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重建望龙桥即将焕发新生!昨天,记者在通元镇通北村看到,一条清澈的绕村小河流水潺潺,河边绿树郁郁葱葱,一座厚重的石桥横跨两岸,多名施工人员正在现场忙碌,有的把施工材料搬运进场,有的在修建围堰,给这座古桥增添生生不息的脉动。 重建望龙桥位于通元镇通北村望龙桥自然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是海盐县仅存的三座木梁砖面古桥之一,重建望龙桥分布面积20平方米,为五孔四墩石桥,以武康石为桥柱,以木...
一排左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史学者)陈瑞林、苏州吴门画派研究院院长林家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薄松年、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单国霖、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单国强。二排左起:清华大学教授(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苏州古吴轩出版社副总编唐伟明、苏州古吴轩出版社社长钱经纬、北京雅昌艺术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俊、北京雅昌艺术图书有限公司总编张鹏、意汇传媒董事长吴志国。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
从前晚起,一则“南京明故宫遗址遇百亿开发,考古结果9年秘而不宣”的新闻,让南京这座古城的文物保护遭受了质疑。报道中指出,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的南京明故宫,在其皇宫遗址西南角地块,一个总投资额达200亿元的商业地产项目,正在开工,而该地块很早就发现了皇宫西墙墙基,却并未将其公布为文物。针对这样的质疑,昨天下午,南京市文广新局进行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回答了若干问题。 到底发现了什么? “皇宫内重要...
从西安门上拍摄的中航科技城的项目 南朝砖井 明代砖井 明代皇城西墙包边石墙 600年明皇宫遗址正遭遇商业开发?今年5月,现代快报就曾报道,南京市龙蟠中路东侧工地内发现明故宫皇城西墙遗址。最近有媒体质疑:明皇宫遗址上面正在进行商业开发。 昨天,南京市文广新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称,对于已经在建设的中航科技大厦和住宅地块,地下并没有发现有保护价值的东西,所以才允许施工。另外,项目与...
南京明皇宫遗址遭开发,考古结果9年秘而不宣,房产公司则称其项目为“皇城内风水宝地”。 从明皇宫的西安门向南望去,中航科技城的项目工地正好就位于西安门正南方的延长线上,正是明皇城的西墙遗址。 如今,明故宫皇宫遗址西南角40万平方米的地块上,一个总投资额达200亿元的商业地产项目——中航科技城正在火热建设。这家房地产公司在其文案中写道,该项目是“皇城内的风水宝地”。 南京明故宫分为宫城和皇城两重...
越在流光溢彩的时代,越需要拒绝过度商业化,拒绝将城市建设凌驾文物保护之上 南京明故宫原占地面积超过100公顷,部分遗址至今仍可见,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南京市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可如今,在明故宫皇宫遗址西南角40万平方米的地块上,一个总投资额达200亿元的商业地产项目——中航科技城,正在火热建设中。 媒体的“起底”,再次将明故宫的仓皇境遇呈于世人面前。尽管出身华贵,也壮丽巍峨,但只...
9月3日的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我军一批高精尖武器装备集中亮相。意犹未尽,不妨再到南京的各大博物馆里来一次“阅兵”。其展出的古代兵器文物,上可追溯至黄帝大战蚩尤的新石器时代,近则到正式进入火药时代的明代。扬子晚报记者把这些分散于各馆的代表性文物集中起来,请您逐一过眼,感受古代中国战争的变化、发展。 装备落后的黄帝部落却赢得了战争 学界认为,所有兵器都是从用于生产的农具衍生而出,东西方文明概莫能...
明清两代是瓷器生产的大成时期,烧制技艺较之前更为纯熟,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的经典收藏品中也不乏这段时期的传世珍品。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的是明清民窑瓷器削足工艺的特点。 玉璧足是明中后期至清三代时期广泛运用的一种民窑削足方式,严格来说叫做"拱璧底",有别于唐朝到明初使用的宽厚平足。 玉璧底足脊较普通明清带底釉的削足宽,特征为外足高,内足底,中间端面为宽弧线。按宽度分可分为宽玉璧和窄玉璧。另外,内部均有...
青花是指用钴料在白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罩上一层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我国早在唐宋时期就已出现了青花瓷器,但数量很少,产品在胎、釉、纹饰等各方面均带有明显的原始性,尚未形成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独立品种。直到元代,景德镇的制瓷匠师才掌握了青花瓷器的烧造技术,从此,青花以它鲜艳稳定的色彩、丰富多彩的画面以及釉下彩绘永不褪脱的特点,逐渐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 青花是以釉下彩绘图案为装饰,其...
墙皮脱落露出的明城墙砖 昨天,有网友爆料称,他在经过秦淮区老城南集庆门内孝顺里时发现,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曾静毅故居的外墙石灰部分脱落,露出大量明城墙砖。市级文物怎么会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墙砖砌?网友们都感到非常新奇。 清代后期 南京有钱人买明城砖修“别墅” 目前,门西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正在进行环境整治,孝顺里是其中的一条很不显眼的短巷子,两旁的房屋还没有怎么拆。记者注意到,两层楼的20号...
201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故宫博物院在一整年内将陆续推出一系列精品大展,为观众提供丰富、深刻的文化“大阅兵”。其中的重量级首展——“石渠宝笈特展”昨天在武英殿书画馆和延禧宫展厅同时开幕,在两个月的展期中,将有近300件绝世珍品与观众见面。据统计,昨天共有8500人参观武英殿,赏阅了中国第一画《清明上河图》。 □现场 一次次排队逐厘米赏阅 《清明上河图》看不够 昨天是“石渠宝笈特展...
展览:《石渠宝笈》特展 时间:9月8日至11月8日(期间将更换一次展品) 地点:故宫武英殿书画馆、延禧宫古书画研究中心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珍藏在故宫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它上一次现真身还是三年前在日本。今天,《清明上河图》将在故宫博物院再次亮相,成为《石渠宝笈》特展众多珍宝中最夺目的一个。 展览以《石渠宝笈》著录书画为主轴,介绍作品的流传经过、递藏经历。在30...
高古玉通常指的是战国和汉代和汉代以前的玉器。新石器时期玉器用料多为就近取材,玉器主要用于祭祀,有着神秘的宗教色彩;商周至战汉时期的玉器多为帝王 皇家以及达官贵人享用,玉料以和田玉为主,制作工艺和文化气息都笼罩上威严气氛。正是因为高古玉经历了神玉、王玉以及礼制用玉三个阶段,并与一定历史时期 的社会思想、文化形态相关联,所以有着厚重深奥的历史和艺术价值。高古玉一般源于古墓的挖掘或者考古,因年代久远被赋...
明故宫原占地面积超过100多公顷,部分遗址(位于南京市中山东路南北两侧)至今仍可见。 距今已有600年历史的南京明故宫,系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创建、其子朱棣扩建,整个建设过程逾时20年,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 明故宫原占地面积超过100多公顷,部分遗址(位于南京市中山东路南北两侧)至今仍可见,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南京市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如今,在明故宫...
2015年8月底,《大观 元末明初青花瓷海上巡礼》展览组委会成员抵达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与马来西亚国家档案局专家进行会晤,就《大观 元末明初青花瓷海上巡礼》国际学术研讨会中的重要学术议题交换意见。据悉,马来西亚国家档案局将指派6位专家参与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马六甲王朝文献”、“从下嫁马六甲王朝的汉丽宝公主看中国文化对东南亚文化的影响”等学术议题将成为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一天的主要议题。 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