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安徽省各地废旧物资回收部门的积极协助下,很多市县文物、档案部门从杂铜、废纸中拣选出不少文物,其中部分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1980年1月,宣城县文化局从县废品回收公司仓库拣选出一组青铜器,后由宣城市博物馆收藏。现就其中的两件青铜鼎及相关问题,谈点初步认识。 夔龙纹鼎 方唇,侈口,折沿,弧腹,圜底,三兽蹄足,两端粗中间细,口沿上直立双耳,耳外侧饰两道凹弦纹,口...
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公祭日。昨天上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在仪式上,高1.65米、重2014公斤的国家公祭鼎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安徽商报记者昨获悉,这座国家公祭鼎的原型正是安徽博物院“镇院之宝”——楚大鼎。作为日军侵华时期出土的文物,楚大鼎出土后颠沛流离的经历,也见证了那段国家生死存亡的历史。 公祭鼎原型在哪?为我省寿县出土楚大鼎 ...
附耳牛头螭纹蹄足镬鼎 太原晋源区金胜村至义井一带,是一处夏代至北宋的千年大墓地,面积达20余平方公里。春秋晚期晋国赵卿墓就在其中心略靠西的缓坡上。赵卿墓是迄今为止所见春秋时期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晋国高级贵族墓葬。而其中出土的一件镬鼎则是当之无愧的春秋第一青铜大鼎。 这件镬鼎高93厘米,口径102厘米、耳间距129厘米,圆口、深腹,有三条粗壮的兽蹄形足,足跟饰高浮雕的兽...
1959年湖南宁乡县黄材镇炭河里乡胜溪村出土。现藏湖南省博物馆。通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器身呈长方体,两耳直立,四柱足,足上部装饰兽面纹。器四角有较高的扉棱,器腹四面各高浮雕出形象相同的人面作主题纹饰,人面方圆,高颧骨,隆鼻,宽嘴,双目圆视,双眉下弯,双耳卷曲,人面的额部两侧还有云雷纹以及象征性的角、爪作装饰。在鼎腹内壁近口沿处有铭文“大禾”二字,字体宏伟有力。其用途可...
1936年11月,在湖北省武汉市的某个角落,一颗璀璨华星的生命延生了。带着惊世的才华打破了时代静谧的浓雾,让整个艺术界泛起层层涟漪。他就是我国著名画家,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常务理事、中华名人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工委常务理事和专家委员会成员——巴山。在那个时代,似乎谁都预见了巴山艺术人生的成功,他自幼酷爱书画,勤奋自学,师法自然,以能者为师,广学博取,山水、人物和花鸟画兼攻,对齐白石的虾更是有着自己独...
掐丝珐琅三狮戏球纹鼎式炉,明晚期,通高21.3cm,口径14.2cm。 炉为圆形,深腹,双冲耳,三足,造型仿自商周青铜器中的鼎式。口沿与双耳作铜鎏金装饰,上面分别阴刻卷草纹和勾莲纹。通体以蓝色釉为地,以红、黄、墨绿、宝蓝、白、赭等色釉为纹。腹部一周环饰三狮戏球纹,三狮腾挪跳跃,追逐火球,喜气生动,富有吉祥色彩。圆底饰硕大的勾莲花三朵。紫檀木嵌玉钮盖为清代后配。 统观掐丝珐琅工艺品,从明至清,狮...
口径11厘米,高11厘米,立耳高1.4厘米。直口,两立耳,上腹斜直,下腹内收,腹壁饰兽耳衔环,三蹄足。白胎,施梅子青釉。该瓷器制作精细,造型典雅,具有浓厚的古韵,下所谓“琢瓷作鼎碧于水”。鼎式炉为焚香用具,型仿商周铜鼎。该器制作精细,造型典雅,具有浓厚的古韵。
晋侯温鼎 西周 高23.7厘米,口径16.4厘米。1992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3号墓出土。温食器。出土于晋武侯之夫人墓中。方折唇,腹略鼓,双附耳,三卷尾鸟形扁足,三足连铸有圆形托盘,盘底有三个“十”字形镂孔。颈部饰三组相对的回首卷体龙纹,器腹内壁铸有铭文“晋侯作旅鼎”5字。温鼎是一件可以在托盘中加木炭保温的饪食器。
西周晚期 通高51.5厘米,口径50厘米,腹深31厘米 重35千克 1980年陕西长安斗门镇出土 青铜器发展到西周中晚期,形制逐渐趋向定制,尤其在进入晚期以后,各类铜器都进入了整齐划一的时代。以青铜鼎为例,这一时期的青铜鼎主要只有两种形制。一种是克鼎类,主要特征是盆形体,腹宽大而呈扁体形,蹄足上部一般有兽面装饰,装饰纹样一般为环带纹和窃曲纹,散伯车父鼎属于此类;另一...
国宝级文物。鼎造型简单大方,内壁铸有铭文19行共207个字,讲述了西周中期一件土地交易事件。大意是说西周共王五年的正月,一个叫裘卫的人想与他的邻居邦君厉交换土地,于是他把这件事报告给刑伯、伯邑父、定伯等大臣。经过询问,邦君厉表示同意并立下誓言,大臣便命令三有司(司徒、司马、司空)以及内吏实地勘察、划定地界并办理了手续。这篇铭文反映出西周中期部分土地实际已属私有,但土地的转让、交换和买卖,仍需通过王...
这件鼎为长方形,鼎腹四角及每面正中均有一道扉棱,扉棱两侧绘有饕餮纹。“斗彩”是指将釉下青花纹饰与釉上彩相结合的制瓷装饰工艺。一般制法是先用青花在瓷胎上勾出纹饰的轮廓线,施透明釉,烧成淡描青花瓷器,再在青花线内填充一种到多种不等色彩,入炉经过二次烘烧形成釉上釉下彩绘争奇斗艳的艺术效果。这件器物制作规整,造型优美,色调对比鲜明,显得凝重华丽,是明代景德镇窑少见的珍品。
安徽博物院内珍藏着这样一件青铜器,其兔首造型生动活泼,十分可爱。这就是国家一级文物兽首鼎,当年与其一同出土的还有窃曲纹长柄勺等物品。 工艺考究令人惊叹 这件兽首鼎于1988年在原庐江县岳庙乡十八桥村莫庄自然村出土。兽首鼎通体高27.8厘米、口径20.6厘米,足高8.6厘米。器作兽形,前端兽首突出,双角耸立,双目圆睁,兽身为器,兽背为口。直口折沿,平盖置于口上,盖上置一半环钮。附耳、垂腹...
安徽博物院内珍藏着这样一件青铜器,其兔首造型生动活泼,十分可爱。这就是国家一级文物兽首鼎,当年与其一同出土的还有窃曲纹长柄勺等物品。 工艺考究令人惊叹 这件兽首鼎于1988年在原庐江县岳庙乡十八桥村莫庄自然村出土。兽首鼎通体高27.8厘米、口径20.6厘米,足高8.6厘米。器作兽形,前端兽首突出,双角耸立,双目圆睁,兽身为器,兽背为口。直口折沿,平盖置于口上,盖上置一半环钮。附耳、...
【名称】西周小克鼎 【类别】故宫青铜器 【年代】西周 【文物原属】光绪十六年(1890年)在陕西扶风县法门寺任村出土。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35.4cm,宽:33.6cm,重:12.54kg。 鼎圆形,硕腹,双立耳,蹄形足。耳上饰三头夔纹,颈饰窃曲纹,腹饰云纹带,足上部饰兽首纹。 器内壁铸铭文8行72字: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