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墨盒作为昔日文人书桌案几上使用、赏玩的文房用品,一般大不盈尺,小不足寸,多用铜制,内放丝棉,吸墨存贮,供笔蘸舔。因其携带方便,经久耐用,流用开来。墨盒铜质便于刻雕,绘画题诗,工精雅致,备受讲究生活情趣的读书人欢迎。 我国铜墨盒的发展历史并不长。据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记载大约始于嘉庆、道光之际。而从考古发掘资料看,南京明代吴祯墓葬室石壁龛曾出土一件铜墨盒,可见铜墨盒至迟在明代就已出现。 清震钧...
中草药防霉剂。 传统工艺师们工作的地方。记者仲敏摄 离南京博物院的开馆时间11月6日只剩下两天了。昨天,记者来到为南博的文物“看病保养”的文保楼,进行了一番探访。可别小看了这个隐藏在清溪路深处的五层楼,在南京博物院打造“一院六馆”的同时,文保楼也在默默斥资几千万,从国外全新进口了一批先进机器,并招兵买马,聚集了高端科研人员与非遗传人。南京...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古代铜镜精品展11月5日在哈密博物馆开展。 此次展出的155面精选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铜镜,全部都是陕西境内出土的。上起西周、下至元明,工艺、用途种类齐全,其文化内涵丰富,极具艺术欣赏价值。展览的内容分为六个单元,从使用功能、铸造技艺,造型、纹饰、铭文、时代特色与铜镜文化等方面,较为完整的地展示了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历程。 此次展览为了加深观众对铜镜文化的理解,特别在展...
据西汉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记载,在逮捕蚩尤(榆罔)之后,托“黄帝”之名的有能氏首领公孙氏用大木枷将其囚禁起来,又剥了他的皮做成箭垛,让天下百姓都来练习射箭;还剪下他的头发(在上古时,这是一种极大的羞辱)高高挂起来,叫做“蚩尤旗”,让老百姓远远望去都会感到恐惧;再把蚩尤的五脏六腑掏出来,用胃袋做成皮球,叫百姓都来踢球,看谁能把球弄进洞里去,据说,这就...
近年来,古铜镜拍卖行情屡创新高,成交量也几乎翻了一番,甚至被收藏界称为“奇葩藏品”,颇为热门。古铜镜究竟有何奇特,怎样的铜镜才有收藏价值呢? 资深藏家罗光禄表示,古铜镜并非越古老越值钱,考量标准主要看制造工艺和图案的精良程度。一般来说,精美的唐代铜镜最为值钱,而战国铜镜适合入门收藏。 古铜镜里看朝代 据了解,古铜镜在青铜时代初期就已经出现,春秋战国以后青铜器逐渐被铁...
民国九年(1920年)初夏的一天,湖南桃源县漆家河村终于雨过天晴,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整理被雨水冲坏了的田地。一位村民突然在河沟边发现了一片绿色,走近细瞧竟是一件造型奇怪的物件,于是便与儿子用铁锨将这物件挖了出来,原来是一件外表深褐、莹澈如玉的青铜器,父子俩随即把它抬回家藏了起来。 一天,漆家河村来了一位姓石的湖北商人在村里转悠,听说是来看村民家里是否有祖传下来的老物件,愿意高价收购。时近中午,突...
战国时期楚国有文铜贝。北国网、辽沈晚报主任记者 王志东 摄用青铜做的贝壳可不是什么工艺品,而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货币。 5日,一枚罕见的战国铜贝币亮相沈阳金融博物馆。 这枚战国铜贝币有3厘米高,上方有一孔,用于栓绳挂在身上,除了中间有字迹,完全是模仿自然的贝壳。这就是战国时期楚国地区使用的有文铜贝。 沈阳金融博物馆研究室副主任刘磊介绍,贝壳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对于内陆地区的政权来说,海...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白頔)中国青铜器自古就被誉为国之重器,而在近些年的国内艺术品收藏市场上,青铜器却一直表现得十分低调。不过,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不论是上海博物馆斥巨资收购传世青铜重器,还是纽约苏富比、佳士得纷纷推出中国青铜器专场,都使青铜器再次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近日,中国文物网就青铜器的收藏价值以及收藏选择等问题采访了资深青铜器专家贾文忠。 中国古代艺术的最高典范就是青铜器 在贾文忠看来...
王书品在展示作品“武则天”近日,河南省非遗“金属锤锻工艺”代表性传承人王书品完成了一组27名人物铜浮雕像。据王书品介绍,打造这组名人铜浮雕像共耗时2年,几乎每个人物都要花费1个月时间,旨在宣传洛阳,宣传河洛文化。这27个人物是如何确定的?人物形象是重新创作还是有所参考?在创作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11月3日,记者就此进行采访。 现场 27位河洛...
据悉,伦敦苏富比拍行将于2013年11月6日举办《中国古代瑰丽瓷器和精美艺术品》专场拍会。图为明代罕见铜鎏金绿度母(SHYAMATARA)造像,制作精美且保存完好,其历史可追溯至15世纪早期。该藏品传承有序,后由清代皇家珍藏,刻有清乾隆款识,拍前估价为10万至1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97.7万至146.6万元)。图片来源:苏富比。 图为清代康熙款识五十四年制铜鎏金蛟龙钮八卦纹仿古寺庙编钟。...
永宣铜佛: 欧美藏家纷纷出货 国内买家踊跃接盘 10月8日,一尊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在香港苏富比拍出天价,将佛像拍卖热推向新的高潮。这尊海外回流的艺术品以2.3644亿港币成交,由内地买家郑华星竞得。业内为之一振,欧美藏家纷纷出货,国内买家踊跃接盘,永宣佛像是否已到出手买进时刻? 国内买家独爱永宣 佛教造像作为一种雕塑艺术,素有高古佛像和明清佛像之分。依据各个朝代信奉的佛教门派之分...
承前启后的新东汉三国六朝铜镜 灵秀清奇的楚式(战国)铜镜 均为资料图片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铜镜是中国古代用于照容的日常生活用具,上至庙堂,下至市井,为达官贵人、仕人淑女所钟爱。铜镜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清代绵延使用了四千年,经历了战国、西汉、隋唐三个高峰期,凝聚着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和科学艺术价值,是中国古代青铜...
明代佛教盛行,佛教人物雕像的制作也在帝王的支持下大力发展。根据文献资料,明代仿效元朝,在宫廷中专设造像的机构,被命名为“佛作”,专门制作藏式佛像。朝廷常以宫廷制金铜佛像作为珍贵的礼品馈赠给西藏宗教上层人士。无论从艺术风格还是制作工艺上,明代佛教造像都是汉族和藏族艺术的完美融合。 明代观音造像尤为盛行,其艺术价值、历史意义较符合现代审美的意识,受到了现代藏家的青睐,在各大拍...
汨罗考古现场出土的青铜剑。图/通讯员李婷 10月23日,记者从岳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近日汨罗市罗城社区桐子坡一在建工地发现一处古墓群,已发掘墓葬23座,出土青铜兵器、玉器、陶器等文物60余件,初步判断为岳阳地区发现的分布最为密集的东周墓葬群。 岳阳市文物管理处一位罗姓研究员介绍,23座墓都呈东西向,墓葬内,墓壁制作规范,墓内填土都是经过制作的“五花土”。 墓群分布...
在现代艺苑里,有一款融古烁今的铜香炉——苏州铸炉大师陈巧生仿制的“巧生炉”非常引人注目。 所谓“巧生炉”,即以明代宣德炉为造型款式、铸造工艺等技法所制作的铜炉的代名字,同时也是人们对铸炉大家陈巧生仿制各式铜炉的赞誉。2013年5月,时值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陈巧生先生在位于苏州市知己文化创意园区内创办了“苏州巧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