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著录和收藏的宋代铜镜中,特别在南宋时期,较常见的一种是在镜背素地上铸有纪地纪字号铭的铜镜,多见的如湖州镜、建康镜、饶州镜和成都镜等等。笔者收藏一件铸有“邵武姚十四造”即既有纪地又有商标字号铭的宋代铜镜,现介绍出来供铜镜研究者和收藏界朋友参考。 该镜呈六出葵花形,圆钮。圆径14.3厘米。镜背圆钮右侧的长方形框内竖写有“邵武姚十四造”六字楷书铭记见附图。 据明嘉靖《邵武府志》19...
钟在我国青铜文化中,它是一种打击乐器;在祭天祀神或在皇家其他庆典和宗庙、太庙祭祀大典上进行撞击。演礼时伴奏的乐器也可称之为礼乐器,在《考工记》中有“凫氏为钟”的记载,它有一定的结构和制度,它的造型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直悬式的,称之为钮钟;另一种是斜挂式的称之为甬钟。钟体称之为共鸣箱,箱顶称之为“舞”,“舞”上立有悬挂钟体的柄称之为“甬”,而“舞”上面竖立一个桥形的梁,称之为“钮”。甬钟斜挂,钮钟直...
郊坛官窑,即是“五大名窑”之一的“官窑”。但是由于后人对《坦斋笔衡》关于官窑记载的误解,陶瓷研究者一般把“五大名窑”之一的“官窑”划分成含有3个窑口的广义概念,即指“忭京官窑”、修内司官窑和郊坛官窑。长期以来,不少中外学者对此种划分的科学性颇有质疑。因为此种分法是与宫中藏品相矛盾,无法与实物相印证。如“汴京官窑”窑址已为黄水淹没,成为历史悬案,故何为汴京官窑器也就无从探究,至于修内司官窑又因缺少窑...
近年来,对宋代官窑的研究,由于北宋的汝窑、钧窑,南宋的郊坛官窑遗址陆续发现而有了较大的进展。对南宋的修内司官窑的研究,因缺乏窑址印证与古文献核实而众说纷纭。因此,对修内司官窑的性质及产品特征的认识,也就含混不清了。 北宋的“汴京官窑”与南宋的修内司官窑的窑址虽然均未发现,但两者是不同的。关于修内司官窑的产地、时代、沿革及其器物的特征,在《坦斋笔衡》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此书还指出郊坛新窑与旧窑...
南宋·马远《春游赋诗图》 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翰墨荟萃——美国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中,有一件南宋马远的《春游赋诗图》卷,绢本,设色,纵29.5厘米,横302.3厘米,现藏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图绘乡间春景:枝头萌绿,万象更新,柳条飘拂,新竹摇曳,溪水潺湲,小桥连岸。路上有驮物的驴马,水中有渔归的小舟,但在廊前溪边,已有三三两两的踏青者。古松下的案桌前,更是围满了人,文人学...
近日,慈利县城凤凰山公墓区在施工过程中发掘出一宗宋代夫妻合葬古墓,经慈利县文物局技术人员现场考察,认定墓主人刘公桂林系南宋四品提刑官,夫人邵氏其先祖系南宋通判官。宋代刘公墓碑的发现填补了慈利县宋代完整碑文的历史空白。
正如唐三彩中的经典器型为抬蹄马、镇墓兽一样,笔者认为越窑中的代表器型即为香熏。越窑为南方著名窑口,香熏在记忆中便与南方文化的温绵雅致的神韵大抵符合。熏香袅袅,竹简垛堞,正可谓:“燎熏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是以读书人多用香熏在室内熏香除秽净化空气,或熏以衣被而保持香气,以示高雅。 这件南宋越窑莲瓣纹青釉香熏(见图),以莲花为造型,刻以莲花瓣纹,刀工娴熟犀利,刻画生动活泼、自然流畅,釉...
四川内江村民在建房挖地基时,意外挖出一座古墓群:面积上百方平米,有7座墓室,其室内雕刻呈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特点。经当地文物专家初步鉴定,该墓群为南宋中晚期墓室,距今约八百年。8月21日,记者再次来到发现地——内江市中区永安镇下元村5组,此时墓群挖掘工作大致完毕,附近不时有村民观望。 据当地村民潘金财介绍,古墓群所占的地方,正是自己的新房选址。18日那天,他请来挖掘机挖地基。刚开始以...
播州杨氏土司第14世杨价葬于何处,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旧无识其处者”。据郑珍撰《访杨价墓记》载,道光庚子年(1840年),赵石知旭曾与郑珍言,“称价墓在桐梓治西胡卢坝”,并到葫芦坝访察,“坝无他古冢,惟山下有石椁,上六下三,在民田中,甚宏致,其外砖犹存。”郑珍编著《遵义府志》时,便将杨价墓编入“冢墓”中,称杨价墓在桐梓葫芦坝。这是文献中对杨价墓的记载,而未得到考古发掘的印证。 201...
2014年7月30日,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向社会公布了一项重要的阶段性考古成果:经过一年多的寻找和发掘,在遵义市新蒲新区的仁江河边,发现了南宋时期播州第14世土司杨价和他夫人田氏的墓葬。该古墓历史悠久,距今759年。 这是一座奢华的土坑古墓。经过考古队员的连续工作,已经出土了数十件精美的金银和玉器,目前仍在进行后续清理发掘工作。 据了解,这是第十座被发现的播州土司墓葬,也是惟一的土...
贵州考古学者近日发现南宋时期播州“土司”杨价夫妇墓,这在全国同一历史时期的古墓葬中并不多见。墓葬的规格很高也很奢华,就连棺材上使用的抓钉,都是用黄金和白银制作。 据了解,经过一年多的寻找和发掘,在遵义市城东郊的仁江河边,发现了南宋时期播州第14世“土司”杨价和他夫人田氏的墓葬。古墓距今已经700余年。 这个时期的墓葬多为砖室墓或石室墓,木椁墓已经不多。而这座大型土坑木椁墓,分为左右两室,中间有...
北宋"靖康之难",宋高宗赵构迁移东南,定都临安(今杭州)。于绍兴十三年,由皇家投资并由宫廷内务府的窑务机构主持,在杭州凤凰山设立了"修内司官窑",并在杭州乌龟山八卦田郊坛下附近另建新官窑。南宋官窑集中南北的精工巧匠,烧造宫廷及达官贵人所需的青瓷,这是北宋汴京官窑的延续,历史上称之为南宋官窑。 南宋官窑,紫口铁足,为旷世挚珍,历来声价奇巨,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云:“官窑瓷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
贵州考古学者近日发现南宋时期播州“土司”杨价夫妇墓,在全国同时期的古墓葬中并不多见。墓葬的规格很高也很奢华,就连棺材上使用的抓钉,都是用黄金和白银制作。 记者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经过一年多的寻找和发掘,在遵义市城东郊的仁江河边,发现了南宋时期播州第14世“土司”杨价和他夫人田氏的墓葬。这座古墓的历史悠久,距今已经700余年。 据了解,这个时期的墓葬多为砖室墓或石室墓,木椁...
他是朱熹的政敌,是反“伪学”的重要人物;他纵横一生,官拜侍郎,死后被皇帝赐予18座坟茔。掩于黄土尘沙之下近千年,他17座坟茔被人一一打开,却空无一迹,胡纮到底在哪儿?直到2014年初春的一个下午,在浙西南的群山之中,一群工人无意之中掘开了一个墓……自此,南宋权臣之墓的神秘面纱被徐徐揭去,抹开了浙江南宋考古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藏于群山之中的南宋古墓 出土国家一级文物6件 庆元,潜...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