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据俄罗斯卫星网2月2日消息,一份埃及文物部的声明显示,捷克考古学家于2015年在埃开罗以南发现了一艘古代木船的残骸,这艘船的历史至少有4500年。埃及文物部称,这一发现将能大大扩大科学家对古王国时代古埃及生活的认识。 据报道,这一考古发现的位置是在第三代或第四代法老执政时(约公元前2550年)高级人物的墓旁。这艘船可能是在下葬时使用。目前科学家们已弄清这艘18米木船的一些细节,与船体部分相连的一...
近几年盗墓题材大放异彩,小说、电视剧、电影都吸引了大批粉丝,就笔者个人来言,盗墓题材中纷繁神奇的世界、玄奥博大的道家文化、古代宝藏的灿烂惊艳无不让人心驰神往。虽不是刻意为之,但却无形之中宣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历史。赢得人们的目光并不为奇。 但最近辽宁抓获一波摸金校尉后,看到网友的评论,却觉得有必要区分下考古和盗墓。新闻网友说考古专家比不上盗墓贼,又说都是盗墓,一个是国家层面的,一个是个人层面...
第61龛冷泉溪南岸山腰尊胜佛母正射影像图 近日,杭州西湖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会同灵隐管理处组织召开了由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的杭州灵隐飞来峰造像数字化考古调查工程(一期)项目验收会。 与会专家在听取李志荣老师的汇报后,一致认为“杭州灵隐飞来峰造像数字化考古调查工程(一期)”与传统考古调查相比体现了数字化考古的优势和科学性,工程资料完整、数据详实、内容准确,整体质量较好,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
1月20日,在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的项目验收会议上,由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的“杭州上城区上仓桥11号临安城东城墙遗址数字化”和“杭州市临安城遗址城墙遗迹物探考古试验”项目顺利通过专家验收,并获得高度评价。 临安城是中国都城发展史上的一个特例,对于研究南宋政治经济及文化、以及中国都城制度的发展和变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鉴于临安城遗址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十一五”...
2016年1月30日,由我院主办,四川省图书馆协办的考古科普学术活动日如期举行,到场听众约500余人,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考古科普学术活动日是我院公众考古的品牌项目,已坚持十年,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十年来,我们活动的举办地点从高校、茶馆、火锅店到今天的图书馆,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多的惠及民众,普及考古知识。本次活动开始前,我们制作了不同形式的精美海报,并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了广泛的宣...
1月28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5年度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举行,共汇报了22项考古发掘和调查勘探项目、2项考古整理和科研成果项目,以及年度田野考古工地检查报告。良渚遗址管理委员会、良渚博物院、江南水乡博物馆、省博物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同仁,《浙江日报》、《钱江晚报》等记者旁听了本次汇报会。 旧石器时代考古迈开新步伐。自2010年长兴合溪洞遗址发掘之后,浙江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的重点...
1月26日至28日,由陕西省文物局、省社科联联合主办,省考古学会、省考古研究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的“感受考古,体验文明——2015年度陕西考古新发现公众汇报会”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行,每年的考古发现新成果向社会公开在陕西已逐渐成为新常态。 为了更好地落实“规范管理、强化科研、服务社会”文物考古工作理念,2013年省考古研究院联合陕历博首次举办主题为“感受考古,体验文明”的陕西考...
昨日,“穆穆曾侯——枣阳 郭家庙 曾国墓地特展”在省博物馆开展,此为 郭家庙 考古文物 首次集中亮相,展出的300余件(套)青铜礼乐器、玉器、陶器、兵器等,见证了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距今约2700年前的历史。 “羋”字印证古代媵妾婚俗 本次考古出土的一件春秋早期的青铜鼎,刻有铭文并赫然显现“彌”字(通“芈”字)。上面写的是“曾侯作季汤彌(芈)媵其永用”(如图一)。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解...
很多人对西夏的印象来自于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书中的西夏是一个称霸西北的大国,李秋水遁走西夏当上了王妃,慕容复、段誉等人也曾前往西夏应选驸马。 和武侠小说相比,更靠谱的当然是考古发现,真实的西夏还得去博物馆里找。 杭州博物馆新展《丝绸之路上的神秘王国——西夏精品文物展》,集中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发掘的西夏文物精品96件(套),从文字、工艺、佛教、建筑等方面,展示了西夏灿烂...
先民们在刀耕火种时形成的一些习惯,历经千万年的沉淀,逐渐固化而成今天中华民族的习俗。每逢春节,这些习俗总会更为集中地呈现,年复一年延续着中国文化的精髓。浓浓的年味儿已扑面而来,本刊特意挑选几则与春节有关的考古趣闻,请大家共同欣赏。 饺子馅里有岁月——猪 猪肉是中国人摄取蛋白质的第一来源,春节时,包饺子也多有以猪肉为馅。远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曾用猪殉葬,并将猪的形象用于器皿和礼器中了。 考古学...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考古发现持续吸引着公众关注。为了确保文物发掘及出土后不被破坏,此次发掘采用了诸多高科技,甚至连低氧工作这类以往多用于航天技术领域的高科技,也首次采用。1月30日,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现场领队杨军来蓉举行公众考古讲座,讲述了海昏侯墓考古的幕后点滴。据悉,这次考古发掘所体现的科学和严谨,被誉为中国考古史上的典范之一。 考古并非只有“洛阳铲” 在盗墓小说和影视剧中,“洛阳铲”堪称“摸金...
2015年12月13至18日,第二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圆满落幕,本届论坛秉持2013年创立以来的宗旨与理念,旨在推动世界范围内考古资源和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保护与利用;致力于创新与合作,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造宣传考古成果、促进考古研究、彰显文化遗产现代意义的高端国际平台。以“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考古学探索”为主题,通过“世界考古论坛奖”的评选与发布、主题论坛演讲、...
2011年,一通群众举报电话将深埋2000多年的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墎墩山上的千年古墓“唤醒”。历经5年的考古发掘,2万多件出土文物,勾勒出一位西汉高等级贵族的奢华生活。与此同时,一座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呈现在世人面前。 从墓园到墓葬区,再到都城遗址,以紫金城址、历代海昏侯墓园、贵族和平民墓地等为核心的海昏侯国一系列重要遗存,共同构成...
2015年下旬,文物部门在南京热河路边发现面积达数百平方米的遗址,包括条石、砖道、砖井等遗迹一一现世。由于毗邻静海寺、天妃宫,有专家认为可能是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起点“龙江关”的官署建筑。但随着发掘工作的逐步进行,目前基本判断,遗址是明城墙护城河的堤岸。它证明了南京的热河路,原来是一条宽达几十米的护城河。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可 文/摄 发掘现场 青砖条石层层叠加,典型的人工驳岸 发掘地点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