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身披袈裟的玄奘、人相似猴的孙悟空手牵白马……敦煌研究院近日首次披露了敦煌壁画中现存的六幅《玄奘取经图》,画面均象征性地表现了玄奘西行取经17年的艰苦历程。这些壁画都绘制在甘肃瓜州境内西夏时代的洞窟里,是目前中国最早的玄奘取经图。 据了解,敦煌壁画中6幅取经图都是以玄奘与悟空两个关键人物刻画。玄奘取经的故事因神话小说《西游记》而家喻户晓,书中以唐玄奘法师西行取经为题材,结合民间传说故事,塑造了一个...
敦煌市博物馆馆藏陶制彩绘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近日启动实施,一批反映古丝路商贸往来的汉唐文物将得到保护修复。 敦煌市文物局局长赵志英介绍,这批文物年代多为汉唐,时代特征明显,陶俑形象生动,制作工艺和材料选择考究,部分陶俑仍保留有彩绘,对研究古丝路历史、文化及当地社会状况具有重要价值。 敦煌研究院文化保护服务中心负责对这批有脱落、泥渍、起翘、龟裂等病害的文物进行修复。除牵驼俑外,修复人员还将对魏晋彩绘...
猴年新春,猴子瞩目。在大漠之中的敦煌,千年壁画上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猴子形象。 敦煌研究院近日发布了一份猴年电子年历。12只敦煌壁画中的猴子形态可爱,生动活泼,和电子年历一起被人们“珍藏”。 “据不完全统计,敦煌壁画中,共出现过30余只猴子,时间跨度从西魏至民国,最早的猴子已有1400余年了。”负责制作这个年历的敦煌研究院网络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西天取经的猴子、佛经故事里的猴子、装饰图案上的猴子...
敦煌市博物馆馆藏陶制彩绘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近日启动实施,一批反映古丝路商贸往来的汉唐文物将得到保护修复。 敦煌市文物局局长赵志英介绍,这批文物年代多为汉唐,时代特征明显,陶俑形象生动,制作工艺和材料选择考究,部分陶俑仍保留有彩绘,这批文物对研究古丝路历史、文化及当地社会状况具有重要价值。 敦煌研究院文化保护服务中心负责对这批有脱落、泥渍、起翘、龟裂等病害的文物进行修复。除牵驼俑外,修复人员还将对...
近日,敦煌博物馆馆藏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正式启动实施。 项目由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承担。主要对彩陶出现的脱落、泥渍、起翘、变色、龟裂、剥落、残断、结晶盐、裂缝等多种病害进行清理,控制或减缓文物劣化变质的进程,使文物本体和其承载的信息处于一种稳定安全的状态之中。 敦煌博物馆馆藏的21件陶质彩绘文物主要属于汉唐时期,这批文物器形保存完整,时代特征明显,形象生动,制作工艺和材料考究,具...
【摘要】饮酒之风浓郁是唐五代宋初敦煌饮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与之相应,作为酒文化的载体——酒具成了当时人们日常的必备用具,敦煌文书中所提及的酒具名目繁多,形制多样,本文将对唐宋时期流行于敦煌的常见酒具做一梳理。 【关键词】唐宋;敦煌;酒具 【基金】兰州理工大学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 【来源】《兰台世界》2015年33期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1月17日介绍,该院将于今年发起成立甘肃文物保护技术创新联盟,旨在从技术供给侧发力,协助全国更多省份进行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 王旭东介绍,敦煌研究院的文物保护技术较为成熟,已从技术上帮助指导西藏、宁夏等多个地方进行文物保护和修复。但是,与全国各地旺盛的文物保护需求相比,文保领域的专业人员有限,技术供给严重不足。 王旭东表示,这个联盟将整合多家博物馆、研究院、高校和企业,共同...
1月19日,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敦煌博物馆馆藏陶质彩绘文物进行修复。 1月15日起,甘肃敦煌博物馆馆藏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正式启动实施。项目由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承担。主要对彩陶出现的脱落、泥渍、起 翘、变色、龟裂、剥落、残断、结晶盐、裂缝等多种病害进行清理,控制或减缓文物劣化变质的进程,使文物本体和其承载的信息处于稳定安全的状态。
1月19日,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敦煌博物馆馆藏陶质彩绘文物进行修复。 1月15日起,甘肃敦煌博物馆馆藏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正式启动实施。项目由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承担,主要对彩陶出现的脱落、泥渍、起翘、变色、龟裂、剥落、残断、结晶盐、裂缝等多种病害进行清理,控制或减缓文物劣化变质的进程,使文物本体和其承载的信息处于稳定安全的状态。 1月19日,敦煌...
作为中国首部从美学角度深入解读敦煌壁画、彩塑历史渊源及其传承发展的大型电视记录片《敦煌画派》,17日晚在兰州举行首映礼。 上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被重新发现,中古时期连续一千多年的壁画、彩塑,掩埋在流沙里的无数美术杰作改写了中国绘画史,引发了当代中国画家长达70年的“本土西行”。张大千、常书鸿、段文杰、董希文等一大批艺术家在莫高窟追慕晋唐,重返传统,从敦煌汲取中国绘画变革的力量。 这部6集高清纪录...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17日向记者披露,该院将于今年发起成立甘肃文物保护技术创新联盟,旨在从技术供给侧发力,协助全国更多省份进行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 王旭东介绍,敦煌研究院的文物保护技术较为成熟,已从技术上帮助指导西藏、宁夏等多个地方进行文物保护和修复。但是,与全国各地旺盛的文物保护需求相比,文保领域的专业人员有限,技术供给严重不足。 王旭东表示,这个联盟将整合多家博物馆、研究院、高校和企业,共...
紧身短袖、露脐裙、薄若蝉翼的纱衣,在敦煌壁画中,千百年前绘制的菩萨为何衣着如此前卫? 在中国老百姓印象中,菩萨往往衣着端庄、不惹尘俗。《西游记》中白衣飘飘的观音菩萨,是很多人心中菩萨的“标准形象”。但在敦煌壁画中,衣着少、裸露多、服饰中甚至有当下流行元素的菩萨不在少数。 建于初唐时期的莫高窟第57窟,有一个动听的名字:“美人窟”。在洞窟南壁,一位面容清秀、长眉细目的菩萨聘婷而立。菩萨身着“单肩...
过去的2015年,备受外界关注的敦煌石窟数字化进程持续加速推进。一大批敦煌石窟艺术精品利用高科技手段成系列、成规模“走出敦煌”,通过“数字展”、“网络体验”、“手机APP”等途径在海内外多个城市“动起来”。 记者1月1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目前该院已完成洞窟摄影采集119个、图像处理57个、彩塑三维重建17身、虚拟漫游101个,以及4.1万余张底片数字化和113个洞窟三维激光扫描等。这些丰硕成果相...
“南海一号”模型船网络图片 840多年前,它的姓名已经无从考证;近30年来,它的名字叫“南海一号”。 1987年前,“南海一号”还不为人所知。当时英国人万里迢迢来到中国和交通部广州救捞局合作,打捞荷兰古籍中记载的“林斯堡”号,上装有6箱白银、385.5吨锡锭等货物。尽管英方人员画出了细致的沉船地点,但这条东印度公司沉船并未找到,反而意外找到了“南海一号”的踪迹。 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探索“...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