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铜镜作为一种生活用品,早在殷商时代就已出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铜镜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随着失蜡法、错金银等制铜工艺的出现和发展,这一时期的铜镜一改此前幼稚朴拙的风格,展现出青铜工艺的新面貌。到了汉代,无论是数量还是纹饰,都更为丰富,超越了前代。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铜器的生产仍在继续,但是由于铜矿的开采量下降,以及制瓷业和冶铁业的迅速发展,除铜饰件、铜镜、铜弩机、货币以外,其他各种铜...
光洁平整的表面、繁复华美的背纹、高超的冶炼工艺……古代铜镜无疑是中国种类众多的出土文物中的精品。其中,尤以秦汉时期的铜镜最为精美。2013年,考古人员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齐国故城内阚家寨村南一带发掘西汉时期的铜镜铸造作坊,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古代铜镜铸造作坊遗址。这一遗址的出土,为我们“破译”2000年前尘封于地下的铜镜铸造的工艺密码,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良机。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昨日,记者获悉,吉林省博物院院藏铜镜展在吉林省博物院开展,展览共分为五大部分,展出文物95件,即日起至6月中旬,感兴趣的市民可前往省博物院免费参观。 铜镜出现衍生“擦镜工” 据了解,在我国古代的物质文明中,铜镜以自身独具的艺术特色,以自己鲜明的时代气息,在琳琅满目的文物之林中占据着重要而显著的位置。铜镜的背面有各种不同的图案和铭文,这些装饰的内容及其产生和流行,是与当时政治经济,尤...
出土大量儿童葬具残器 走在麦田,记者不时看到地上有灰色、白色的陶、瓦片,上面有条纹花样。 “你随便拿起的一块瓦片,可能就是2000年前的东西。”一名考古队员笑着跟记者说。 记者好奇地从地上捡起一片残陶。没想到,考古队员竟说这是古代专门用来安葬儿童的器皿。 记者了解到,此次齐故城遗址考古中出土了大量的儿童葬具和骨骼,这些器具有的像是现在腌咸菜的坛子,有的是两个大小不同的陶盆组成。“遗址中一次...
我收藏铜镜已有十几年了。铜镜是古人用来照面的生活工具,《木兰诗》中有云:“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镜”就是铜镜。古代铜镜的纹饰丰富多彩,体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制镜工艺,用故事做铜镜主题纹饰是其常见的题材,包括人物故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等。 在我收藏的铜镜中,有件明代“九世同居”铜镜,铭文“九世同居”说的是张公艺的故事。张公艺是唐代名人,生于公元578年,历经北齐、北周、隋、唐...
判断古代铜镜价值方法:听声看形 辨锈闻味 铜镜是古人用来妆饰理容的一种生活用品,集观赏、实用、珍藏于一身,堪称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收藏到称心如意的铜镜呢? 在收藏界存在这样一个共识:真正的收藏佳品必然是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历史意义。而只有精品佳藏才能成为大家竞相追捧的对象,升值潜力也最不可限量。因此专家认为,判断一面铜镜的收藏价值一般可从以下四点考虑:第一,艺术性高,反...
“海客谈瀛洲,烟波浩渺迹难寻”,秦始皇帝所追寻的仙山,缥缈难寻,而紧随其后的汉魏人们却丝毫未减神往,除了问道求仙,日服丹药外,日常生活的多个角落都流露着人们追求长生、渴望成仙的心理,当时的鎏金铜镜便是这一时代思想最集中的物质载体之一。 鎏金工艺是我国古代器物装饰的一种特种工艺,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而金则附着于器表不脱落。安徽寿县博物馆的一件汉代鎏金铜舟上有铭...
唐代双鸾四兽铜镜 铜镜是古人用来妆饰理容的一种生活用品,集观赏、实用、珍藏于一身,堪称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收藏到称心如意的铜镜呢? 在收藏界存在这样一个共识:真正的收藏佳品必然是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历史意义。而只有精品佳藏才能成为大家竞相追捧的对象,升值潜力也最不可限量。因此专家认为,判断一面铜镜的收藏价值一般可从以下四点考虑:第一,艺术性高,反映古代高科技的如战国镂空镜...
胡其伟先生是享誉省内外的文物收藏家。他的藏品门类众多,铜镜是他众多收藏品中最引人注目的藏品之一。胡先生一共收藏了六十多面不同时期的铜镜,品种十分齐全。胡先生所收藏的铜镜中,有20面铜镜出自青海,这些铜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青海铜镜的发展史。 2月20日下午,记者在胡其伟先生的书房中,见到了这些铜镜。 胡先生说,铜镜通常是由黏土磨具铸成,工匠将其中一面打磨成镜面,然后在镜子的背面充分发挥个人的艺术创...
齐家文化,是我国青铜时代早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在我省的黄河沿岸及其支流都有分布。目前,我国出土最早的青铜镜,是我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尕马台遗址出土的背面铸有七星纹的青铜镜。这面直径8.9厘米、厚0.3厘米、重109克的青铜镜,在中国青铜镜史上弥足珍贵。 1977,考古龙羊峡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任晓燕曾参与过贵南尕马台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当时她是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一名学生,这是她...
图一 图二 图三 扬州出土的圈带蟠虺纹镜主纹外饰以内向十六连弧纹,为扬州少见,具有特殊性。内向十六连弧纹是内区辅助纹样,以后被草叶纹镜和星云纹镜镜缘移用。扬州西汉武帝前后墓葬出土的蟠螭和蟠虺纹镜,镜身保持着轻薄感(厚0.2厘米),并保留地纹,而盛行的草叶纹镜和星云纹镜镜身则显厚重(厚0.3-0.5厘米),至此复杂的地纹已被淘汰。 草叶纹镜和星云纹镜扬州出土数量较多,均属于西汉铜...
乐昌公主与徐德言破镜重圆图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钱锺书开始着手《管锥编》的撰写。其间,他阅读大量的古代文献,对每本书所载的内容都进行了详尽缜密的考疏。 一天,他翻阅《太平广记·杨素》篇,对“破镜重圆”的典故心起疑窦,结实的古铜镜怎么会一分为二呢?钱锺书在书房里踱来踱去,百思不得其解。他抬头看到书柜上摆着的一面铜镜,便顺手拿起毫不犹豫就往地上摔。“桄榔”一声,铜镜在地上打了个滚,滚到了书桌下边。...
近年来,古铜镜拍卖行情屡创新高,成交量也几乎翻了一番,甚至被收藏界称为“奇葩藏品”,颇为热门。古铜镜究竟有何奇特,怎样的铜镜才有收藏价值呢? 资深藏家罗光禄表示,古铜镜并非越古老越值钱,考量标准主要看制造工艺和图案的精良程度。一般来说,精美的唐代铜镜最为值钱,而战国铜镜适合入门收藏。 古铜镜里看朝代 据了解,古铜镜在青铜时代初期就已经出现,春秋战国以后青铜器逐渐被铁器...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古代铜镜精品展11月5日在哈密博物馆开展。 此次展出的155面精选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铜镜,全部都是陕西境内出土的。上起西周、下至元明,工艺、用途种类齐全,其文化内涵丰富,极具艺术欣赏价值。展览的内容分为六个单元,从使用功能、铸造技艺,造型、纹饰、铭文、时代特色与铜镜文化等方面,较为完整的地展示了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历程。 此次展览为了加深观众对铜镜文化的理解,特别在展...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