前表示,自2001年开始,该院历时14年先后完成了西藏三大重点文物布达拉宫、萨迦寺、罗布林卡壁画保护修复工程,加之阿里古格遗址和日喀则夏鲁寺壁画保护修复项目,累计修复各类病害壁画8800余平方米,最大限度保持了壁画的原貌。 据介绍,在此基础上,西藏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壁画保护修复技术取得进展,从壁画保存现状调查评估、病害机理综合分析、修复材料与工艺筛选等方面,都制定了详...
近日,记者从敦煌研究院获悉,自2001年开始该院就为西藏地区的文物保护工作伸出援手,历时14年先后完成了布达拉宫、萨迦寺、罗布林卡三大重点文物的壁画保护修复工程,再加上阿里古格遗址和日喀则夏鲁寺壁画保护修复项目,专家们共累计修复各类病害壁画8800余平方米。 据了解,在敦煌研究院对西藏支持的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壁画的保护修复技术也取得了进展,从壁画保存现状调查评...
敦煌研究院16日披露,自2001年开始,该院历时14年先后完成了西藏三大重点文物布达拉宫、萨迦寺、罗布林卡壁画保护修复工程,加之阿里古格遗址和日喀则夏鲁寺壁画保护修复项目,累计修复各类病害壁画8800余平方米,最大限度保持了壁画的原貌。 据介绍,在此基础上,西藏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壁画保护修复技术取得进展,从壁画保存现状调查评估、病害机理综合分析、修复材料与工艺筛选等方面,都制定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