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安宁区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保护力度,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积极营造浓厚氛围,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一是加强协调,强化工作合力。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鼓励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完善安宁区非遗专家委员会,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咨询机制和检查监督制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业务指导和信息服务;同时,充分利用...
“传承人群首次走进高等学府,聆听教授的专业点评和授课……”,7月14日,由省文化新闻出版厅主办、青海民族大学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传承人群培训班在青海民族大学开班。来自黄南、玉树、果洛、海南、海西、海东、西宁等地的50名代表性传承人学徒及掌握一定唐卡技能的中青年民间艺人在此接受为期一个月的培训。 在非遗的丰富门类中,传统工艺是群众参与面最广、流通性最强的门类。目前,相当部分传统手工艺者的综...
据韩联社7月14日报道,韩国文化财厅(文物局)14日表示,计划将韩民族民谣《阿里郎》指定为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在30天内听取社会各界意见,之后经过审议,最终决定是否将《阿里郎》指定为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述《阿里郎》是指“被称为乡土民谣或通俗民谣的所有阿里郎系统的乐曲”。2012年和2014年韩国和朝鲜的《阿里郎》相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韩国文化财厅方面介绍说,《阿里郎》作为19...
一颗百年大榕树下,3名身着传统服饰的黎族妇女捣泥、盘筑泥条,经过几番制坯、绘图,一件精美的陶坯制成了。 这里是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保突村,88岁的黎族老人羊拜亮不时俯下身子指点,她们正在制作黎族陶艺。 在黎族,制陶是妇女的“专利”。制陶技艺也只能传给女性,黎族有着“女制陶男莫近”的习俗。黎族妇女首先选取粘性泥土,放在阳光下晒干,接着将晒干后的泥土捣碎,用水调匀拌成泥团,然后将泥团铺成薄饼...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有力指导下,各级文化、民族等有关部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通过建立组织机构,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出台政策法规,培训专业人员,加大资金投入等各种措施,认真组织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和申报等工作,挖掘和整理了一大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取得了显著成绩。由甘肃省牵头申报的国家级非遗...
黎族变脸、树叶吹奏黎族歌曲、现场免费接受游客点歌……7月10日,南海网记者在天涯海角游览区看到,原生态的海南民俗特色表演节目正在悄悄上演,其中两位获得过中国民间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等国家级荣誉的乐师将用树叶、嘟噜、鼻箫等黎族特色乐器为游客们免费演奏黎族歌曲。 记者注意到,天涯民俗特色演出现场热闹不已,获得过中国民间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等国家级荣誉的王岗老师和吴承岱老师将为游客提供免费“点歌”服务,游客可...
长白山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中国长白山萨满文化生态博物馆,于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由中国萨满文化艺术委员会筹建的长白山萨满文化生态博物馆,坐落在白河林业局辖区,毗邻长白山北景区。博物馆总面积近200公顷,核心建筑1.2万平方米,征集萨满文物上万余件,是目前国内萨满藏品最多、最丰富、最悠久,是融自然山水为一体,融历史文化为一脉的大型生态博物馆。博物馆内拥有长白山第一观景台——朝圣台、神坛...
7月10日,京津冀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研讨会在天津工业大学召开。 本次会议旨在加强京津冀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整合三地的优势文化资源,推动三地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协同创新向高水平、深层次、宽领域的目标发展。 会上,大家一致认为京津冀区域的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又同宗同源,已经形成了国家、省市、区县等多级保护层级,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等多...
近日,抚松县北岗镇文化站站长及抚松县人参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工作人员一行8人来到北岗镇白永法老人家,为手工编筐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立项获取影像资料。 正巧当天北岗镇居民李克新前来拜师学艺,想要传承手工编筐这项有着悠久历史的手艺。白永法老人首先带领李克新来到家附近的小山上,砍适合编筐的树条,白永法老人虽然已经是81岁的老人了,但他砍起树条来还是浑身的力气,边砍树条边指导。据白永法老人介绍,手工...
7月2日至3日,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宝洲带领市人大调研组,深入卢氏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调研。 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卢氏县官道口镇参观了骆彦红松果立体牡丹装饰画,到东明镇石龙头艺术品市场观看了根艺、木雕、奇石制作的整个工艺流程,随后参观了位于卢氏县城的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并在卢氏县粮油一条街,观看了民间艺术家王东林烙画作品及现场烙画表演。在卢氏县文化活动中心,调研组观看了民间...
记者日前从市文化旅游局了解到,亳州市拥有县(区)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数量已经过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全市已经形成了工作快速推进、传承成效显著、全省位次靠前的良好局面。 据统计,截至目前,亳州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项,分别为华佗五禽戏、二夹弦和老子传说;省级保护项目20项,现有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26人;市级保护项目已公布三批次共55项;县(区)级非遗保护项目69项。现...
近日, 2015“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之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走进西藏。该展览历时6天。旨在积极响应中央文明办、文化部的号召,开展“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和活跃边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进西藏、海南两地民族文化及非遗保护工作的交流与学习。 本次展览展示活动以图片展为主,传承人技艺展示为辅。展出的项目有海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28项共计200多幅图片、海南省...
6月27日,永丰县上溪乡上溪村小坑组非物质文化遗产玉扣纸生产车间,技术人员黎敬亮在制作玉扣纸。近年来,该县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宝藏”,拓宽传承渠道,扶持“非遗”产业发展,使一批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得到继承、弘扬和发展。目前,该县已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个。
他们或一生从事相关事业,或半路出家只因喜爱,最后他们用自己的热情、执着、坚守,甚至是半无意识的冲动,保护留存传承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6月13日是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有6个不同领域的传承人,获得“首届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你可以说这是给他们的至高荣誉,同时也是给他们每个人头上戴上了一根紧箍,从此他们与自己所掌握的那门技艺一生不可分割、宠辱与共,发扬传承,这些都成了他们毕生的责任。...
第十个国家文化遗产日期间,由恭王府管理中心主办、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协办、全国政协书画室为支持单位的“家园心声——李延声非物质文化遗产画展”于6月12日至7月2日在北京恭王府展出。展现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艺委会主任李延声多年来遍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毛笔直接面对真人写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写真造像的成果。李延声长期致力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用画笔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