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芒种节气习俗: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此俗今已不存,但从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可窥见一斑:“(大观园中)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
2005年,“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进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中国“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名列其中。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是我国众多节日习俗唯一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
转眼间,明媚春色和祭奠追思的清明节又将悄然而至。开局之年,清明公祭英烈能否迈出新的一步,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据记载,晋国公子重耳落难时,曾得到介子推相助。重耳便将介子推遇难的日子定为寒食节,以表达感恩之心。由此看来,“感恩”应该是清明节不可或缺的内涵之一。实际上,清明不只是认祖归宗的一种祭扫,更应该是缅怀名流先烈的一种感恩。近年来,不少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均在不同时...
清明最初只是节气名称,时间在夏历三月间(公历4月5日前后),比寒食节晚一至两天。 清明的含义,据《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亮。故谓之清明。”到了清明这天,天气回暖,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同时也是惜春正命、纪念亡人的绝佳时机。唐代统治者允许百姓将寒食节扫墓祭祖的习俗延续至清明这天,以此强化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孝亲传统,清明初具节日性质。 到了宋代,民间兴...
竖鸡蛋 在每年的春分这天,世界各地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中国民俗竖鸡蛋”。 玩法: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春分这一天为什么鸡蛋容易竖起来?首先,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
源远流长的西江水,载去了广东肇庆水上人家摇艇接新娘沙滩宴客的习俗。广东称水上渔民为“疍家人”。“疍家人”已上岸转型了,原汁原味的水上婚礼已远去。 有专家日前表示,水上婚礼传承比较难,作为一种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建议文化部门将其搬上舞台传承下去。 年近八旬的林四妹是西江老渔民。她说,自己是广州人,后随父母移居肇庆封开县。1950年,通过媒人介绍认识...
近日,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民政总署主办,国家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河北省文化厅、安徽省文化厅、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文化教育部协办,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承办的2011年“浓墨艳彩展风华 河北省、安徽省春节习俗展”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卢廉若公园隆重开幕。澳门民政总署管理委员会主席谭伟文、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文化教育部部长刘晓航、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河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
港府去年成功争取粤剧、凉茶列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正就本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负责普查的科大华南研究中心拟订的列表,涵盖63个项目,除了耳熟能详的大坑舞火龙、围村盆菜、鹅颈桥打小人,新界养猪和种水稻等亦都入选。不过,市民热衷的林村许愿树抛宝牒却名落孙山。 ●不乏新界宗族习俗入选 按照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名单涵盖包括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
民谚曰:“二十三,祭灶关。”旧俗农历腊月二十三为祭祀灶神的日子。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祭灶的由来 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
过小年跳灶王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民间称为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
新春将至,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回民小学的170多名属兔的“兔娃”们聚集在一起,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兔子工艺品并进行展示,祝福全国小朋友新年快乐,喜迎自己的“本命年”——农历兔年的到来。本报记者 刘新武 通讯员 吉喆摄 拜年:温暖的文化仪式 兔年春节将至,有一句话开始越来越多地从心里冒出来:“给您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
文身,又名镂身、扎青、镂臂、雕青等。文面,又名绣面、凿面、黥面、黵面、刻颡、雕题、刺面等等。两者都是用刀、针等锐利铁器,刻画在人体的不同部位,然后涂上颜色(多为黑色),使之永久保存。 文身习俗可能是由绘身习俗发展演化而来的。这种习俗究竟起源于何时,目前还无从考证。 商代文物中有不少文身人的形象:在河南安阳曾发掘出土一件“满身刻纹半截石像”;在湖北荆州出土的战国̶...
再过几天就是农历腊月初八,可是今年的腊八节与以往不同,许多的人似乎对于这一天已经遗忘,很显然,腊八节的节味并不很浓,对于年轻人,甚至他们已经忘记了传统的腊八节的习俗还有哪些,据专家表示,如果年轻一代对腊八节并不重视的话,不对腊八节习俗进行加深了解的话,在不久的将来,腊八节将会被更多人遗忘,这个传统节日也将在人们中消失了。 年轻人:“腊八节”不经意被遗忘 与老一辈人对腊八...
综述 关于腊祭,古书多有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村人并击细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土以逐疫”。“腊祭”本是原始先民庆贺农业丰收的报酬之礼,是农耕文化的重要节庆。那么,腊八节有何习俗呢? 祭祀 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起源甚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