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提起青花瓷,人们都知道它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其瓷白中泛青、其花青翠欲滴、是典雅素静的"人间瑰宝".但问起它的来历,人们不一定知道这里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元代时,镇上有个刻花的青年工匠,名叫赵小宝。小宝有个未婚妻、名叫廖青花。一天,青花问小宝:"这瓷坯上的花儿,如果能用笔画上去,不更好吗?"小宝皱了皱眉头,说:"我早就想过。可是找了许多年,找不到一种适合画瓷的颜料啊。" 手...
4月2日上午,巴中市恩阳区居民伍永学在屋后修路时,挖出一座明代古墓,文物专家从中发掘出一个宋代陶罐和一个明代青花瓷碗。据文物部门介绍,该墓穴系夫妻合葬墓,初步推断修建于明代。 村民修路挖出疑似墓穴 4月2日上午,家住恩阳区松梁村2社的村民伍永学正在修一条通往自家院坝的简易公路,修建过程中,突然挖出了两个石头打造的疑似墓穴。 因为平时村干部讲过挖到疑似文物后要立即报告,于是伍...
古墓发掘现场。 宋代古墓藏品。 明代古墓藏品。 4月2日上午,巴中市恩阳区居民伍永学在屋后修路时,挖出一座明代古墓,文物专家从中发掘出一个宋代陶罐和一个明代青花瓷碗。据文物部门介绍,该墓穴系夫妻合葬墓,初步推断修建于明代。 村民修路挖出疑似墓穴 4月2日上午,家住恩阳区松梁村2社的村民伍永学正在修一条通往自家院坝的简易公路,修建过程中,突然挖出了两个石头打造的疑似墓穴。...
资料图 青花瓷具有非常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历来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青花瓷的历史价值非常高,起源于唐代。宋代青花瓷虽有生产,但仍属于初级阶段,发展缓慢,传世器物很少。元代青花瓷趋向成熟,尤以江西景德镇青花瓷最为精致,有一定数量的青花瓷器传世,成为今天世界各大博物馆的珍藏品与各种拍卖会上的抢手货。 元代的青花瓷器发展已比较成熟,青花料在当时分为进口和国产两种,早期使用的色料来自海外,...
唐代是一个与外邦交往十分密切的朝代,这时的青花瓷处于一个滥觞期。而到了宋代,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真正成熟的青花是到了元朝才出现的。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唐青花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
元青花是我国的国粹,也是我国的珍品。如今正因为其存世量的稀少,使得青花瓷的收藏与拍卖行情不断高涨。可以说,保存至今的完整元青花少之又少,目前还没有一件元青花是传承有序的。元青花神秘而美丽,其身世之谜在业界仍有很多争议。 众所周知,陶瓷史是由一连串的标准器串成的,标准器要有准确的年代、窑口。尽管业界对元青花的器型、釉色、纹饰,及苏麻离青的来龙去脉等有过很多论证,但元青花的窑场和烧造却一直没有...
中国与瓷器,这两个词已经是紧密相连的了。平常生活中,瓷器总伴随着我们。但一只按照古法全手工制作的青花瓷碗,到底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这真的是段复杂而有趣的故事。 从一块块泥巴变成精美的瓷器,这真的是件很神奇的事情。一般说来,古法制作一个瓷器需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舂泥、拉坯、印坯、利坯、画胚、施釉、开窑……景德镇的老匠人一生只从事一项工作,拉坯的一辈子拉坯,烧窑的一辈子烧窑!每一步技法都是需要...
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内涵十分丰富,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为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与进步作出过重要的贡献。景德镇自元代以后已成为中国陶瓷发展的中心,它诸多的陶瓷艺术表现形式构成了景德镇特有的陶瓷文化特征。景德镇有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 清丽、雅致的青花瓷,是我国传统名瓷,始于元代。古人说:“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青花瓷虽然色泽单一,但看来并不觉得单调。在...
伊斯兰艺术是围绕伊斯兰宗教仪式、弘扬其教义和信仰而展开的艺术。伊斯兰教义有诸多的禁忌,它不允许反映世俗的一切感观,人物和动物形象也被禁止,这就促使那里的艺术家们用华丽的植物图形、几何图形和书法来美化器物的表面,这是伊斯兰艺术的灵魂,永乐宣德青花纹饰中大量的伊斯兰因素,也主要为这三种纹饰。 (一)伊斯兰藤蔓纹饰 伊斯兰藤蔓纹饰是一种类似于中国缠枝花卉纹饰的植物纹样,它以蔓藤为载体,采...
青花团鹤兽纹赏瓶(一侧) 在中国青花纹饰发展史上,各种纹饰层出不穷,成熟的青花瓷更以其无与伦比的纹饰之美吸引着世人的眼球。青花纹饰特点是构图饱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流畅有力,主要题材有人物故事(高士图、历史人物等)、动物纹(龙凤、鱼、麒麟等)、植物纹(牡丹、莲花、松竹梅、寿桃等)、辅助纹饰(如卷草、莲瓣、回纹、祥云等)。青花纹饰无穷多,而纹饰的精美好比一件瓷器的“华丽的外衣”,让人叹为观止。...
明万历时期(1573-1620年),社会已发展到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时期,又因废除禁海,官、民窑瓷器均可出口,使瓷器生产得以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空前繁荣。万历朝青花瓷早期继承了嘉靖、隆庆两朝风格,晚期开始使用浙江青料,器物造型也开始转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一直影响到明末乃至清初青花瓷的风格。所以,国外一些学者称万历朝为中国青花瓷的“转变期”。 从瓷器数量上来看,万历青花瓷产量剧增,品种繁...
青花瓷器是以氧化钴呈色的传统釉下彩瓷器。青花瓷器起源于唐代,成熟于元代晚期。明清时期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要品种。随着民间文物收藏热的不断升温,幽亮雅洁的古代青花瓷器日益成为收藏家们追逐的宠儿。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新仿青花瓷器大量出现。因此,青花瓷器真伪鉴别知识的普及显得尤为重要。 鉴别青花瓷器应从胎、釉、造型、纹饰、绘画风格、青料的呈色、工艺以及书写款识等几方面入手,分析、了解它们的时代特征和发...
清初顺治(1644—1661)朝时间不长,但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为后来康熙时期的巅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顺治青花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器型较少,主要有炉、觚、瓶、大小盘、碗、罐等。胎体总的来说较粗糙,大器如炉、大盘、觚等胎体厚重,小器如小盘、碗等胎体则较轻薄。但也有个别器物胎质细腻、致密的,可见糯米状。底釉多白中闪青,有的还略显泛灰,釉层稀薄。青花料应是浙料和石子青两种并用,致使发色有的青翠...
咸丰(1851——1861年) 咸丰朝共11年,青花瓷器烧造数量极其有限,官窑青花瓷的质量曾一度回转,略有精品出。咸丰六年以后的十余年间,朝廷内忧外患加剧,战火弥漫整个景德镇,官窑毁坏殆尽。咸丰末年,又遭八国联军入侵,国家受到巨大损失,清代瓷业之败落,莫过于此,故咸丰时期的传世精品甚少。 咸丰青料使用国产青料,可能是珠明料。典型咸丰青花发色淡雅或鲜艳,民窑青花发色灰暗或灰黑色。咸丰...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有来太极生。”清代龚轼先生此言着实不虚。 青花瓷 无论从用料、纹饰、烧制时间还是制作工艺上都极为考究,所以青花瓷在古时的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平常人家中多将青花瓷用做容器,坚硬、耐磨且不易损坏。而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大多将青花瓷作为装饰品,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可谓各取所需。 青花瓷又称白地 青花瓷器 ,英文名blue and white po...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