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巫山县大水田遗址 位于巫山县曲尺乡伍柏村3社,地处长江左岸的缓坡台地上,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5′14.7″,北纬 31°02′21.6″,海拔高程162——169米。作为三峡库区消落区地下文物保护2014年度工作,3——9月,我院对该遗址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共完成发掘面积1300平方米,发现大溪文化、商周、战国中晚期至西汉早期、六朝、唐宋遗迹470余座,其中墓葬258座、灰坑211座...
上林湖越窑遗址作为唐宋时期越窑的中心遗址,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了公元9——10世纪中国青瓷烧造技艺的最高成就,推动了公元9——11世纪中西方文化经“陶瓷之路”而实现的交流与融合。 作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越窑考古研究课题的重要一环,同时为配合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于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对荷花芯窑址...
经过近一个月的考古发掘,日前,西藏邦嘎遗址和琼结河谷调查工作均取得了重要收获。专家表示,目前初步观察认为,邦嘎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史前文化遗址。 邦嘎遗址是西藏山南雅砻河谷地带一处重要的史前遗址,从1985年首次试掘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进行了多次调查与发掘,由于种种原因,资料迄今未能正式发表。为全面了解该遗址的年代、社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等一系列问题,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与四川大学制定了数年的工...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在5日举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上介绍,经过20年努力,我国科技考古已经由逐步开展新技术应用到全面推广阶段。 王巍指出,社科院科技考古中心成立20年以来,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中外合作课题50余项,制定行业学术标准4项,为完善我国学科体系做出了突出贡献。 据社科...
11月6日,郎溪县磨盘山考古见习基地第二阶段的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 磨盘山古遗址位于郎溪县飞鲤镇磨盘山自然村,是一处规模较大、文化遗存丰厚、保存完整的新石器时期古聚落遗址,2012年公布为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经过第一阶段40余天的发掘,在布方发掘的区域内,共揭露了灰坑40个、灰沟5条、墓葬23座、房址4座、红烧土堆积3个,出土陶器、石器、铜器、玉器、铁器等遗物400余件。第二阶段,将在原有...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透露,他们在榆林市榆阳区安崖镇房崖村,发现了北方地区保存较好、揭露最为完整的龙山时期小型石城聚落。这是近期在榆林发现的又一处古石城,考古人员称,这里比石峁遗址还要早。 房崖村位于榆阳区南部山区,人口较少,而考古人员发现的石城就在新建高速路出口旁,与村子隔着河川。11月11日,在一位当地村民的指引下,华商报记者沿着不平的土路来到房崖村寨峁梁上,椭圆形土坡上有三处垒得很整齐的石堆...
11月7日至9日,130余名来自加拿大皇家博物馆、中科院、社科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近20所高校,全国30个省市考古研究机构领导及专家学者齐聚陕西汉中,参加了由陕西省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主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理工学院协办,汉中市文物旅游局、南郑县文物旅游局、龙岗寺文管所承办的中国史前考古龙岗论坛。陕西省文物局副巡视员齐高泉,汉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春丽,汉中市政府...
日前,辽上京皇城和宫城遗址2015年考古发掘工作结束,为辽上京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和辽上京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必要的学术支撑和丰富的资源展示。 这次发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进行。经过3个多月现场工作,对皇城东门、宫城东门以及宫城内的大型院落等基址进行考古发掘,了解了皇城东门的规模形制和保存情况,确认了宫城东门的形制结构及营建次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辽上...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透露,考古人员在陕西榆林寨峁梁遗址发现了北方地区保存较好、揭露最为完整的龙山时期小型石城聚落。 寨峁梁遗址位于陕西榆林市榆阳区安崖镇房崖村,与村庄隔开光川相望。寨峁梁遗址处在开光川下游西南侧的一座椭圆形山峁上,遗址面积逾3万平方米。 “数量丰富、保存较好、排列有序的房址是寨峁梁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孙周勇介绍,寨峁梁遗址发掘的遗迹包括南城墙、房址和灰坑等。...
今年11月5日,本报第六版刊发通讯《掀起西汉列侯的面纱》,对江西省南昌市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所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进行报道。 作为近年来我国文物考古领域最重要的两大项目之一(另一个是广州南海一号沉船考古项目),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众多文物考古人员的心血凝聚,也是无数科学研究人员的智慧结晶。 合力推动考古发掘 2011年4月15日之后,文物考古人员对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周围...
海昏侯墓发掘现场 近日,南昌的一项考古新发现——西汉海昏侯墓,备受关注。网上相关报道不少,但比较零散,我们整理了各家讯息作此综合报道,以便读者了解这次重大考古发掘。 据介绍,近期发掘工作是这样安排的:11月14日,发掘主椁室,清理、提取棺椁周围的文物;11月18日,对对1号主墓的棺椁位置进行确认;12月10日,将“打包”好的棺椁运至实验室开展实验室考古;12月20日,清理棺椁,对棺椁内出土的文...
11月11日,从唐朝到清朝的90件各类文物标本在防城港亮相。与众不同的是,这些文物均为国家文物局首次在北部湾海域进行水下考古调查时的收获。专家表示,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发现,从侧面印证了北部湾航线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防城港则是线上的一个节点。 考古队员从海底打捞出瓷器 考古队员在水下进行调查 考古队员对水下的文物进行测量 北部湾海域首次水下考古打捞出的文物...
尼雅出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 刘玉生 图 新疆干燥少雨,有利于地下有机物的保藏,特别是在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罗布泊荒漠以及吐鲁番盆地等丝路沿线的古代墓葬中,发掘出土大量色泽鲜艳、保存良好的纺织品,其中以汉唐时期的丝绸最为丰富。丝绸中的织锦,织造费工费时,最能反映织造技术水平。从实物看,汉晋时期,五种色彩的织锦发现最多。 新疆干燥少雨,有利于地下有机物的保藏,特别是在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
今天,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大学等历史文物考古专家齐聚鄄城。 根据文献记载、现有遗存,并结合最新的考古勘探成果,专家组达成一致结论:帝尧陵在鄄城县富春乡谷林村。 据了解,尧陵现存墓区面积6000余平方米,封土高9米、直径50米,在今年勘探过程中,考古部门发现了14万平方米的大规模龙山文化遗址,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今天(10日),帝尧陵历史文化研讨会议在菏泽市鄄城县召开,...
近日,由希腊及美国考古学家组成的水下考古小组在经过为期两周的潜水调查后宣布,他们在希腊爱琴海东部的弗尔尼拉群岛附近发现了22艘古沉船的残骸。对于沉船身上的秘密,考古学家们还正在破解中,沉船的具体位置在希腊、塞浦路斯和埃及之间,是一条古代贸易航道。而弗尔尼拉群岛位于萨莫斯岛和伊卡里亚岛中间,是来往于希腊和亚洲之间的商船能停靠的最安全的地方,这可能也是众多船只在此沉没的原因之一。 此外,科学家们还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