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说起通东民歌,可能知道的人不多,因为它本身流传的范围很小,只在五十万人口中流传。它来源于劳动过程中的号子,最后发展出了山歌、小调,去年年底,通东民歌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位歌者就是通东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崔立民,他出生于海门余东的一个村子,今年74岁了。打小崔立民就接触到了通东民歌,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在西宁艺校学习了两年,之后回乡参加劳动,开始整理通东民歌。 崔立民整理通东民歌至今...
乌鲁木齐市委宣传部访惠聚工作组邀请市文化馆的民俗老师昨天走进黑甲山片区管委会后泉路北社区“社区课堂”。以一堂别开生面的手工课,为孩子们的寒假生活画上句号。五颜六色的面团,形态可爱的面人儿,给孩子们带来欢声笑语。 在老师的指导下,12岁的古丽皮娅先取下一小团黄色面团,捏出小兔子的脸型,再黏上两只耳朵,粘上眼睛、嘴巴,最后抱起胡萝卜,造型活泼可爱。古丽皮娅说:“我今天捏了小兔子,很开心,在这我的小伙...
“哇! 这些鞋子都是手工的!”昨日,都匀市在南沙洲绿地公园举办了2016年都匀春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 此次展演活动除了集中了都匀的民间传统舞蹈、传统音乐表演外,还有各种传统手工技艺的制作过程和产品展示。 都匀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都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有18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6项,州级2项。活动的开展就是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弘扬少数民族的文化事业,市民们...
海安县曲塘镇有一个传统的文艺项目,叫做“莲花落”,类似于打快板说唱。2011年入选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去年年底,它又获批成为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71岁的王元明是“莲花落”的传承人之一。王老说,莲花落俗称“落子”或者“打莲花”。 莲花落的道具是三块竹片,其中两块前端 安有可以上下跳动的铜钱,另一块竹片两侧呈锯齿状。表演时,左手手指上下捏动,使得铜钱发出沙沙声响。右手则以锯齿形...
近年来,中牟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县政协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要求,做到“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正常化、常态化开展。工作人员深入基层抢救挖掘“非遗”,及时记录传统文化、民间技艺,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让更多人关注、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一是做好“非遗”保护宣传工作。普及“非遗”保护知识,丰富“文化遗产日”活动内容,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利用电视、...
2月16日,记者从山东省日照市文化馆获悉,由市文广新局主办、市文化馆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文化活动将拉开序幕,此次活动包括特色非遗项目展演和现场体验活动,用来弘扬日照市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市民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意识。 据了解,《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经山东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已于2015年12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规定,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至次年的二月初二...
19岁的张宏翔技艺娴熟,常常亮出高难动作。 14岁的郭欣蕊(左三)和同伴们切磋技艺。 4岁的穆奕博学起来有模有样 12岁的黑殿军穿戴整齐准备上场,调皮地做着鬼脸。 活跃在天津市红桥区铃铛阁附近的市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回族武高跷,亦称天安寺同乐高跷,创会于清嘉庆十九年。为了继承发扬这一民俗文化传统,回族武高跷队以家庭继承为主要模式,从小培养孩子们,目前已有6名20岁以下小...
临沂糁(Sá-临沂方言),在字典上有两个读音,一个是“Sǎn”,意思是米饭粒儿,另一个是“Shēn”,意思是谷类磨成的碎粒,但在临沂方言中却读做“Sa”(二声),实际上就是一种用肉汤熬制的米粥。最早形成影响的是鸡肉糁,现在已经发展到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制作猪肉糁,牛肉糁,羊肉糁等等,种类繁多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汉族名肴,属于鲁菜系。其香辣可口、肥而不腻、祛风除寒、开食健胃为当地人所钟爱,早晨喝糁是山东临...
捏面人、绣丝绢,打皮鼓、剪窗花……猴年春节前夕,乌鲁木齐市委宣传部驻天山区黑甲山片区管委会后泉路北社区“访惠聚”工作组组织辖区孩子们自己动手为家人制作一份新年礼物,近距离了解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 火红的窗花,栩栩如生的面人,走进乌鲁木齐市北门群艺馆的展厅,各种各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品就让前来参观的孩子们兴奋不已。在老师的指引下,初二学生孟传姣动手捏了个孙悟空:“我比较喜欢面人,我觉得这个东西...
春节期间,70岁的怀宁县石牌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盛兵伢,在全县第二届农民春晚上表演的一段传统鼓书《劝世文》,博得满堂喝彩。怀宁大鼓书起源于宋元时期的“怀书”艺术,至今拥有近千年的历史,最早用韵散两种文体交织进行表演,“怀书”受到地方戏曲影响,说唱用怀宁方言,歌唱拖腔长,韵味浓。该县对这一民间瑰宝进行抢救性整理,让这千年“怀书”重返舞台,让民间文化绽放异彩。 近年来,怀宁县采取系列措施加大对非物...
春节期间,山东省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活动在台儿庄盛大开启。大年初三,记者来到台儿庄古城看到,这里正上演着一场非遗大戏,散发出浓浓的古城年味儿。 古街古巷中,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项目争相献技。在后大路西段的“非遗精品博览街”上,大大小小的非遗精品店铺鳞次栉比,既有鲁绣、沂蒙泥哨、天合年画、巧姐柳编等富有鲁南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更不乏安顺地戏、徽州三雕、石湾陶塑、泸州油纸伞、傣族大鼓、汝阳刘毛笔等...
图为石建亭演示扑灰年画的画法 扑灰年画中的猴子形象 展厅中摆满题材各异的扑灰年画 手持数支粗细不同的毛笔,蘸着各色国画颜料,一笔一笔细致地涂抹在画中人物身上。除夕刚过,高密扑灰年画石氏第六代嫡系传人石建亭就重新开工,在自己的画室内给年画着色。 “全国只有山东高密存在这种年画,很多人不明白‘扑灰’的意思。”石建亭拿出样板图和柳条碳棒专门演示给中新社记者,“柳树枝烧成炭棒做笔,按照底板...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吴元新在此间透露,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已正式启动。 吴元新近日在天津举行的“非遗与生活——大吉”系列艺术活动上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过去,蓝印花布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不论是孩子刚出生时裹在身上的襁褓布,还是新人结婚时绣有‘麒麟送子’‘凤戏牡丹’等图案的被面,用的都是蓝印花布。” 据了解,蓝印花布源自...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