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院庆92周年之际,“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在故宫端门数字馆全新亮相。 端门数字馆落成于2015年,是中国第一家将古代建筑、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的全数字化展厅。开馆之际举办了“故宫是座博物馆”的主题展览,此次开放的第二个主题数字大展“发现·养心殿”通过大型高沉浸式投影屏幕、虚拟现实头盔、体感捕捉设备、可触摸屏等,观众可以走进虚拟世界中的养心殿,运用AI、...
单霁翔委员 乾隆皇帝的书房三希堂、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东暖阁……深藏故宫养心殿中的268件珍贵文物今年将首次走出紫禁城,与南京市民亲密接触!昨天上午,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接受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故宫“走进养心殿”特展将与南京博物院联手,于今年年底推出。 “无死角”看皇帝的日常 养心殿是故宫众多建筑中的一部分,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养心殿为工...
曾深藏于故宫博物院养心殿的268件文物数百年来首次“出宫”,“摆驾”首都博物馆。作为第四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特色文博活动,大展将一直持续到明年2月26日。 居住过数位皇帝,又曾是太后垂帘听政的发生地、皇帝召见军机大臣的场所,养心殿一直是不少观众到故宫参观的必选之地。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由于条件所限,此前故宫养心殿仅开放约30%的面积用于观众参观,而佛堂、起居室等...
紫禁城有房屋近9000 间,参照“天子居中”“前朝后寝”的秩序,位于中轴线北部的乾清宫,才是设计中皇帝的正式寝宫。但从雍正开始,8 位清代皇帝却选择了偏居西侧的养心殿作为“勤政燕寝”的所在。 这里既缺乏宏大的殿宇,也没有精致的园林,甚至不够宽敞。这些皇帝出于什么原因,在富有四海的前提下放弃华丽宏伟的乾清宫,选择挤进不起眼的“养心殿”呢?养心殿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最早的记载出自《明宫史》,...
目前,故宫养心殿正在进行大修,直到2020年观众才能看到这里的全貌;与此同时,在首都博物馆中举行的一场特展则将养心殿中的“精华”一一呈现。在漫长的大修期间,200余件(套)文物首次出宫,来此“度假”。 图1白玉、碧玉围棋子 图2画珐琅花卉带盖唾盂 “十一”长假期间,在首都博物馆开幕不久的特展“走进养心殿”成为市民假期观展的好选择。此次特展是继“故宫珍藏...
悬挂着“中正仁和”匾的养心殿正殿明间、乾隆皇帝的书房三希堂、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东暖阁……日前,故宫博物院和首都博物馆联手推出“走进养心殿”特展,深藏故宫养心殿中的268件珍贵文物首次走出紫禁城,“摆驾”首都博物馆。 9日,记者在首博三层展区的“养心殿”看到,正殿明间里,雍正手书的“中正仁和”匾高挂居中,下方则是乾隆皇帝御笔屏风。“展厅里的每一件陈设都严格遵从了养心殿的原样,不同的是红墙被...
268件套深藏于养心殿的珍贵文物几百年来首次出现在了紫禁城之外的地方。为期5个月的《走进养心殿》特展今起正式亮相首都博物馆,观众可以近距离端详这些珍贵文物。 今年8月,养心殿开启了百年来首次大修,1890件室内外陈设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迁徙”。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在4年大修期间,养心殿内的文物将举办四至五次专题巡展。此次首博《走进养心殿》特展就是养心殿文物走出紫禁城的第一站。据悉...
皇家造办严苛到什么程度?皇帝的一天在养心殿如何度过?这些问题在首都博物馆今日开展的“走进养心殿”大展上都能找到答案。 该展览由故宫博物院与首都博物馆联手呈现,复原养心殿的主要建筑空间与陈设,并辅以相关处理政务、重大事件、书法绘画、寿诞婚庆、养心殿造办处等方面的介绍、展示,使观众在博物馆的空间里体验养心殿的格局与氛围,了解清代帝王在养心殿的理政活动、生活起居和国家的兴衰历程。 故...
以往难以看到的养心殿三希堂被搬进了首博,吸引市民前来观看 首博展出的雍正款斗彩五伦图提梁壶 乾隆粉彩云蝠冠架、铜镀金跑人水法转花钟表、青玉镂雕仙人乘……曾深藏于紫禁城养心殿中的200余组件珍贵文物,首次走出深宫,“摆驾”首都博物馆。“观众想细看养心殿的文物,不用再趴窗户了。”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形象地说。 据了解,《走进养心殿》特展将持续5个月,明天正式向公众展出。此次首...
走进太和殿,雍正、乾隆父子俩书法争锋;往东,暖阁里,慈禧与曾国藩正一句句地过招儿;往西,三希堂墙壁上,各式璧瓶斗艳……今天,故宫博物院养心殿268件文物数百年来首次出宫“摆驾”首都博物馆,一比一打造的透明“养心殿”开了宫门。 昨天,记者探访布展现场时,正殿明间里,工作人员戴着白手套,正小心翼翼地将羽毛宫扇摆放在宝座旁。雍正手书的中正仁和匾已悬挂到位,下方恰是乾隆皇帝御笔屏风。策展人说:“...
故宫养心殿文物历时数百年首次集体出宫,本月27日“移驾”首都博物馆。昨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了一次“推介会”,介绍本市下半年将推出58项特色展览。 紫禁城,乾清宫旁,坐落着清朝最高的权力中心——养心殿。由于殿内面积有限,长久以来观众只能趴在窗户上探究殿内景象。去年12月这座大殿启动大修,1890件殿内文物陆续迁出修缮。 本月27日,观众终于有机会近距离欣赏养心殿240组皇家珍...
故宫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尽管故宫的许多庭院、宫殿已经开放让游客参观,但也有不少地方开放度不高,十分神秘。而故宫也是一座文化宝库,曾有24位皇帝在此住过,无论从历史价值还是文化价值来看,都有许多地方值得人们继续研究与探讨。 就在上周,8月22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故宫建福宫花园敬胜斋发布消息:作为我国首个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
北京故宫博物院养心殿外景。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8月22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宣布养心殿研究性修复项目科研课题正式全面启动,目前已有古建筑研究、藏品研究、古书画与碑帖类文物研究、古籍档案研究、清代宫廷历史文化及清史研究等八个大类的33项课题获通过。 养心殿研究性修复项目是中国首个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的综合研究性修复项目,预计将于2020年竣工。单霁翔希望故宫博物院能通过这一项目...
清朝最高权力中心所在地养心殿于去年12月启动了上百年来首次大修,这对于故宫研究者们来说也是近距离展开科研、破解历史之谜百年不遇的大好时机。昨天,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宣布养心殿研究性修复项目科研课题全面启动。伴随大修过程,全院科研专家将首次“集体上阵”,通过33个研究项目,从历史文化、藏品、档案等不同方面对养心殿展开研究。最终无论是专业的学术成果、还是公众关心的历史真相等都将向社会公布。 ...
清朝最高权力中心所在地养心殿于去年12月启动了上百年来首次大修,这对于故宫研究者们来说也是近距离展开科研、破解历史之谜百年不遇的大好时机。昨天(22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宣布养心殿研究性修复项目科研课题全面启动。伴随大修过程,全院科研专家将首次“集体上阵”,通过33个研究项目,从历史文化、藏品、档案等不同方面对养心殿展开研究。最终无论是专业的学术成果、还是公众关心的历史真相等都将向社会公布。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