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以155票赞成、2票反对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该部法律的出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走上依法保护的阶段。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启动立法,到2011年6月1日正式施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走过了十多年的艰难立法之路。 ...
中新社北京6月8日电 (记者 应妮)8日在此间开幕的“中华典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以珍贵历史文献、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实物和“活态”展示相结合的方式来介绍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尚属首次。 “册府琳琅,根脉相承——中华典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分为三大部分:古代典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主要展示古代典...
6月11日,我国将迎来第六个“文化遗产日”,这也是继《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后的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日前,记者从文化部获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91项、扩展项目164项已于5月底经国务院批准,至此,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已达1219项。第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在评审过程中,重点关注了少数民族项目,并控制了入选...
今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施行。该法律的出台将各级政府部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责上升为法律责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此进入了依法保护的新阶段。 记者从6月1日文化部举行的相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长期以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初步构建起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已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全国...
(记者丁肇文)仅存的敦煌舞谱、最早的印刷品《金刚经》、世界上第一部农业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天工开物》……在第六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由文化部主办、国家图书馆承办的“册府琳琅,根脉相承——中华典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将于明天在位于文津街7号的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开幕。 此次展览将展示近200种记载着有关非物质文化...
以唐卡、泥塑、堆绣等为代表的青海热贡艺术,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热贡艺术各门类的发展存在“冷热不均”的现象。有的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出现炒作、工业化等倾向;有的却缺乏关注,显现后继无人的尴尬。 专家指出,这一现象,正折射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过热和过冷都可能对非遗艺术造成伤害,我国非遗保护亟须探索更加科学化的道路。...
百年泸州老窖杯 首届“湖南省十大最具魅力的非遗项目及非遗文化十强县市、保护抢救非遗十杰人物、十大特别贡献人物” 公示 为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对湖南省最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文化项目和文化品牌等进行广泛的宣传,由湖南省文化厅、香港大公报、湖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了百年泸州老窖杯“湖南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宣传评选”活动。活动自启动以来引起了社会...
江加走木偶头雕刻、李尧宝刻纸、明清泉州锡器……走进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可以欣赏到众多珍宝级“非遗”展品。6月11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将于当天正式揭牌开馆,欢迎广大市民到场免费参观。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位于泉州市艺术馆五楼。该馆集中介绍我市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6项,实物展示22项,包括泉...
【导读】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舞龙、南北狮、中幡、打花棍、特色空竹、曾庄大鼓等表演必不可少。6月4日,北京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迎来第三届端午文化节,各种民俗表演热闹非凡,其中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表演震撼登场,引人注目。 北京市第三届端午文化节在北京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开幕。 张爱东 摄 6月4日,北京市第三届端午文化节在北京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开幕。本届文化...
“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从古至今,端午节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的各种情感:思念、感恩、憧憬、祈愿。 说起端午,人们便联想到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草、戴香袋,吃“五黄”、熏“五毒”的传统,可是到了今天,端午等传统节日却大有演变成为“送礼节”、“吃喝节”、“消费节...
5月27日,“打造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专家报告会第二场请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郑泰森研究员。他们认为,“打造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是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文化支撑,按照中原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位置和贡献,叫“华夏历史文明中心传承区”更为贴切。 A &ldq...
上海绒绣的传承人唐女士(右),向观众展示绒绣技艺。 “非遗”并不神秘。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简称非遗)内涵广泛: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这些文化“活化石”,很多仍然陪伴在我们身边——从小传唱的歌谣、新年窗上的剪纸艺术、精心裁剪的旗袍工艺…...
6月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 过去几年,无论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内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为了申遗,各地不惜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志在必得。每次开世界遗产大会,以各地官员为首的申遗考察队伍遍撒宣传资料,积极开展各种公关活动,简直让人啼笑皆非。在这背后,是地方政府强烈的趋利动机在作祟。在地方官员看来,只...
6月1日,历时十余载、几经磨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文化部今天(1日)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各级政府部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责上升为法律责任,文化部将加强配套法规建设,推动各地出台地方性法规,并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文化部表示,将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十二五”规划,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制度,制定富有针对性的分类保护标准规范,强化对代表性项...
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文化部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非遗”保护现状和“文化遗产日”相关情况。 国家级“非遗”名录共计1219项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介绍说,5月底,国务院刚刚批准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91项,扩展项...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