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09年2月20日,河北省启动邢台市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工作。33支综合调查队和两个旧石器专题调查组奔赴该市21个县市区,在一万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细心寻访。工作开展二十余天来,共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遗存1060处,其中古遗址767处,古墓葬150处,古建筑104处,石窟寺及石刻1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1处,其它1处。 目前,旧石器专题调查组在沙河、临城、内丘、邢台县共发现旧石器时代遗...
12月15日,安阳洹北考古现场发掘出宫殿大正房基址。河南安阳洹北商城遗址自上月开始考古挖掘以来,不断有新进展,此次发现位于洹北商城外的大型宫殿正房基址,南北长逾500米,东西宽300米以上,并且发现30多处分布密集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群。这是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商代单体建筑基址。
赵晓林 摄 近日,济南市济阳县第三次文物普查组在曲堤镇文物普查中,发现一件商代占卜用的卜骨。 据介绍,该卜骨是在刘台遗址发现的,经有关专家鉴定,确认是商代牛的肩胛骨。卜骨残长9.2厘米,宽7.4厘米,厚2.5厘米。骨的左下角用刀割去一角,骨背上方有三排三纵8个钻孔,其中有6个钻孔有明显的烧凿痕迹,由于火烧力度不够,正面兆纹不甚清晰。无独有偶,在刘台村北的卜家,普查组发现了孔子的弟子卜商(字子夏...
12月5日至8日,河北省文物普查队在武强县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周窝镇周窝村南有一商代古村落遗址。这一发现将武强县人类活动的历史向前推了1000年。 武强县周窝镇周窝村南的商代远古村落,面积在4万平方米左右。在5米以下的地层深处,河北省文物普查队队员发掘出大量的甗、盆、罐、簋等古代器皿残片及灰土、骨头等物品。 据省文物队的徐建中介绍,该古村落的年代应在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在黄河的冲积下被深埋在深...
近日,邢台市文物管理处为配合107国道拓宽改造工程建设,对位于临城段的风景岗商代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并获得重要发现。 临城风景岗遗址,是商代晚期的古人类从事生产、生活的文化遗存,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此次发掘,共揭露面积384平方米。发掘灰坑36座、陶窑址3处、墓葬3座、水井2眼、灰沟1条。发掘殉葬牛坑1处、殉羊坑1处、殉狗坑1处。出土遗物主要是粗绳纹夹砂灰褐陶乳足鬲,极少数泥质灰陶盆、灰...
商代的青铜文化,到了公元前十三世纪前后,中国的青铜时代已进入了繁荣时期 中国至少在公元前三千年前已经出现了青铜制器,到了公元前十三世纪前后,中国的青铜时代已进入了繁荣时期。青铜制品包括礼器、实用器、乐器、兵器、工具、车马器、装饰品等等,其用途涉及社会生活的大部分领域。青铜器的大量应用,促使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考古资料证明,不仅中原地区出...
文化层被严重破坏 经常有人来这里拾文物碎片 ■凤凰台工地上惊现大量瓦罐、尸骨■文物专家初步认定为商代遗存■不少人前来寻宝,文物流失、破坏严重 阅读提示 郑州城中村改造,陇海路与未来路交叉口附近的凤凰台村下挖出众多文物、尸骨。昨天,记者邀专家前往,初步认定此处为3000年前商代遗址,且该遗址的发现对商代帝王陵的寻找意义重大,但遗憾的是,该遗址不少区域已惨遭施工破坏。 事件:施工现场散...
商代器物
商代文化遗存中,为何多次出土青铜面具?武汉专家黄尚明、笪浩波在最近一期《江汉考古》上撰文指出,这些青铜面具与商代大兴巫术有关。 上世纪60年代以来,考古人员发掘的商代青铜面具有:武汉盘龙城采集的兽面具一件,陕西城固村出土青铜兽面具14件,北京平谷刘家河一座商墓曾出土5件青铜人面具等。华中师范大学楚学研究所副教授黄尚明、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笪浩波分析认为,青铜面具在商代文化遗存中发现如此之多,与商代...
近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荥阳关帝庙墓地首次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商代晚期聚落遗址,遗址内居住区、手工业区、祭祀区和墓葬区一应俱全,这是我国首次发掘的大面积商代晚期功能齐全的小型聚落遗址,对探讨商代晚期的聚落结构、社会形态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考古工作正加紧进行。 12月14日,考古人员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荥阳关帝庙墓地考古发掘现场工作 12月14日,...
经过近一年半的考古发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荥阳关帝庙遗址进行了大面积的揭露,在1.8万平方米发掘区内,首次发现了集居住区、手工业区、祭祀区和墓葬区于一体的商代晚期小型聚落遗址。12月11日,记者在遗址发掘现场采访时,省考古所所长、我省著名考古专家孙新民表示: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大面积商代晚期功能齐全的小型聚落遗址,对探讨商代晚期的聚落结构、社会形态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其学术价值较大,该遗址已被中...
记者今天从河南省文物局了解到,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工程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荥阳市豫龙镇关帝庙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保存完整的商代晚期聚落及窖穴、房基、陶窑、水井等大量文化遗存,对研究商代晚期的聚落结构、社会形态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据介绍,这次考古共发掘灰坑600多座、墓葬60多座、灰沟2条、房址15座、水井9眼、陶窑6座、灶坑2座、祭祀坑7个。在祭祀坑内,发现有完整的或经过大...
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工程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荥阳市豫龙镇关帝庙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保存完整的商代晚期聚落及窖穴、房基、陶窑、水井等大量文化遗存,对研究商代晚期的聚落结构、社会形态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据介绍,此次考古共发掘灰坑600余座、墓葬60余座、灰沟2条、房址15座、水井9眼、陶窑6座、灶坑2座、祭祀坑7个。在祭祀坑内,发现有完整的或经过大块肢解的牛骨架,个别灰坑内,发...
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工程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荥阳市豫龙镇关帝庙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保存完整的商代晚期聚落及窖穴、房基、陶窑、水井等大量文化遗存,对研究商代晚期的聚落结构、社会形态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据介绍,此次考古共发掘灰坑600余座、墓葬60余座、灰沟2条、房址15座、水井9眼、陶窑6座、灶坑2座、祭祀坑7个。在祭祀坑内,发现有完整的或经过大块肢解的牛骨架,个别灰坑内,发...
新华网呼和浩特7月15日记者近日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获悉,经过考古学家不懈努力,红山文化对商代玉器影响的直接证据现已被找到。 据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介绍,从商代出土玉器分析其形态构成、装饰风格及工艺特征,红山文化玉器至少在四个方面对商代玉器或多或少有影响: ——玉材的使用方式。商代立体动物形玉器多用子料雕刻琢磨,依玉材的形状与大小施以合适的艺术题材,这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