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江西省考古人员在瑞赣高速公路开工前进行考古调查时,在赣州市会昌县发现了明清时期大型客家墓葬群。10日,这一客家墓葬群的考古发掘工作初步完成,专家认为这是江西省内发现的最完整、最能科学揭示客家丧葬习俗的客家墓葬群。 据现场考古发掘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军介绍,这个明清大型客家墓葬群位于赣州市会昌县西江镇大田村马尾湾瑞赣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共有大小墓穴20个,大...
考古专家现场初步判断为宋末至明初时期少数民族墓葬 本报11日报道了安顺开发区幺铺镇歪寨村8座古墓中发现“铜线裹尸”一事。昨日,从该村传来消息说,有村民又挖出了一座古墓,从墓中发现了裹尸的铜线(如图)。 玉米地中挖出一座古墓 记者接到报料后,赶到了歪寨村。见一块玉米地里已围了数十村民,地中有一被挖了约1米深的大坑,被村民们清理后,四周露出了石块砌成的墓室。 据村民韦...
记者从安徽省文物考古部门获悉,正在进行的凌家滩遗址第五次发掘中,一座神秘墓葬出土玉石器随葬品达200多件,数量之多令人感觉“千年一遇”。 安徽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杨立新告诉记者,此座墓葬长3.6米、宽2.1米,墓口距地表深0.9米,墓底距墓口深0.55米。此前,重达88公斤的“中国第一玉猪”即在此被发现。 杨立新说,墓坑内摆满了随葬品,有200多件,...
素被称为“青铜器之乡”的陕西省宝鸡市,新近又发现一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墓葬。文物考古工作者从10日开始对这座西周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据宝鸡市文物局副局长任周方介绍,7日凌晨和13时许,宝鸡市金台区西街办事处长青村侯家大院农民侯启恒家后院土崖因暴雨两次引起坍塌,崖面上暴露出一件青铜鼎。侯启恒立即将此情况向有关部门报告。 经文物部门初步勘察,认定这是一处西周时期的墓葬。经有关方...
近日,新郑市文物局勘探队在龙湖镇柏树刘村郑州大华公司服装市场一期工程考古时发现了一个唐代平民古墓葬群。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新郑市文物局共同对这个墓葬进行勘探,初步探明共有古墓葬6座。据专家介绍,所挖掘古墓结构均为土洞墓,构造基本相似,墓内有单棺或双棺,并有陶罐、瓷瓶、瓷罐、瓷碗及唐代标识铜币等多种陪葬物品,从墓葬的形式、规模以及所陪葬物品,可初步断定,这批古墓为唐代墓群,墓主人属平民阶层。这...
新华网南昌7月11日电(记者沈洋)江西省考古人员在赣州市会昌县发现了明清时期大型客家墓葬群。日前,这座客家墓葬群的考古发掘工作初步完成。专家认为这是江西省内发现的最完整、最能科学揭示客家丧葬习俗的客家墓葬群。 据现场考古发掘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军介绍,这个明清大型客 家墓葬群位于赣州市会昌县西江镇大田村马尾湾瑞金-赣州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共有大小墓穴20...
考古人员对唐代墓砖进行测量 昨日下午5时许,李先生致电晨报热线反映,下淀小学附近的白云大道工地发现一座古代墓穴,施工单位已经报告了文物管理部门。 记者在现场看到,墓穴坐落在道路北侧,已挖出的大坑周围散放着许多青砖。青砖长28厘米,宽12厘米,厚6厘米。赶到现场的徐州博物馆考古部工作人员李先生告诉记者,根据现场初步勘查,这是一座典型的唐代船形墓葬。墓门南向,长3.6米,宽2米左右,深度尚不清楚。...
距今2500年的江西省靖安县东周墓葬正式发掘,国家文物局将其列为今年首位关注项目,五大领域专家参与。 第33号棺木出土了该墓主的大脑组织,这是在中国南方酸性土壤先秦墓葬中首次发现的人体大脑组织。 在第7号棺木的墓主骨骼中还发现了一棵不知名的植物,刚打开棺木的时候,这棵植物还是活的。 今日将开启47号主棺 江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樊昌生告诉记者,第47号主棺的开启准备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由于主棺...
墓葬群发掘现场 发掘出的陪葬物品 昨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会昌县西江镇大田村王江湾小组马尾湾瑞赣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发掘出一处明清时期的大型客家墓葬群。据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领队、副研究员杨军介绍,这次发掘出的墓葬群共有大小墓穴20个,大多为长方形砖石墓,是一许姓家族的家族墓葬。其中既有一次葬的墓穴,也有二次葬的墓穴,既有同穴合葬墓,也有异穴单室墓。据了解,二次葬是客家人一种久远的葬俗,是南...
秘鲁考古学家最近在首都利马附近发现了一个约500年前的印加人头颅,头颅两侧各有一个圆洞。经过检测,这位印加人死于枪伤。考古学家通过对墓葬的发掘和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结论:西班牙人当年之所以能迅速征服美洲大陆,并非由于他们的先进武器,而是由于当地原住民的内讧,其中一些部落沦为西班牙人的“帮凶”,使庞大的印加帝国迅速崩溃。
河北省磁县北朝墓群考古发掘日前已告一段落,位于墓群南部的东魏元祜墓墓室壁画已被成功整体剥离。由于东魏元祜墓之前没有被盗掘过,此次发掘的壁画、彩色陶俑对研究东魏时期皇族墓葬习俗及当时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具有重大意义。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工作队队长朱岩石介绍,墓主人为徐州刺史元祜,皇族,葬于东魏天平四年(537年)。该墓结构清晰完整,由斜坡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五部分组成。朱岩石说,东...
近日,张家口市宣化区文保所工作人员在宣化区大东门外一施工现场发现了一处明代家族墓葬群。 该墓葬群墓穴坐北朝南,呈东西并列状,平顶石室多墓,墓内共葬有六人。棺木内陪葬物品丰富,包括了三枚金币,以及数量不一、形状各异的玉饰品、陶器、木器和铁器,做工精细考究。从墓志铭上的记载得知:墓主人是明代名人杨百之,与杨百之同葬的是他的父母和三位夫人。 据悉,该明代墓葬群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近年来宣化考...
这个瓷罐的“兽面耳”有鼻子有眼,有胡子,还有一对卷曲的角。 考古人员小心发掘6月28日下午,在萧山城厢街道东湘村的菊花山下,一个比较完整的古代越窑青瓷罐和几件已经碎裂但有修复价值的瓿、壶等被发掘出土。 “大瓦罐”腰围有144厘米,线条流畅,外表淡黄,印有粗麻布纹。一位有着20多年研究经验的文物爱好者猜测,这些是西汉时期的器物。 围观的村民们说,...
一具具棺木缓缓从圹穴起吊 本报靖安讯记者郁鑫鹏报道:7月1日,在国家文物局4个领域10名专家的指导下,靖安县水口乡李洲坳东周墓葬正式进行开棺,该墓葬的考古工作因此由田野发掘阶段转入室内考古阶段。当天,考古学家首次从棺木中出土了大量纺织用具,并发现了保存相对完好的尸骨,甚至还发现了脑髓物质。专家称,这批人骨的发掘,填补了中国南方地区先秦人骨研究的一项空白。 李洲坳古墓葬从今年1月6日起开始发掘以...
宝应博物馆发布消息,该县成功发掘一座距今2000多年的高规格汉代“王侯级”墓葬,出土的一批有价值的汉代文物中,一件贵族丧葬用品“白玉蝉”十分罕见。 宝应博物馆考古人员介绍,这一汉墓位于该县小官庄镇,是本月中旬该镇一家塑料厂进行厂房基础建设时发现的,参加施工的当地群众发现挖掘到了古墓,立即停工,向考古部门和警方报告,部分群众还自发组织起来在墓葬周围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