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说起我国老窑瓷器,人们往往首推宋时五大名窑,即汝官钧定哥。起始于北宋的龙泉青瓷,似乎品级要低一等。其实,优质的龙泉古瓷,从古至今,历来受到收藏家的青睐。 龙泉窑位于浙江南部龙泉地区,与福建毗邻。汉代开始,已经有瓷窑,但真正让世人认可的是北宋时的青瓷。龙泉瓷是以地域而命名,以后便相沿袭。 龙泉窑自宋至清800余年的烧造历史中,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鲜明的时代风格,南宋的龙泉窑更以其莹润如...
南宋龙泉窑粉青釉钵 浙江省博物馆藏 优秀的物质文化,往往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在一地产生、发展后,会像春天的青藤那样将柔嫩的茎蔓伸向各方,于是,时间、空间带给它一片生机。北宋晚期,浙江宁绍地区曾名噪一时、影响中外的越窑衰落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越窑优秀制瓷技术的消亡,而是它迁往他处的转捩点,浙江南部山区的龙泉成为这种传统工艺的主要传播地,从某种意义上说,越窑的终点,便是龙泉窑的起点。不过,事物的...
龙泉窑是今浙江省南部丽水地区龙泉市及其周边地区众多古代生产青瓷窑场的总称,因龙泉所在地区自宋代以来一直属处州管辖,所以古代文献中对龙泉窑及其青瓷产品,又称“处州窑”、“处瓷”或“处器”等。迄今在龙泉及其邻近的庆元、云和、景宁、遂昌、松阳、丽水、缙云、武义、永嘉、泰顺、文成等县,发现各期龙泉青瓷窑址四百余处,其中龙泉市的龙泉溪和秦溪两岸瓷窑最多。这些古代窑场普遍烧造一种风格类似的绿色调青瓷,其中以龙...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对外公布了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名单,包括龙泉市西街街区等在内的30个街区入选,西街街区成为了浙江省入选的四个街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市唯一入选的街区。 据考证,西街源于唐代,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置龙泉县,西街由此而生。历史上,西街的格局很有特色,作为“一街一渠”景致的代表,西街整条街道的路面都是条石中嵌,卵石镶边。两边的店铺以二层为主,挑楼外悬、雕窗镂...
侧视图 俯视图 碗底 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过程中,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发现一件珍贵文物——元代龙泉窑青釉刻划花墨书八思巴文瓷碗。该瓷碗2003年出土于济南市县西巷遗址,该遗址曾发现包括佛教窖藏、宋代地宫、明代房基等在内的重要文化遗迹,取得了重要考古成果,引起考古学界的广泛关注。 瓷碗口径19.9厘米,底径6.5厘米,高7.8厘米。侈口,深曲腹,圈足。胎灰白,胎质细...
明代(1368——1644年)浙江龙泉窑烧制的青瓷。明代龙泉青瓷与宋元时期相比,无论产量还是质量,均已大为逊色,呈衰退之势。器构造型有高足碗、瓶、炉、壶等、普遍特点是胎体厚重,釉色透明度较高、成型草率,质量粗糙。但是也有部分质量较高的器物,如大盘和大花瓶等,造型规整,形体硕大,釉色青绿,刻花精美。明代龙泉青瓷的装饰方法主要是刻划花和印花,装饰题材主要有山水人物和历史故事等,还常见有“金玉满堂”、“...
元代(1271——1368年)浙江龙泉窑烧造的青瓷制品的简称。元代龙泉窑基本继承宋代龙泉窑的艺术风格、产品有两类。一类为传统的龙泉青瓷,另一类为紫口铁足的仿官窑产品。传统龙泉青瓷胎呈白色或浅灰色,其显微结构为长石—石英—长石系白瓷。胎质细密,可塑性强。釉色以青黄色为主,也有少量青绿色。釉质为粘度强温度高的乳状石灰碱釉,经1200℃烧造后,釉色乳浊青绿,色调柔和。龙泉青瓷全部为轮制,工艺过程为选料和...
元代龙泉窑瓷器的胎质比宋代的要粗厚,但仍很坚致,白中闪灰,施釉厚,釉面不如南宋时润泽,但很光亮,有很强的玻璃质感,呈黄绿色或葱绿色。主要装饰方法是划、印、贴、堆塑、镂空、点彩等。贴花分有釉、无釉两种,多在碗、盘、洗的内心贴双鱼、小兔、荔枝、飞龙等,无釉的是元代新创品种,在碧绿的底心上凸起红褐色纹饰,非常醒目。龙泉点彩和青白瓷相同,在釉面上随意点染含铁量高的涂料,经高温烧成带褐色斑点器物。元代龙泉窑...
众所周知,龙泉窑是我国历史上的五大名窑之一,它始于三国两晋时期,发展于北宋,兴盛于宋元,而衰落于明末清初。尤其是清末民国时期,从宋元以来极盛数百年的龙泉青瓷几近断脉。然而,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一批土生土长的宝溪青瓷艺人却一直在家乡传承着龙泉青瓷的窑火。 据《龙泉瓷厂厂志》记载,1825年间,宝溪乡溪头村李君义在当地建窑称"李生和号",这是近代龙泉青瓷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私人窑厂。 19...
龙泉市区,穿过打铁声叮叮作响的老西街,我们拐进了一条叫神童弄的小巷。 巷子的路面上清一色铺着青砖,路中间是一条宽约1.5米的水沟,上盖青灰色板盖,板盖间每隔2米有条较大的槽缝以纳雨水,路面虽小却平整洁净。 “妈,我回来了。”家住神童弄1号的饶少军下班回家,直接走进了家门。“以前每次进家门前都要在门口的石阶或垫子上蹭下鞋底,因为路面太脏。”饶少军回忆说,自他小时起,神童弄一带的路面都...
剑为百兵之君,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早已超越了兵器概念,被赋予了更为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最负盛名的中华宝剑当属龙泉剑。自春秋战国铸剑大师欧冶子在龙泉开山铸剑,一代又一代的龙泉人在续写着宝剑之乡的传奇和荣耀,周正武便是其中的一位。 4月11日下午,中国刀剪剑博物馆“百兵君子剑文化展”特别活动继《中国古代刀剑简史》专题讲座之后,紧跟着要为大家奉上第二道文化大餐——“龙泉问剑”主题沙龙。届时,...
从宋元至当代,跨越千年,龙泉青瓷经历了一个从鼎盛、消失、苏醒,到发展、复兴的历程,龙泉青瓷的千年窑火,在当代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进入宋代,生产青瓷的中心就转到浙江省龙泉,龙泉瓷器的青色,清澈如秋高气爽的天空,亦如宁静的深海,龙泉青瓷以其精湛的品质独步于世界。 龙泉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以生产青瓷著称,庞大古代窑址支撑起了著名的龙泉窑。据考证,青瓷的诞生始于汉代,瓷器质量以浙江的...
在制瓷工艺上,龙泉青瓷吸收了唐、五代越窑和当时官窑以及北方各窑的工艺技术,产品质量日益提高。龙泉窑烧制出精美绝纶的梅子青、粉青釉色,青翠晶润,且讲究造型艺术,产品以鼎、炉、花瓶见多。 此时,龙泉青瓷的花色品种和艺术风格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以造型见长,釉色取胜,纹片着称。 椐《七修类稿》记载,相传龙泉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俩擅长制瓷,各主一窑 ,造型风格与釉色各有千秋。生一所制之瓷,称为哥窑...
故宫博物院藏有传承自前朝宫廷的清宫旧藏明代龙泉青瓷211件,它们是明初龙泉窑依朝廷定样所制宫廷用瓷的珍贵遗存,其制作工艺和装饰特征既有元代遗风,又与同时期景德镇的官窑瓷器相似,反映了明初龙泉窑制瓷与宫廷间的密切关系。 通过对清宫旧藏明龙泉窑青瓷在宫中原藏位置及所藏器型、数量的统计数据加以整理分析可以发现,这批传世器在宫中使用或收藏的地点不仅较多,且分布广泛,除紫禁城内计有28处宫殿处所外...
2005年,对于龙泉青瓷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伴随着明代处州龙泉官窑的发现,蛰伏多年的龙泉青瓷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而揭开其埋没已久的官窑身份的,正是丽水市处州青瓷博物馆馆长叶英挺与浙江省收藏协会副秘书长、丽水市处州青瓷博物馆顾问华雨农。 民窑精品还是官窑之作? 早在十多年前,通过对龙泉明初一批精品的研究,叶英挺就坚信龙泉青瓷并非民窑制造那么简单,难道是官窑?他心中隐隐升起这样的疑问,只是苦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