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国古代‘千文一贯’钱币校量制度的史料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宋代(公元960—1279年),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证明这一校量方式最晚起源于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知名秦汉考古学家信立祥说,这一发现将以1000文铜钱为一贯的校量制度向前推了1000余年。 海昏侯墓葬的主墓坐北朝南,其中远离墓道口的北藏閤最为隐秘。今年3月份,考古工作者在清理北藏阁时发现了...
据德国媒体11月7日报道,在纽约曼哈顿区的一个公园地下3.5米处,人们发现许多白骨和棺材。很明显以前那里是一片墓地。 在考古学家和工人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周之内有两座位于曼哈顿的19世纪的墓室被发现。第一座墓室是纽约市政工人在更换巨型地下水管意外发现的。几天后,考古学家通过调研考察,又在第一座墓室的附近发现第二座地下墓室。这两间墓室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两间的面积都是4.5x8米,并且有拱形砌砖的顶盖...
今年8月至9月,为配合灵绍80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项目建设,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了西平县同心寨遗址。 同心寨遗址位于西平县芦庙乡同心寨村东南。本次发掘共发现一座墓葬、8座灰坑和一座水井,还有几条长条浅沟状遗迹,出土了数量较多的瓷器和陶器。坑内堆积分为5层。出土物较为丰富,以瓷器和陶器为大宗,还有少量板瓦、筒瓦残块,另外兽骨也有较多出土,多见肢骨。瓷器可见器形有碗、罐、碟、盘、瓮等,其中以碗的数量最...
寨峁梁遗址出土陶器省考古研究院提供 寨峁梁房址前后室结构省考古研究院提供 昨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我省考古工作者在陕北的考古工作又有了重要进展,经过2年的发掘和研究,我省专家在据石峁遗址直线距离约20公里的地方又发掘出一座保存较好、遗存丰富的龙山时代小型石城聚落——寨峁梁遗址。 4000多年前的城墙防御性质功能显著 寨峁梁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安崖镇房崖村,与村庄隔开光川相望,...
11月6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获悉,今年绛州州署遗址Ⅱ区考古发掘成果丰硕,新发现了唐代至明清五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出土有明清时的取暖设施,类似现在的地暖,及青花釉里红小荷蜻蜓鸡纹杯等生活用瓷。 2014年7月,省考古研究所在结束了绛州州署遗址I区(现存大堂建筑前)的考古工作后,随即对位于现存二堂以北,绛守居园池以南的区域进行了布方和考古发掘。在1500平方米的发掘面积中,新发现了明清、元...
近日,灵台县档案馆工作人员在馆藏档案中,发现了1张清朝宣统二年“安徽师范学堂”颁发的《毕业文凭》,具有较高的历史保存价值。 该《毕业文凭》历经100余年,保存完好,通体高74.5厘米,宽57.5厘米,四角楷体书写“毕业文凭”4字,四边每条边各对镶2条龙纹。右起写有“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内阁奉上谕朕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懿旨……”左半部分起书“安徽优级师范学堂给发毕业文...
①中华乳齿象起源和迁移假说 ②头骨抢救发掘现场 ③中华乳齿象头骨 近日,国际学术刊物《哺乳动物进化》在线发表了中美两国科学家共同研究的 “中国西南地区最晚中新世发现的最原始的中华乳齿象的头骨”的最新成果。这项成果有望揭示长期以来困扰古生物学界的中华乳齿象的起源和迁徙的谜团。 项目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世骐认为,中华乳齿象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一种独特的长鼻类化...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主墓的西侧有一个占地约80平方米的长方形土坑。考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不起眼的土坑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首次发现的车马陪葬坑,在这个坑里共发现5辆木质彩绘车和20匹马的痕迹。 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军介绍,车马坑南北长17.7米、东西宽4.24米、距地表深2.5米。坑内木椁和加固木椁的柱子均腐朽殆尽,仅留有痕迹。从修建木椁时留下的熟土二层台和二层台上腐朽殆...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主墓的西侧有一个占地约80平方米的长方形土坑。考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不起眼的土坑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首次发现的车马陪葬坑,在这个坑里共发现5辆木质彩绘车和20匹马的痕迹。 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军介绍,车马坑南北长17.7米、东西宽4.24米、距地表深2.5米。坑内木椁和加固木椁的柱子均腐朽殆尽,仅留有痕迹。从修建木椁时留下的熟土二层台和二层台上腐朽殆...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主墓的西侧有一个占地约80平方米的长方形土坑。考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不起眼的土坑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首次发现的车马陪葬坑,在这个坑里共发现5辆木质彩绘车和20匹马的痕迹。 陪葬马匹已腐朽殆尽 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军介绍,车马坑南北长17.7米、东西宽4.24米、距地表深2.5米。坑内木椁和加固木椁的柱子均腐朽殆尽,仅留有痕迹。从修建木椁时留下的熟土...
1860年 被毁前 英国首次发现圆明园烧毁前照片 这张照片是英国摄影家费利斯比特,在1860年北京被攻陷前拍摄,据专家推断应为圆明园旧景。这张照片在英国苏富比拍卖行,以20万英镑上拍。 除了圆明园这张,还包括另外几张北京城墙俯瞰照片以及北海照片。 被毁13年后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清廷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后,西洋人在中国的居留权从广州、上海、天津等通商口岸...
11月7日,大型公益项目“佳能影像发现丝路之美”甘肃站影像展在甘肃省博物馆拉开帷幕。本次影展展示了我省丝路沿线丰厚的文化积淀,并以此让这些文化遗产更加鲜活地“走出去”。据了解,本次发现丝路之美项目成果画册将捐赠给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旅游局以及省博物馆等机构,用于后续的文化保护性研究和传播。影展将持续至11月15日。
11月4日,记者从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新闻媒体通报会上获悉,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历时5年科学挖掘,目前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经过多次考古研究论证,考古学家认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 西汉海昏侯墓位于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东南约1000米的墎墩山上,墓主为西汉中晚期的某一代海昏侯,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1...
近日,在某工地,发现一处清代时期的墓葬群,其中的一批光绪龙洋,保存完好,十分罕见。共发掘出古墓12座,其中8座为土坑墓,4座为砖室墓,年代为清代晚期到民国初期。出土的瓷器、银元、铜币数量种类较多,有青花瓶、罐、光绪元宝、大清银币、宣统元宝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