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漫漫历史长河里,青铜器更像是中华民族最本质的血液,在人类进化、文明演变的历程中始终保持固有的体温和心跳。青铜酒器以其雄浑古朴的造型、绚丽精美的纹饰、等级森严的形制著称,金爵美酒不仅弥漫着浓烈的醇香与癫狂,也弥漫着上古三代“封邦建国,天子威赫”的礼乐与尊崇。 青铜酒器与中国文化 我国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了青铜器时代,气势雄伟的司母戊鼎、精美绝伦的四羊方尊就是那个时代伟大杰作。在中国古...
1983年1盎司中国珍奇动物丹顶鹤铜镀金样币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双方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交流发展很快。在此背景下,两国要求尽早展开和平友好条约谈判。1975年1月,中日两国进行了预备性谈判,并达成两点共识。随着国际局势和中日两国国内形势的变化,两年多后缔约谈判出现转机。1978年7月,经历多轮艰苦谈判后,中国与日本在北京正式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中国对日推行熊猫外交,1972...
墨盒作为昔日文人书桌案几上使用、赏玩的文房用品,一般大不盈尺,小不足寸,多用铜制,内放丝棉,吸墨存贮,供笔蘸舔。因其携带方便,经久耐用,流用开来。墨盒铜质便于刻雕,绘画题诗,工精雅致,备受讲究生活情趣的读书人欢迎。 我国铜墨盒的发展历史并不长。据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记载大约始于嘉庆、道光之际。而从考古发掘资料看,南京明代吴祯墓葬室石壁龛曾出土一件铜墨盒,可见铜墨盒至迟在明代就已出现。 清震钧《咫...
11月18日,郑振铎铜像揭幕仪式在上海举行。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出席揭幕仪式并致辞。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国家文物局原顾问谢辰生、郑振铎亲属代表以及国家文物局有关司室和上海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揭幕仪式。 励小捷代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致辞,他回顾了郑振铎先生为中国文化文物事业创建和学术发展立下的多方面的功勋,强调纪念郑振铎先生,...
省文物局12月4日对外通报称,日前,芮城县坑头村一户居民家院中发生了一起盗墓未遂事件,被盗古墓中出土有4件西周时期青铜器。目前,盗墓者已被警方控制。 11月25日,公安部门接到举报,坑头村一户居民家院中发生了一起盗墓未遂事件,盗墓者被周围居民及时发现制止。芮城县文物、公安部门及时赶到现场勘察,发现墓室已暴露出来,该墓深约4.0米,长3.0米,宽1.8米,考古人员随后从被盗的古墓中清理出4件文物。...
人头龙首铜钩 一柄从古玩城淘来的铜钩,让许多古玩行家苦思冥想,搞不清楚是干什么用的。有人认为是钩肉的,有人觉得是船上的物件,还有人认为它和三星堆出土的文物相像。 1 神秘铜钩,难住了古玩行家 这柄铜钩是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副馆长朱晓辉近日在古玩城淘来的,式样为“人头龙首”(如图),长14厘米。柄为人头像,在末端有轴(类似于眼镜腿与眼镜框连接折叠处的结构),中间部分似...
贼有贼道,其中就包括盗窃的方式方法,敲门别锁司空见惯,挖墙开洞的盗窃犯罪就比较特殊,那肯定是犯案者锁定了作案目标,墙内有价值不菲的财物。郑州市二七区法院日前对一起盗窃青铜器的案件公开宣判,两名不劳而获的窃贼被绳之以法。 40岁的马小雷,36岁的杨目(均为化名)系外地到郑州的农民工,二人看到市场上仿制的青铜器很值钱,于是就想发点外财。2012年10月11日2时许,马小雷杨目经预谋后,到郑州市二七区...
韦驮天铜像应该是清代的,而不是北齐。金陵晚报记者 段仁虎实习生 徐悟 摄南京博物院重新开放以后,每天的参观者都络绎不绝。有细心的观众在参观后发现,南博不少文物的标志牌出了错误,有的似乎还错得很“离谱”。对此,南博方面回应,会根据观众的意见作出修改。 这是北齐的铜像吗? 11月25日下午,有网友在西祠“南京城市记忆”版上给南博挑刺。这位网...
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部是由原上海博物馆金石组发展而来。经过61年来上海博物馆各位前辈孜孜不倦和锲而不舍的努力,上海博物馆的藏品从几乎一无所有到如今的百余万件,其中珍贵文物就达十余万件。 青铜器研究部所负责的青铜、印章、雕塑、货币及古文字类文物,数量已占所有馆藏文物的一半。其中除了历年在全国各地文物市场征集收购之外,还有我们的前辈凭着专业的眼光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从废品回收站、钢铁冶炼厂等处拣选抢救的...
韦驮天铜像应该是清代的,而不是北齐。金陵晚报记者 段仁虎 实习生 徐悟 摄 南京博物院重新开放以后,每天的参观者都络绎不绝。有细心的观众在参观后发现,南博不少文物的标志牌出了错误,有的似乎还错得很“离谱”。对此,南博方面回应,会根据观众的意见作出修改。 这是北齐的铜像吗? 昨天下午,有网友在西祠“南京城市记忆”版上给南博挑刺。这位网友名叫王...
在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收藏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来自于捐赠。无论是大克鼎,还是子仲姜盘,抑或是其他的青铜重器,他们之所以能够在上海博物馆安家,都要归功于它们原先主人。 1951年7月,正在筹建上海博物馆的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收到了一封捐赠信:“窃念盂克二大鼎为具有全国性之重要文物,亟宜贮藏得所,克保永久。诚愿将两大鼎呈献大部,并请拨交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筹备之博物馆珍藏展览,俾全国性之文...
在漫漫历史长河里,青铜器更像是中华民族最本质的血液,在人类进化、文明演变的历程中始终保持固有的体温和心跳。青铜酒器以其雄浑古朴的造型、绚丽精美的纹饰、等级森严的形制著称,金爵美酒不仅弥漫着浓烈的醇香与癫狂,也弥漫着上古三代“封邦建国,天子威赫”的礼乐与尊崇。 青铜酒器与中国文化 我国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了青铜器时代,气势雄伟的司母戊鼎、精美绝伦的四羊方尊就是那...
在全国各地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青铜兵器》首发仪式11月21日在北京举行。 青铜兵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军事遗产和人类早期文明的智慧结晶。《青铜兵器》一书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一部研究中国古代青铜兵器的专著。该书汇聚了刀、斧、钺、锽、戚、戈、矛、弓、矢、弩、剑等近千张珍贵的青铜兵器图片,并对每件兵器进行了详实的文字介绍与分析研究,系统展示了我国古代青铜兵器发展的辉煌历...
【人物简介】 金学刚,安徽省博物馆文物修复专家,全国青铜器修复“苏派”掌门人,曾多次修复国宝级文物。 出土时已被千年岁月腐蚀成上百块,最小的仅有蚕豆般大小,但这堆青铜器碎片交到金学刚手上,数月时间里奇迹般复原成千年之前的造型——如同解除了时间魔咒,让青铜文物以大气古朴之姿重新面世。 68岁的金学刚是省博物院的文物修复专家,半个多世纪的伏案工作,...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