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大河上下——黄河流域史前陶器展》展出的彩陶珍品 观众参观展览 博物馆内特别设置了青少年互动环节 12月26日上午,《大河上下——黄河流域史前陶器展》在山东博物馆开展。展览展出各类陶器精品186件(组),全面展现新石器时代山东乃至整个黄河流域辉煌灿烂的史前文化,感受黄河流域古文明的交融与互动。展览展期三个月,将从2015年12月26日持续至2016年3月26日,跨越元旦、猴年春节等重...
12月24日下午3时许,滨江文化园,长沙博物馆笼罩在一片雨雾之中。一列车队缓缓驶入人们的视线,身着蓝衣的工作人员们立即迎上前去——圆明园兽首、青州石造像……车上所载的,是近百件从北京的保利艺术博物馆远道而来的海归精品文物。 保利艺术博物馆是中国大陆首家由大型国有企业兴办的博物馆。馆藏展品绝大多数为保利集团从海外抢救回来,相当部分属于精品、绝品、孤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12月28日,“...
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城东北约7公里陶寺镇的陶寺遗址,在37年不断发掘和研究后证明,这里是中国已知最古老的王国都城,或许就是尧都。这比历史教科书上的华夏文明从夏王朝开始提前了300年。 4000余年前的都城 1978年至1984年,考古队先后发掘了陶寺遗址的居住区和墓葬区,发掘墓葬1000余座,其中大贵族墓6座,出土了陶龙盘、陶鼓、鼍鼓等文物,确定了陶寺文化的分期与年代。 1999年开始,陶...
昨天早上,穿过冬晨的薄雾,记者来到嘉兴博物馆。走进三楼展厅,五六百年前的书画真迹呈现眼前。故物转换了时空,带人走进明代的书画世界。这里有文征明、蓝瑛、吴伟和董其昌等艺术大咖的书画作品,有项圣谟、魏学濂、查继佐、陈瓛、朱朴等乡邦先贤的遗墨,也有刘允、张裕等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赖书画以传名的书画家,还有《明嘉靖彩绘诸天菩萨图轴》、《明万历工笔彩绘门神图轴》等民间绘画作品…… 《明色传馨——嘉兴地区馆藏...
西汉大墓发掘的金板 紫金城遗址汉代瓦片 22日,南昌西汉大墓考古现场又传来惊人消息:之前发现的“金板”,疑为“金册”,“以往汉代墓葬从未发现过金册”。另外,考古人员还在内棺盖板发现荒帷痕迹。 发现 发现纺织品痕迹 22日,考古人员继续对主棺周围的淤泥进行清理,发现主棺柩的内棺盖版上有荒帷的痕迹。“目前完整的大件的纺织品还是没有出现,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存在荒帷的痕迹,贴在棺盖板上,非常紧...
市规划局邀请市民参观大报恩寺 牛首山地宫。马晶晶 摄 今年,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和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先后对外开放,两个地方都是南京新打造的佛教圣地。未来这两处及其周边将有什么规划亮点?现代快报记者昨天了解到,大报恩寺遗址公园除了建二期外,邻居“越城天地”项目,将对越城遗址进行考古挖掘,规划做遗址文化展示,配套商业街区等。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二期明年动工,将建博物馆和天阙小镇。 越城遗址还要经考古挖...
昨天上午10点半,随着现场指挥人员的一声“下落”,灵桥的最后一节拱肋,稳稳落在了基础的拱铰底座上。至此,大桥上部的两排拱肋实现全面合龙。 这座让宁波百姓一直惦记着的老桥,终于迎来了实质性的进展。 “终于又见到灵桥横跨在江上了!”路过的出租车司机小董不禁感慨。 走过古稀年近耄耋,超期服役的灵桥,在2013年10月接受了一场“大手术”。原本工期定的是300天,可结果一修,至今已超过两年。从最初对...
12月22日,由嘉兴博物馆主办的“明色传馨——嘉兴地区馆藏明代书画特展”在嘉兴博物馆禾缘展厅开幕。这是继今年“碑风帖韵”“追影取像”原创书画展的又一次文化盛宴,该展将持续至2016年2月22日。 本次展览遴选了嘉兴博物馆、嘉善县博物馆、平湖市博物馆、海盐县博物馆、桐乡市博物馆、海宁市博物馆等6家单位的馆藏明代书画精品45件(组),以山水意蕴、世貌拙趣、花鸟绘事、翰墨飘香、水陆道场五个单元为纵向,...
护国将领指挥刀、护国运动军功章、护国军出征留影……“纪念护国运动一百周年老照片实物展”22日在昆明蔡锷故居开展。这批首次公开的珍贵文物和影像,再现了百年前那段风雨飘摇的风云岁月。 展览展出与护国运动相关的历史老照片40余张,及唐继尧题写的匾额、护国将领指挥刀、护国运动军功章、纪念币等实物资料。其中包含滇军上将范石生将军戎装照、护国军出征留影、云南陆军讲武堂士兵操练等珍贵的影像资料。 “1915...
始建于明代、有近600年历史的中国理学派开山鼻祖周敦颐后裔居所--周家大院的修缮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其最大院落子岩府有望在春节前完成修葺,并对外开放。 周敦颐,号濂溪先生,湖南永州人。他著的《太极图说》、《通书》开宋明理学之先河,代表作《爱莲说》千百年来更是被世人所传颂。位于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干岩头村的周家大院,就是因周敦颐后裔聚居于此而命名。 周家大院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水”思想的典型代表,依...
学术界长期瞩目的4000年前陶寺遗址考古学文化所属问题开始明朗。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大学等近百名知名专家学者日前聚集北京,在“陶寺遗址与陶寺文化出版学术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中明确表示,陶寺遗址的发掘文化成就凸显,早期国家性质非常明确。 据介绍,陶寺遗址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展追寻夏文化遗迹而被发现、发掘而系统开展研究。在37年不断发掘和研究中发现大量新的考古学材料和证据,其...
带有神秘色彩的文物修复过程,你见过吗?12月20日,记者从西南博物馆联盟之博物馆舍建设研讨会上获悉,三峡博物馆的重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预计于明年6月开工建设,馆方将更加注重提升参观者的体验感,市民可零距离接触文物修复的整个过程。 据了解,全国首个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已经于今年6月正式落户我市南岸区,作为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博物馆设立的重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就位于该基地内。该中心占地面积14...
“没想到藏了这么多好东西”,这是诸多观众在看了正在央美美术馆展出的“传统的维度——20世纪50、60年代中央美院对民族传统绘画的临摹与购藏”展后的感叹,在展出的40件绘画中,除了叶浅予、张仃、吴作人等艺术大家在60年前临摹的石窟壁画作品外,还集中呈现了20余件宋元明清卷轴画,正是这批古画让观众直言“开了眼界”。本次展览策展人曹庆晖告诉京华时报记者,这批古画购藏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一些蛛丝马迹来...
4000年前陶寺遗址考古学文化所属问题开始明朗。在日前召开的“陶寺遗址与陶寺文化出版学术研讨会”上,专家明确表示,陶寺遗址的早期国家性质非常明确。 ■“王国”文明最早实证 据介绍,陶寺遗址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开展追寻夏文化遗迹时被发现的。在37年不断发掘和研究中,专家发现遗址文化性质非常符合历史文献中“天下之中”、“地中之都”、“允执其中”和“中土之国”等文献表述与记载。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
近日,备受关注的江北区老外滩天主教堂主教堂修复工程进入阶段性全面验收。记者了解到,主教堂修复工程将在12月24日前完成过火的主体建筑及外立面施工,届时整个建筑的亮化工程也将完成,标志着修复工程一期工程教堂主体修复告一段落。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主教堂的外立面、门窗、墙体的修缮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整个主教堂大体的结构维修完成,古朴厚重的历史风貌重新回到眼前。 去年7月28日凌晨零时48分许,老外滩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