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3月13日,靖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座谈会,来自“靖州苗族歌鼟”、“雕花蜜饯”、“苗侗芦笙音乐”、“侗族琵琶”等20余项非遗名录的36名省、市、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加了座谈。 会上,靖州县文广新局局长、县非遗中心主任谢遵成对近年来非遗工作取得的成果作了总结发言,并提出了今后发展方向,他对广大传承人多年来对非遗工作默默无闻的奉献表示衷心感谢。随后,各级非遗代...
3月18日,福田区政协副主席章海蓉、朱东波率队到中国丝绸文化博物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在中华旗袍馆,当讲解员介绍旗袍从诞生到今天已经伴随中华女性走过百年历史,政协委员在感叹文化与时尚的变迁时,更直言旗袍显示了东方文化的内涵。
17日,从《康保二人台史话》出版发行座谈会上获悉,该书的出版发行标志着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康保二人台有了专门研究性书籍。 据悉,“康保二人台”产生清朝。150多年前晋、冀、鲁、陕等地的大批灾民因生活所迫,北移坝上草原,他们把内地的道情、社火、民歌、打坐腔等艺术带到这里,与当地的蒙古长调、好来宝、爬山调等艺术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一种集化妆、说唱、舞蹈、表演为一体的走唱类艺术形式。经过100...
3月16日,记者从省文化厅获悉,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初步计划于9月11日至20日在成都举行。非遗节由文化部、四川省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成都市政府、中国非遗保护中心、四川省文化厅承办,主题为“传承文脉,创造未来”。 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继中国北京国际音乐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后,国务院正式批准的第四个国...
“我们的节日—春节(新年)习俗网络展播”、《红红火火新疆梦—山东民间木版年画展》、“迎新春”传统技艺展、“大家动手做年画·博物馆里过新年”社会教育活动……从小年到元宵节,“第二届天山南北贺新春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节习俗展”系列活动,惊艳了众人的眼球,直至3月5日,系列活动的最后一项—“庆元宵猜灯谜”活动落幕,很多观众都难以忘记种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带给自己的快乐。 天山南北,线上线下...
桦树皮制作技艺是我国北方游猎民族的独特手工技艺,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性,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额尔古纳左旗(根河市)和黑龙江流域均有这门技艺流传。 古代北方游猎、游牧民族如东胡、匈奴、鲜卑、契丹、女真等都有过制陶时代,而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蒙古等民族均无制陶历史。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创造的桦树皮器皿在生产和生活中代替了陶器和瓷器,体现了森林...
——挖掘沈阳的“里子”,做成沈阳的“面子” 新闻背景 3月9日,省文化厅向社会公示了辽宁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共58项。其中包括了由沈阳市申报的刻瓷、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沈阳满族堆绫技艺和华山正骨诊疗技法等四项。 沈阳市从2005年全面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06年5月20日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包括了沈阳的谭振山民间故事...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视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拓展中外人文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这让正在为太极拳进一步扩大世界影响尽心尽力的河南焦作市委书记孙立坤代表备受鼓舞。 孙立坤说:“太极拳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河南省重要的‘根’文化资源,更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化符号之一,属于当今世界重要非物质文化资源。近年来,太极拳不仅风靡全国,而且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被誉为21...
3月12日,四川省芦山县的民间艺人在表演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芦山花灯。 当日,四川省雅安市组织3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第十一届中国四川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上集中展示,试图通过项目间的相互借鉴,学习到更多生产性保护方式。目前,雅安共有3个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9个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和30个市级非遗保护项目,并在探索生产性保护和在市场中活态保护等道路,来应对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
九条飞龙或盘于祥云之上,或爪踩龙珠,形象栩栩如生,令人称奇,很难想象整幅九龙壁作品竟然全部都是用鱼皮制作而成。日前在长春市举办的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暨吉林省首届民俗文化迎春大集上,来自全省各地的20多个品种、400余件民俗艺术精品在此齐聚。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朱立春介绍,到目前为止我省已经获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有2000多项,其中包括世界级项目2项,国家级36项,省级297...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受到猛烈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也濒临消亡。因此,加强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 建议加大投入,大力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主要用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用于对保护工作进行社会宣传,普及相关的...
3月12日,澧县道河乡栗木村71岁老人金义德家飘出悠扬的民歌,原来是来自县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组织对地方民间小调的挖掘采集,工作人员边与金义德交流,引导他唱出一首首流行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澧县的地方小调,如《姜女送夫》、《闹五更》、《姐看郎》等歌曲,边对唱词、曲调进行记录补充。老人家也尽力回忆唱词,尽量完整的唱出来。 澧县地方小调是澧县民歌中居数最多,广泛流行与城乡的一种体裁。由于...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淳俗浓、人文荟萃,这当中积累了极为丰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住疆全国政协委员、新疆诚和诚律师事务所主任潘晓燕建议,将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纳入到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中,加以保护。 “随着现代化浪潮的冲击,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生活方式的变化,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原汁原味的文化记忆和民族传统,正在离我们远去。”潘晓燕忧心地说。 “"小暑打雷...
在最新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天津11个项目入选,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其中,梅花大鼓作为北方鼓曲中的一个重要曲种,广受曲艺爱好者喜爱。昨天,记者采访了梅花大鼓项目传承人籍薇,她表示,梅花大鼓要唱出时代感。 梅花大鼓是发源于北京,盛行于天津的曲艺曲种,产生于清代中叶,不但曲文曲调美,而且音乐美。梅花鼓书三弦四胡之外,又加上琵琶、扬琴,“大过门”几乎成了曲牌大合奏,可以脱离鼓词...
近日,中牟元宵节民间文艺大赛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中牟县人民文化广场举行。来自全县各乡(镇、街道)的34支参赛队和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队员们身着节日盛装,踩着铿锵的鼓点,踏着欢快的舞步,用自己的方式抒发着内心的喜悦,勾勒出一幅盎然的春意图,表达着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新春的美好祝福。 在民间文艺大赛现场,各参赛队伍阵容整齐、士气高昂,演员全情投入、配合默契,盘鼓、腰鼓、舞狮、秧歌等节目精彩不断...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